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龙川江流域水沙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07:05
【摘要】:河流水沙过程是区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结果,不仅会直接引起河道的冲淤演变,对所处流域的工程、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也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龙川江是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和重要水沙来源区,其水沙的变化不仅影响我国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和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也对滇中经济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龙川江流域水沙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自然地理学、水文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等学科为基础,运用遥感、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水文和气象数据,分析龙川江流域水沙变化及趋势,探讨景观格局变化及水沙变化对其的响应,以期为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1970-2012年期间龙川江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布都极不均匀,径流量年内分配在1992年以后渐趋均匀,而输沙量越加不均。而且两者都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并都经历了4个阶段:1970-1974年上升、1974-1984年下降、1984-2002年上升和2002-2012年下降。(2)在1989-2009年期间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在2000年以来破碎化程度有所改善。各景观类型在景观中分布趋于均匀,景观优势度显著下降,景观格局聚散性变化小,各景观类型分布较为集中和简单,景观由少数团聚的大斑块组成。林地、草地和耕地的斑块形状较为复杂,其他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较为简单,受人类活动干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尤其是2000年之后,但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变化相反。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破碎化程度趋于削弱,而且建设用地趋势更为明显,但其他三个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相反。(3)1989-2009年期间龙川江流域土地利用年变化率较小,建设用地、水域和草地面积呈增加趋势,但林地和未利用地变化相反。而且流域水域、林地和耕地的转移变化不大,草地变化趋于稳定,未利用地转移变化最大。(4)1989-2009年期间龙川江流域径流量变化对流域景观动态变化的响应比输沙量的更为敏感,尤其是前一年径流量。虽然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分别对草地和耕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响应显著,但是都是后两年径流量响应更为突出。而水沙关系变化对景观破碎化程度、聚散性程度以及林地和耕地等景观类型面积变化的响应较为明显。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论文研究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南华,禄丰县,元谋县,楚雄市


2.1 龙川江流域概况2.1.1 地理位置龙川江为长江上游河段 金沙江南岸的一级支流,经纬度位置为北纬24°45′~26°l5′,东经 l00°56′~102°02′。其源头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天申堂乡的天子庙坡东侧的鱼肚拉的蒲藻塘,先由西向东流经南华县、楚雄市,再向北经过禄丰县,在元谋县北部的江边乡汇入金沙江。流域面积 9255 km2,整个流域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内,横跨除双柏县之外的 9 个县市,包括大姚县和永仁县的东南部、楚雄市和南华县的东北部、禄丰县和武定县的西部、元谋县的南部和中部、姚安县的东部以及牟定县的全部。其中流域分别约占姚安县和永仁县行政区域的 1/2、元谋县的 4/5、南华县的 1/3、楚雄市的 1/4,大姚县的 2/5,禄丰县的 1/5,武定县所占面积最小。本文研究范围为小黄瓜园水文站所控制的区域,,研究区面积为 5452.77km2(图 2.1)。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9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长兴;变动流域滞时方程[J];地理研究;1992年02期

2 何进花;丁文荣;;龙川江流域近50年气温、降水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郭怀成;高伟;王真;陈琼;伊璇;向男;周丰;;流域可持续性理想域和现实状态测度[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4 李小雁;;流域绿水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7期

5 姚章民;珠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措施[J];湖南水利水电;2003年01期

6 邓伟,严登华,何岩,章光新;流域水生态空间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7 Declan Conway;Maarten Krol;Joe Alcamo;Mike Hulme;刘伟;;埃及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前景:全球、区域和流域尺度的驱动力在尼罗河流域的相互作用[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6年05期

8 张丹;封志明;刘登伟;;基于负载指数的中国水资源三级流域分区开发潜力评价[J];资源科学;2008年10期

9 赵小鲁;孙帆;;都陵河流域景观类型分化与繁殖鸟类群结构的研究[J];地理科学;1991年02期

10 陈锐;基于生态重建的西部流域尺度水资源调控模式初探[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和平;周跃;;龙川江流域地表覆被变化的环境侵蚀效应[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杨柳;陈雯雯;史洪芳;孙然好;;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胁迫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定量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何敏;周跃;吕喜玺;Alan Ziegler;;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氮、磷输送特征及输送量估计[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4 孙波;李硕;;遥感与GIS技术辅助下的流域养分迁移过程模拟方法[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5 杨滨章;李婷婷;;从《欧洲景观公约》看我国景观的安全与保护[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6 赵洁;林箐;;对当代纪念性景观“纪念性”表达的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张捷;唐文跃;张宏磊;;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空间分异现象的测量[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利顶;傅伯杰;赵文武;;“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李露;谢冶凤;张玉钧;;村镇景观乡土性特征探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10 邱斓俊;裘鸿菲;;重构城市“绿色”网络——废弃铁路景观的更新设计[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阁;龙川江滨河景观带工程建设全线展开[N];楚雄日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钟朝功 通讯员 段琳琳;我州不断强化龙川江立法管理[N];楚雄日报(汉);2012年

3 楚雄州人民政府州长 李红民;广泛宣传 依法规范 扎实做好龙川江保护管理工作[N];楚雄日报(汉);2013年

4 杨云杰;开发治理并重 扮靓“母亲河”[N];云南政协报;2011年

5 记者 起永俊 章钊 通讯员 孙金波 李应承;母亲河在嬗变[N];楚雄日报(汉);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凌翌;未来五年把龙泉山脉装扮成一条景观风景带[N];成都日报;2011年

7 李宗礼 甘肃省武威市水利工程局;从流域的尺度审视水资源开发模式[N];中国水利报;2005年

8 本刊记者 刘艳飞;从全流域的角度看待河流开发和保护[N];中国水利报;2008年

9 记者 杨冰洁;龙川江“清淤治污”进行时[N];楚雄日报(汉);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孙爽;让绿色成为今日社区的主题[N];中国花卉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本江;延河流域水沙演变及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王显丽;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洱海流域TMDL总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卢丽;北京市清河流域极端降水及防汛预警指标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4 刘光逊;基于流域空间属性的水环境响应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任晓冬;赤水河流域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云驹;松华坝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生态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于洋;基于RS和GIS的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8 余洋;景观体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肖红生;基于“3S”技术村级景观长期动态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邓荣根;森林声景观品质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澜;龙川江流域水沙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孙维婷;延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水沙变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宋智渊;干旱区流域水足迹可持续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额尔敦;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魏天锋;基于SEBAL模型的博尔塔拉河流域典型植被生态需水估算[D];新疆大学;2015年

6 徐亚娟;红壤区亚热带流域C、N流失特征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庞佼;安家沟流域面源污染机理过程与模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背景下流域“四水”转化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刘梦鑫;基于GIS的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消纳潜力评估[D];福州大学;2014年

10 王红艳;采用径流曲线数模型(SCS-CN)估算黄土高原流域地表径流的改进[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3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23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