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炖煮牛肉风味研究及其形成机理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28 17:30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对食用肉品观念的改变,牛肉因其风味好、高蛋白、低胆固醇、营养价值丰富优质的特点,成为大众消费量最高的肉类。为了深入了解炖煮牛肉的风味特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GC-MS、快速气相电子鼻、感官评价、GC-O等方法鉴定五种不同部位的炖煮牛肉挥发性香气成分,以及关键的香气物质;通过快速气相电子鼻的主成分分析图、雷达图等发现各部位的口感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存在差异,通过SDE/GC-MS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醛、酮、醇和杂环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较多,比如2-糠醛、(E)-2-己烯醛、庚醛、菠萝醛、苯甲醛和(E,E)-2-癸二烯醛等,2-戊基呋喃等。通过GC-O共鉴定出39种重要的香气物质,其中牛腩中FD值大于27的风味物质有25种,FD值最大的物质为乙酸乙酯,吡啶和2-甲基吡嗪,2-甲基-3-呋喃硫醇、呋喃硫醇、乙酸乙酯、庚醛等OAV值较大,说明这些化合物对炖煮牛肉的香气有重要的贡献。2)测定各部位生肉中(上脑、辣椒条、牛腩、牛腱子和牛臀)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等基本成分的含量,发现牛腩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偏高,测定生肉、肉汤中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等滋味物质的含量,发现生牛腩和牛腩肉汤中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部位,从生肉到肉汤的过程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增长明显;上脑的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乙酸含量最丰富。同时采用电子舌和感官评价评定不同部位牛肉的滋味,其酸、甜、苦、咸、鲜味得分都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种氨基酸、有机酸、糖和呈味核苷酸含量的影响,牛腩的炖煮口感更好。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分别研究了生肉、肉汤的呈味物质与感官评价、关键香气物质的相关性。3)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同时蒸馏萃取条件和色谱柱条件,采用GC-MS,GC-FPD,GC-O等技术鉴定炖煮不同批次的牛腩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SCC方法选取共有成分建立炖煮牛腩风味指纹图谱,分别是:甲硫醇、吡啶、3-甲基-2-丁酮、4-甲基噻唑、2-甲基吡嗪、2-甲基-3-呋喃硫醇、菠萝醛、呋喃硫醇、2-戊基呋喃、辛醛、乙醛、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壬醛、(E)-2-壬烯醛、癸醛、(E,E)-2,4-癸二烯醛、1,2-邻二氯苯、桃醛、十六醛、(2H)-5-十四烷基-2(3H)-呋喃酮、十四醛、十八醛、十六酸。从相似度系数、重现性、重复性和稳定性来对指纹图谱进行鉴定,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得分图方法,应用炖煮牛腩风味指纹图谱检测不同部位的牛肉,可以直观的看出差别以及重要的香气化合物。4)以炖煮牛腩中重要的香气成分(E)-2-壬烯醛为研究对象,以[~(13)C_6]标记的葡萄糖、半胱氨酸和不饱和脂肪醛((E)-2-壬烯醛)建立美拉德模型体系,根据被同位素标记的产物探讨美拉德反应中生成具有重要贡献的肉香物质的反应路径。首先通过SPME/GC-MS鉴定出由葡萄糖、半胱氨酸和(E)-2-壬烯醛构成的美拉德模型体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如2-呋喃甲醇、2-甲基-3-呋喃硫醇、2-糠硫醇、2-戊基呋喃、2-戊基噻吩、2-戊基吡啶等,并通过13C标记的葡萄糖同位素发现,生成的产物2-丁基噻吩和5-丁基二氢-2(3H)-呋喃酮来源于[~(13)C_6]葡萄糖。无论反应中是否存在半胱氨酸,葡萄糖和(E)-2-壬烯醛对2-戊基呋喃的产生都存在影响。2-呋喃甲醇、(E)-2-(1-戊烯基)-呋喃、2-己基呋喃、乙硫醇、5-甲基-2(5H)-噻吩酮、1-甲基-5-巯基四唑、4-戊基吡啶、2-戊基噻吩和2-巯基丙酸由~(13)C_1-~(13)C_4标记,表明它们的来源都是葡萄糖、半胱氨酸和(E)-2-壬烯醛。因此,当葡萄糖和半胱氨酸都参与反应时,醛对特定香气化合物的碳骨架的贡献发生了很大变化。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醛类前体在肉风味物质生成中的作用。
【图文】:

