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基于滚环转录方法构建的RNA自组装纳米结构的siRNA递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18:06
【摘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作为转录后调节机制,可靶向mRNA进行剪切降解从而发挥基因沉默效应。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因其高效性和特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中。目前,研究者们已开发了多种阳离子载体用于siRNA递送。但由于siRNA双链结构具有相对较强的刚性结构,且阴离子电荷密度较低,无法与阳离子载体形成稳定、致密的复合物,使得siRNA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细胞摄取率低、靶向特异性差、递送过程不稳定、潜在的细胞毒性以及易诱发免疫反应等。近年来,核酸自组装纳米结构由于其结构灵活且负电荷密度较高而受到广泛关注,有望实现siRNA药物的高效递送和基因沉默。本文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转录模板来构建核酸自组装纳米微球,并对纳米微球的结构特征、细胞摄取以及基因调控功能进行研究。(1)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哑铃型环状DNA模板,利用滚环转录(rolling circle transcription,RCT)技术,合成poly-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poly-RNA进一步自组装,并与转录过程中形成的焦磷酸镁晶体结合,形成海绵状RNA纳米微球(RNA nanoparticles,RNP)。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实验初步验证了poly-RNA的形成。(2)本研究对纳米微球的组成、粒径、表面电势、结构及稳定性等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纳米微球呈海绵微孔球状结构。粒子大小与转录过程中的Mg~(2+)浓度有关,Mg~(2+)浓度由6 mM提高至15 mM时,纳米微球的粒径由2μm~3.5μm降至1μm左右。根据Zeta电位测量结果,纳米微球的表面电势为-12~-14 mV。血清稳定性实验表明相比天然的siRNA,纳米微球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siRNA在6小时内降解到20%左右,24小时内几乎降解完全,而RNP降解速度相对于siRNA更慢,24小时后仍有40%未被降解。(3)siRNA的细胞摄取与溶酶体逃逸过程是其发挥有效的基因沉默调控的关键过程。因此,本课题研究了HepG2细胞对纳米微球的摄取过程,以及纳米微球进入细胞后的溶酶体逃逸过程。相比天然的siRNA,纳米微球的细胞摄取效率更高,且在转染12小时后能够从溶酶体中逃逸出来。最后我们证实了纳米微球实现了对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沉默调控。
【图文】:

作用机制


图 1.1 siRNA 作用机制[14]naute (Ago)蛋白在 RNA 干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g子质量约为十万的结构高度保守的碱性蛋白家族。人类体内表go3 和 Ago4 四个亚型,在哺乳动物体内只有 Ago2 具有核酸内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5]。如图 1.2 所示,Ago2 基本结构模N 末端和 MID 结构域组成新月形的底座,PAZ 结构域由茎状结的上方[16]。PIWI 由 300 个非常保守的氨基酸构成,含有类似 R,负责剪切靶向 mRNA[17]。PAZ 区域是一个疏水区域,依靠氢NA 结合,能够识别 siRNA 的 3′末端悬垂,决定了 RNA 诱导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的向导功能[18]。N-lobe 则是作旋和 RISC 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19]。MID 结构域能够使 Ag 7-甲基鸟嘌呤结合,从而抑制 mRNA 的转录起始[20]。

示意图,蛋白结构,示意图,结构域


图 1.1 siRNA 作用机制[14] (Ago)蛋白在 RNA 干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约为十万的结构高度保守的碱性蛋白家族。人类体 Ago4 四个亚型,在哺乳动物体内只有 Ago2 具有核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5]。如图 1.2 所示,Ago2 基本结和 MID 结构域组成新月形的底座,PAZ 结构域由[16]。PIWI 由 300 个非常保守的氨基酸构成,含有剪切靶向 mRNA[17]。PAZ 区域是一个疏水区域,合,能够识别 siRNA 的 3′末端悬垂,决定了 RNd silencing complex, RISC)的向导功能[18]。N-lobe 则RISC 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19]。MID 结构域能够基鸟嘌呤结合,从而抑制 mRNA 的转录起始[20]。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幼维;赵炯心;;自组装法制备载有阿奇霉素的聚己内酯纳米微球的研究[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4年04期

