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蚌埠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14 18:20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将蚌埠市建设为“皖北中心城市”。由此,蚌埠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建设文化强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业已成为现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蚌埠市城市形象

  文化能让城市变得有内涵、有底蕴、有魅力、有吸引力,打造文化强市,必须要有抓手,否则会流于口号。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是建设文化强市的第一步。有学者指出:“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独特的城市风格,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从而具备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失去了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就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失去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历史文化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现代都市人对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怀旧休闲旅游情有独钟,宏村、周庄、乌镇、丽江、平遥等地旅游业火爆的案例,都说明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魅力。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在精神层面上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在物质层面上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增强蚌埠市的竞争力和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形象,同时还能带动旅游业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蚌埠实现文化强市,打造皖北中心城市,尤其是当前提出的重返全省第一方阵都有重要意义。蚌埠市近年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都市的目标,更需要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构筑良好的城市人文空间。

  2 蚌埠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蚌埠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有历史文化遗址、历史名人和民间歌舞戏曲等。蚌埠市的历史文化遗址历时久远,有7300年前的双墩文化遗址:大禹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钟离国君墓、楚汉时期垓下之围古战场、魏晋时期栖岩寺;明代文化遗址:明皇陵、汤和墓、长淮卫古镇;近代淮海战役遗址孙家围子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近代工业遗址:淮河大铁桥、宝兴面粉厂、八一化工厂等。其中双墩文化遗址之钟离国君墓发掘,被列为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陆续做过三期关于双墩文化遗址的节目,分别是《双墩密码(上、下)》(钟离国君墓发掘)、《双墩密码之远古记忆》。除了这些历史文化遗址之外,蚌埠市还曾出现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大禹、启,东汉时期着名文学家桓麟、桓彬,东汉时期着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桓彝、桓温,东晋将领桓冲,东晋政治家文学家桓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汤和(明初大将)、常遇春(明代大将)、年羹尧(清代大将)等。蚌埠的民间歌舞戏曲文化如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富有艺术魅力。

  蚌埠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项目已经建成的有禹王宫、花鼓灯嘉年华、孙家圩子渡江战役总前委遗址、汤和墓、栖岩寺等。正在兴建的项目有大明文化产业园、湖上升明月、淮河文化博物馆等。拟开发的项目有双墩文化遗址公园、以栖岩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产业园、长淮卫古镇开发项目等。从整体上看,蚌埠市目前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还处在初始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只开发了一小部分历史文化资源,很多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开发。第二,已开发的项目多数是浅层次的开发,只做了一些景观,开发的旅游产品单一,而且没有什么特色,缺少创意,缺乏深度开发,没有形成产业链。第三,开发的旅游景点不集中,也没有做好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如道路、旅游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由此,导致已开发的项目没有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渡江战役纪念馆、汤和墓等地游人数量非常有限。第四,没有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多数项目由政府管理,归属市文化局,无法激活市场活力,没能产生经济效益。第五,蚌埠的特色文化品牌和城市文化没有形成影响力,没能产生品牌效应。

  3 蚌埠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宏观策略与具体途径

  针对目前蚌埠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厘清思路,做出对策,宏观上要有开发策略,微观上要有具体开发途径和措施。

  3.1 政府宏观政策

  政府在宏观上要有明确的理念,明确文化是根基,人才是核心,政策是保障,效益是动力,管理是关键。

  首先,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其次,应注重人才,大力引进创意人才。人才是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关键和核心,离开有创意的人才,就无从谈起开发出有创意、有吸引力的项目。再次,改变管理模式。政府要放手,交由企业经营管理。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学习周庄模式,采取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企业经营的模式,可以成立一个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商业运作。

  3.2 具体开发途径

  首先是做旅游产业,开发旅游景观和旅游纪念品。利用历史文化遗址,开发旅游景观,打造城市怀旧休闲旅游。对于没有开发的项目,应该抓住国家振兴文化产业的机遇,加快开发进程。对于已开发的项目,要做深度开发。加快双墩文化遗址公园和长淮卫古镇的开发。双墩文化遗址拥有7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出土了精美的陶塑人面像和600多个陶片上的刻画符号,还有春秋战国时期钟离国国君柏的墓穴。这是悠久而罕见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尽快建立双墩文化遗址公园,加快景观开发。公园内要建立博物馆,展示这些出土文物,同时要建造相应景观。长淮卫古镇,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此设卫,并亲自易名,明初三大卫之一。长淮卫古镇开发,曾是蚌埠市文化局“十一五”重点旅游文化开发项目,但是至今没有得到开发,应该尽快进入程序。分析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分析人们的怀旧休闲体验、文化享受和创意刺激等需求,开发出有创意、有吸引力的项目,同时要做好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吃、住、玩、游、购、娱一条龙的优质旅游服务。

