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音乐教育中"教师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发布时间:2014-07-24 12:14

  高师音乐教育应注重高师音乐院校学生"人格"及"教师人格"的培养塑造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可以使音乐教师这一职业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二:

  1、集体态度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师人格"的塑造中,集体态度,即外部环境是相当重要的,这种外部环境主要由社会观念的重视程度、教师群体与个体的素质、影响及学生群体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所构成。

  2、社会重视程度在外部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新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提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它的出台,体现出国家及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高师音乐教育应准确区分与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改革专业结构与课程结构,遵循实效性、普及性、适应性、教育性的原则,使学生获取科学、实用的音乐理论及技能知识,及音乐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培养他们动手、动嘴、动脑的能力。

  3、教师群体在外部环境中起着引导和模范的作用。

  音乐教育要适应新变化,音乐教师就要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我,不仅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与修养的提高,还要多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学生心理学习、方式差异的研究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影响,使学生认可教师的人格,为学生个体的"教师人格"塑造树立榜样。

  4、学生群体间的相互影响是塑造"教师人格"外部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高师音乐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活学习态度、价值观及社会家庭背景相似程度较高,加之多为外向型性格,彼此间很容易接近并形成肯定的人际关系。音乐专业的学生因专业的特殊及其个性的特点,一般以"友伴群"替代班集体,这些友伴群的类型主要有:相同或相通专业技能及倾向组成的;同→专业教师或相关教师的学生等,彼此间的影响直接而有成效。而音乐实践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奏、齐唱、合唱、合奏、歌舞表演等。学生是直接参与者。在参与中,个体的差异性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合理调节学生群体间的相互影响及对比,会使整个"友伴群"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整体的要求,对"教师人格"塑造的帮助很大。

  二、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教师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是因为以音乐作为媒介进行的交流,是以情感交流表现的。音乐教育中"教师人格"的塑造包含两个方面的情感因素:一是外部情感因素,二是内在接受机制。前者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后者是个体对外部情感因素进行选择、整合与内化的过程,也是"教师人格"的形成的关键。

  (1)外部情感因素。

  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惰的教演结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及自身健康、和谐的整体性人格,会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及对音乐教师职业的热爱,而学生自然的"向师性"也会因为教师良好的"教师人格",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教师人格",会升华为观念上的道德理想。

  (2)内在接受机制内在接受机制主要指个体对外部情感因素的选择、整合与内化过程。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外来的信息进行选择,把日常文化精华的积累与选择后的信息相比较,使二者结合,填补人格的空白。音乐实践活动,就是内化机制最好的检测手段,学生在具体的音乐及音乐教学活动中,找寻出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在"教师人格"的塑造中正确与否是在实践中得以检验的,(这也是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隐性原因)。通过认识一一实践一一再认识一一再实践的元止境循环,实现最终意义上的内化与塑造。

  总之,师资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音乐专业的学生正处于"教师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音乐专业的学生,应从各个方面加强修养,努力成为新时期下的新型教师。

  本文由整理发布,请勿转载!



本文编号:5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