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美国两次“再工业化”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3 22: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去工业化过程中初步实现了工业化,集中体现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但是,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两届政府先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旨在鼓励资本回流到美国本土,促进传统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以增加就业,繁荣美国经济。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不仅将再工业化视为经济战略,更是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可见,美国逐步将经济重心从虚拟经济转移至实体经济,把制造业地位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必然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本文在概述有关美国再工业化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既有工业化及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理论,总结二战后美国两次再工业化的一般事实与基本特征。二战后美国开始了第一次去工业化浪潮,客观上助推了西欧和日本的工业化,尤其是日本,利用美国去工业化赋予的产业转移机会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累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基础。面对日本和欧洲制造业的复兴与崛起,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相对弱化,集中体现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速度下降以及国内工业产品市场的缩小。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开始...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评述
        1.2.1 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
        1.2.2 美国再工业化的原因
        1.2.3 美国再工业化的影响
        1.2.4 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工业化理论
        2.1.1 工业化的涵义与特征
        2.1.2 工业化阶段划分
        2.1.3 工业化的作用与影响
    2.2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理论
        2.2.1 不平衡增长理论
        2.2.2 中心-外围理论
    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2.3.1 配第-克拉克定理
        2.3.2 雁行发展模式
3 美国两次再工业化历程与特征事实
    3.1 20世纪50-90年代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
        3.1.1 50-70年代美国去工业化
        3.1.2 80-90年代美国再工业化
    3.2 2001年至今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
        3.2.1 2001-2008年美国去工业化
        3.2.2 2008年至今美国再工业化
4 美国两次再工业化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优势与机会
    4.1 美国第一次再工业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优势与机会
        4.1.1 推动中国继续工业化
        4.1.2 提升中国产业技术效率
        4.1.3 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
    4.2 美国第二次再工业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优势与机会
        4.2.1 促进国内产业阶梯转移
        4.2.2 倒逼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4.2.3 为改造传统产业和创造新兴产业提供空间
5 美国两次再工业化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压力
    5.1 美国第一次再工业化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压力
        5.1.1 迫使中国过度依赖外需
        5.1.2 造成中国产能过剩
        5.1.3 形成国内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
    5.2 美国第二次再工业化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压力
        5.2.1 构筑贸易壁垒加剧与中国制造业的摩擦
        5.2.2 遏制美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意愿
        5.2.3 阻碍中国向外获取技术溢出效应路径
6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正确认识美国再工业化
        6.2.2 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组合
        6.2.3 全力推动现代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50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3850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