2 李筱荣;刘新玲;常津;刘小燕;;靶向5-氟尿嘧啶纳米微球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6年06期

3 付英松,许鑫华,韩波,许晶;微型传感器: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广州化学;2002年04期

4 陆敏;王利强;;茶多酚/壳聚糖/海藻酸钠纳米微球的制备[J];包装工程;2017年19期

5 刘洁;裴菲;何玉凤;徐知丽;李涛;王荣民;;玉米醇溶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年02期

6 林新兴;刘凯;陈礼辉;黄六莲;曹石林;;壳聚糖—盐酸胍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抗菌纸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陈苗;王如意;成功;张高文;;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J];材料导报;2014年22期

8 王安训;李苏;丁学强;潘仕荣;;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释药特性[J];中国肿瘤临床;2006年01期

9 林英;丁寅;蒋锡群;;高分子-无机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诊疗应用[J];化学进展;2014年Z1期

10 邹波;卢子兴;;中空纳米微球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力学性能[J];力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山献松;张幼维;吴承训;;明胶纳米微球的丝肽负载和释放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2 张幼维;张武警;赵炯心;;聚丙烯腈基碳纳米微球的制备[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 高性能高分子[C];2015年

3 邬娟;张洪斌;张琦;;可德胶多糖及其衍生物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郭睿;张乐洋;蒋锡群;;通过“绿色”方法制备高分子-金复合纳米微球[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赵宗山;刘景富;江桂斌;;超顺磁聚合物纳米微球去除水中痕量有机氯污染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王绪美;徐抒平;徐蔚青;;PMMA荧光纳米微球在细胞标记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王子妤;林梅;王琼;张东生;;三硫化二砷纳米微球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肖乃玉;梁辉;卢江;;新型含醛基又含葡萄糖基单体的活性可控聚合及蛋白质纳米微球的制备[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9 孙雪飞;朱蔚璞;沈之荃;;醛基化纳米微球的高效制备及其酶固定化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C];2017年

10 郝丽娟;张兵波;成靖;刘庆凯;常津;;功能化磁性荧光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宗文雯邋实习生 凌昕瑶;纳米微球“小身材”蕴藏“大智慧”[N];苏州日报;2008年

2 廖勇斌;苏州纳米微球演绎“科技神奇”[N];江苏经济报;2010年

3 单小辉;神奇微球催生产业集聚[N];苏州日报;2011年

4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王荣;苏州30年前行“精神宝典”[N];苏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春保;人体免疫多肽表面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识别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丁清清;去氢骆驼蓬碱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促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皓;熊果酸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抗肿瘤的效果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4 孟庆男;聚合物辅助合成具有壳层结构的纳米微球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陈瑞;高分子多功能纳米微球的构建与抗肿瘤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林英;高分子纳米复合造影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杰;生物降解聚酯作为抗癌药物和基因载体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丁丹;负载抗肿瘤药物的高分子纳米材料体内外抗肿瘤效果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刘宝仓;分级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结构调控及药物缓释和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10 王燕萍;TiO_2及其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茜茜;靶向载药多肽的设计及其多肽-阿霉素微球抗肿瘤活性分析[D];安徽工程大学;2019年

2 倪世磊;载唑来磷酸明胶纳米微球促进拔牙窝骨愈合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石浪浪;调剖堵水用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4 赵晓然;基于滚环转录方法构建的RNA自组装纳米结构的siRNA递送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年

5 谭芳芳;聚合物中空纳米微球改性硅橡胶膜及其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6 滕飞;空心有机纳米微球负载Rovis carbene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不对称串联反应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8年

7 陈娜;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纳米微球/微胶囊的制备及用于药物载体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8 王玉娟;C-PC/CMC-CD59sp纳米微球对宫颈癌的靶向抑瘤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9 刘宝琦;以CdS为基础单元构筑三维结构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0 胡梦烨;水溶性壳聚糖胰岛素纳米微球给药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0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70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3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