  同时,可以利用出土文物和历史人物画像等资源,开发旅游纪念品,形成产业链。将历史人物、出土文物复制品结合蚌埠的玉器、微雕艺术等,开发出特色旅游纪念品。

  其次是做演艺、影视产业,并与旅游产业融合。利用历史人物事迹,吸纳传说或故事,创作戏曲或拍成影视作品。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途径除了做好旅游产业之外,还可以开发影视、戏曲演出等相关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链。挖掘蚌埠历史人物故事和民间故事,与当地花鼓灯、泗州戏等戏曲艺术结合,创作出优秀的戏曲作品,开发演艺产业。比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娶涂山氏女的故事、钟离国的故事、垓下之围、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朱元璋少年在凤阳的故事、朱元璋与严小姐的爱情故事,明朝大将汤和、常遇春等人的故事,在蚌埠发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故事,蚌埠铁路文化历史,蚌埠本地老百姓的民间传说故事,都可以编成戏曲形式演出,还可以拍成影视作品。在发展演艺产业时,还可以把蚌埠大剧院、蚌埠体育馆等文化产业设施充分利用,激活城市的文化活力。截止2013年5月,水木易卡通动漫公司在蚌埠已完成百集系列动漫制作《珠城漫游记》,笔耕文化传播,开创了原创动漫“安徽第一”。这也是蚌埠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途径之一。如滁州市在2013年8月底开拍电影《醉翁亭记》,该剧以欧阳修任滁州知州两年多的历史为背景,讲述欧阳修不畏艰辛,力推宽简之政,大行亲民、爱民、为民和与民同乐之举,使荒凉穷困的滁州,变成一个安宁富裕之城的故事。这也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途径之一,影视作品会对当地的旅游起着非常大的宣传作用。

  做文化艺术创意街区。利用现代工业遗址,做文化创意产业街区。宝兴面粉厂的建筑很有特色,但至今没有开发,当年的厂房已经沦为杂货仓库,当年的办公楼已经十分破旧,一直没有维修,如果不及时保护和开发,将面临彻底毁坏。宝兴面粉厂和“五大机”等现代工业遗址都需要规划设计,尽快进行保护和开发。可以学习上海田子坊和北京798艺术区模式,进行废旧厂房利用,改造成艺术区或文化创意产业区,吸引蚌埠市以及皖北地区艺术家进驻。

  凝练蚌埠文化资源特色,推出城市文化品牌。树立品牌意识,突出文化品牌。蚌埠市打出“文化摇篮、帝王故里、歌舞之乡、山水城市”的城市名片,其实城市名片不一定要全,而要有特色,突出打造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和着名文化品牌,就会有强大的吸引力,给人以深刻印象。城市文化品牌要显出文化特色,显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文化个性。

  在营销策略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把城市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打出去。市政府需要出资,精心制作蚌埠城市宣传片,推广蚌埠市新形象,推介蚌埠市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等。同时在宣传上可以结合节庆文化、演艺产业和文博会展业,举办花鼓灯艺术节、玉器博览会、怀远石榴节、五河螃蟹节、固镇花生节、五河民歌节等,还可以通过承办各种大型会议和举办艺术比赛活动来吸引人们关注这个城市。

  4 结论

  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皖北经济处于较快增长区间,皖北六市GDP增速10.2% ,与全国相比高出2.6%。皖北六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00.8亿元,增长37.5% ,比全省高出10.3个百分点。同时,皖北旅游计划有望进军台湾市场,皖台两地旅游交流推介会在2013年8月22日举行,省旅游局局长胡学凡推介了风情如故——皖北民俗之旅,精选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南、淮北、寿县等皖北旅游资源,希望打人台湾市场。据悉,淮南、蚌埠等皖北城市具备交通、接待等方面优势 。我们从中能够看到蚌埠的崛起和旅游产业兴盛的曙光。抓住机遇,积极有效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将会对蚌埠市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编号:4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404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试论山西地域文化与秦汉时期礼法演变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7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