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浅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4-07-24 12:07

  就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心理问题只是一个成长中的烦恼,笔耕文化推荐期刊,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作为教师只要正确引导,去和中学生交朋友,让他们说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不愉快,加以引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和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和分析。

  l普遍的厌学心理现象

  当今中学生存在着普遍的厌学心理,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同样不喜欢学习,每到放学、双休日、长期寒暑假,他们都高兴的不得了,像出了笼的小鸟。形成学生普遍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当今中考、高考制度以分定终身的原因,有社会上读书无用、上大学找不到工作,没有文化也可以挣大钱等负面的舆论影响,也有中小学生课程难度大、作业量大、学习生活枯燥、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原因。总之,上学就是争取高分数,为了分数,不惜牺牲一切,家长、学校、教师同仇敌梢,一门心思追求分数,使原本活泼轻松的学习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把学习变成一种遭罪,这样学生怎能不厌学呢。

  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第一战线应该做的是:积极宣传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等,在教育日常工作中要切实贯彻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转变观念,拉近师生距离,把学校生活开展的丰富多彩,喜闻乐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中有乐,在乐中学。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枯燥、乏味、疲劳、遭罪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管是哪方面的特长、爱好和取得的进步,我们都要热情鼓励、积极支持。

  2同学之间的不正常交往

  中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在相互交往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一是不分是非善恶、打架斗殴、上网玩游戏;观看不健康书籍、影像;甚至偷盗等。二是男女同学之间关系的交往,严格意义上算不上"早恋"只是青春萌动中对异性的好感,但是现代中学生不再含蓄,把自己的感受直截了当地表露给对方,在学生中写信、传纸条等表达爱慕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三是拉帮结派,不是树正气而是闹歪风,不是讲学习,而是闹矛盾。你看不起我,我讽刺挖苦你,搞小帮派,小团体,闹得班级乌烟痒气,没有凝聚力,不好管理。

  针对这些现象,学校和教师在管理上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心灵深处去爱抚他们,让他们说出心理话,信任老师,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对上述学生心理,他们可能不一定是主观上去故意犯错误,由于环境或特定对象的存在,使他们出现了心理偏差。如果家长、老师能细心观察,不急不燥,做好工作,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3关注单亲家庭或打工家庭孩子成长

  当今社会,单亲家庭、元父母靠祖父母或亲属抚养的孩子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孩子父母外出打工,靠祖父母或亲属照看,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平时无人管教,或者因心理阴影使孩子心理扭曲,他们不服从教育,有抵触情绪,对家庭、社会、学校不满,甚至充满敌意,即使学校给予充分照顾,免除费用,多方面关怀,但他们仍感觉前途渺茫,没有出路,个别甚至走上自杀死亡的道路。

  针对这些孩子,老师要特别关心爱护,给以父母的关爱,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温暖他们,其实他们很可怜,也很自卑,他们渴望关怀、渴望尊重、渴望取得好成绩、渴望得到大家的承认,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共同努力,不能只有班主任努力而课任教师不管不问,要形成全员教育的氛围,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而不是哪个人的温暖,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4攀比心理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不管学习成绩如何,平时就比吃穿打扮,看谁有钱,整天铺张浪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有的学生家庭并不富裕,也沾染这样的坏习气,过生日请客、送礼品,注重交往,整天被处理各种关系纠缠着。

  针对这样的学生要大力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活在世上不只是为了吃穿玩乐,交朋友,还要有更高人生追求,只看到眼前的低级趣味是没有出息的,也不会成就大事业。对这些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让他们多学习那些名人、伟人的事迹,树立远大理想,才能最终成才。

  5独生子女的小皇帝思想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娇惯、自以为是、小皇帝、小公主思想严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合群,昕不得半点批评,受不了半点委屈,有时家长甚至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昕吃亏,宁可打坏别人拿钱看病,自己别吃亏就行。导致教育工作难傲,出现矛盾和纠纷难处理现象。

  针对这样的学生和家长,要大力开展团结协作,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人是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相互不交往,也不可能只以一个人为中心,畸形的自尊是不可取的,要学会与人相处,和平相处,礼貌互让,而不能唯我独尊,伤害别人。

  以上内容只是个人的初浅认识,在中学生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要想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健康心理,和谐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研究,找到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使我们的教育充满阳光,使学生键康成长。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7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