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加强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4-07-28 18:21

  一、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基本现状
  (一)消防装备功能少,科技含量不高,不适应现代火灾和化学灾害事故救援的需要,如:宁波市建成区共有消防执勤车辆25辆,其中水罐车13、泡沫车9辆,破拆车、登高车和干粉车各1辆,大多数购买的时间都比较久远了,特别是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特种消防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与国家规范的要求相差甚远。由于我省在全国相对较早地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市场化完善的关键发展阶段,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更加层出不穷,表现在灾害事故中就是各种灾害事故种类、性质更加纷繁复杂,危害也更加严重。
  (二)消防站数量不多,城市区域大,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现有多数城市的消防站都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历史,建筑落后,设施简陋,占地面积较小,没有达到标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区域已向四周延伸,而消防站却未增加,使消防站辖区大大超过保护面积4-7平方公里的国家规定,离国家城市消防规范的“5分钟”要求有差距。
  (三)消防通信装备监控差,功能模块少,不适应现代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的需要。离公安部《城市消防指挥系统设计方案》要求又较大距离,需增加各功能模块建设。
  二、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发展目标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涉及到消防站、消防设备、消火栓、消防通信、消防规划等多方面因素,但现阶段大多数都是仅仅停留在规划上面,其余各项相对薄弱,特别是消防装备、消防站、消火栓缺乏比较严重。为了彻底扭转当前城市公共消防设备不足的局面必须调整布局、改善装备结构、着力提升我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应突出消防站、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方面建设。
  (一)消防站的建设应采用“小而全”的方法,努力建设以中心站为主体,小型站为基础的现代城市消防力量。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城市建成区每4-7平方公里应建设1个消防站。按照城市消防规划,围绕重点建设的原则,建成区每9平方公里间1个消防站的标准,向周边辐射建设小型消防站,发挥其“小、快、灵”的特点,以扑救初起火灾为主,较大火灾由中心站救援。具体分布建设,结合老区的改造,在规划和建设住宅小区和开发工业小区时,同时设计规划小型消防站,如同商业网点一样,同期建设,同期投入。同时也可以对已建小区,利用商品房改造成小型消防站,小于国家规定的三级消防站,一个站配备10名消防员,2辆消防车。从经济和时间上看,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是加强城市公共消费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的建设应采取维修和增建并举、改造与疏通相结合的措施。目前很多消火栓不仅数量少,且下管网管口径小,腐蚀比较严重,这在住宅小区更为凸现,为彻底解决城市消防水源不足的问题,应采取维修和增建并举的方法。根据全市建成区现有的规模,应建数需达100%。消防通道不畅的现象在一些老的为改造小区依然存在。消防通道需与市政道路、住宅小区、集贸市场的改造需同步进行,在实施城区改造时,要把疏通消防通道、影响灭火的建筑设施一律无条件拆除,确保城市消防的畅通。
  三、如何加强城市消防建设
  (一)切实把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八条规定,因此,城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应清醒的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和消防安全的关系,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时,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必须认真组织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市政、供水、电力、燃气、电信、交通、公安消防等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制定城市公共消防规划,切实并落实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去,再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并逐步建立起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城市消防安全需要的城市消防体系。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需要同步制定、修订消防规划。消防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应当按照规定上报审批。同时,应高度重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明确、细化各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在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任务和责任,需建立一套从立项、建设、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机制和管理制度,使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巩固城市消防规划建设成果,保证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完全可靠,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民众消防逃生意识,必须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需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对其加强消防宣传。通过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定期来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老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救灾防护能力。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随手关闭电源、关闭煤气、自觉配备灭火器、消防安全绳等救灾、逃生工具。尽可能避免火灾的发生,或减少火灾发生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也需要对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加大消防安全教育和检查。对宾馆、商场、歌舞厅等人流量大的场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确保逃生通道的畅通和消防设施的合理配备,使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迅速快捷的安全疏散。对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有关责任人以及保安等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灭火技能训练。进一步加大拓宽宣传的途径。组织群众参观消防站,消防站定期对外开放;学校也必须经常性开设消防安全知识课程,安排自救逃生课程,让学生通过自救逃生知识的学习和演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社区、居委会需定期利用宣传栏等,展示火灾实例图片和防护知识的宣传,积极对居民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有关部门应指定专业消防安全宣传员,定期到各单位、社区进行安全消防知识的普及,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市民的消防安全素质和科学救灾防护的能力。
    

 



本文编号:6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6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