分布图,牛肉,相对含量,保留时间


f’ 校正因子为 1,,Wi 为挥发性物质含量(μg/g);ms为内标物物质峰面积;As 为内标物的峰面积;m 为牛肉样品质量/g。每个据分析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均使用邓肯方差分析。显著P 值大于 0.05 表示差异不显著;P 值小于 0.05 表示差异显著;P 显著。与讨论气相电子鼻结果分析-相对含量分布分析les II 快速气相电子鼻对牛肉风味成分有明显的响应,以保留时间品的时间-相对含量分布图,如图 2.1 所示。

分析图,电子鼻,牛肉,辣椒


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五种不同部位牛肉的 PCA 分析图(A、B、C、D、E 分别是、牛腩、腱子肉、牛臀)Fig. 2.2 PCA analysis of five different parts of beef by flash E nose图 2.2 所示,PC1 的方差贡献率为 51%,PC2 的方差贡献率为 40%,累计91%。辣椒条和牛腩 2 种肉类距离很近,二者气味方面有相似;腱子肉和,二者在气味上可能有相似点。但是,各部位样品自成一类,说明在气味性的。RADAR 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52;TS25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蕊嗣;刘涛;付春梅;彭晓凤;谭悦琪;杨丹;;基于紫外指纹图谱的热毒宁注射液质量研究[J];中草药;2017年03期

2 黎豫川;付燕伟;张远哲;朱晓燕;;桑白皮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年11期

3 吴启端;陈小露;;石菖蒲挥发油的药效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年02期

4 巩丹丹;董嘉俊;孙国祥;张晶;张玉静;孙万阳;;用高效液相色谱组方指纹图谱智能预测中药质量的新模式[J];色谱;2017年06期

5 杨方良;张晶;孙国祥;孙万阳;;中药组方指纹图谱研究方法和思路[J];色谱;2016年07期

6 张峗峗;;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年20期

7 陈永波;马作江;降巧龙;赵青华;滕建勋;王尔惠;杨朝柱;牟方贵;石月明;;魔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年04期

8 刘小瑜;吕圭源;俞景华;;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天津药学;2006年01期

9 王青;曹进;叶兆波;车镇涛;;中药复方初级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和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6年04期

10 孙彩华;;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6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果德安;张金兰;李烈;崔明;富戈;刘荣霞;王巧;;丹参等几种中药指纹图谱与代谢指纹图谱研究[A];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3年

2 张桂芳;关杰敏;林吉;刘军民;徐鸿华;;凉粉草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杨应文;王亚丽;潘新波;萨日娜;孙宇靖;;当归~1HNMR指纹图谱的初步探索与研究[A];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儒静;王志军;朱仲良;;灵芝GC-MS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聚类分析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翟红林;李保琼;陈婧;王雪;徐敏莉;刘金金;;基于三维指纹图谱的中药质控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五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C];2016年

6 林文津;魏道智;;马蓝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A];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庆雷;赵红霞;林云良;王晓;程传格;刘建华;;黄芩的~1HNMR指纹图谱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孙国祥;侯志飞;张晶;;标准制剂控制模式和中药定量指纹图谱双层次控制引领中药质控变革[A];第一届《药学学报》药学前沿论坛暨2015年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魏萍;尹蓉莉;;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中的应用与局限性[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樊兰兰;胡君萍;倪斯然;陈虎彪;蔡少青;;百部二元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在百部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念;康复新液建立指纹图谱全面质控系统[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2 ;指纹图谱可以控制中药疗效[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田建军;为中药办理“身份证”[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吴铭;天士力推出多元指纹图谱检测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甄攀;中药材指纹图谱监测网又添新丁[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田振坤 王连芝;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立蔓荆子药材指纹图谱[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许增泉 采写;药材好 药才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郝垎笙;中药有效成分如何保持稳定[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陈新民;质控中药看图说话[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丁兆平;借我一双慧眼看中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煊;现代化中药SFPA注射液及其HPLC指纹图谱法质量控制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2 孙沂;心舒口服液的高效毛细管电泳质量控制方法及药效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3 吴琳华;仙鹤草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李峰;山东道地药材金银花的多元多息指纹图谱鉴别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王曙光;锦鸡儿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苏薇薇;沙田柚指纹图谱特征与其药效学关系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范骁辉;药物及代谢组分析信息学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郭方遒;基于化学计量学的指纹图谱技术及其用于复杂分析体系的表征和分析[D];中南大学;2004年

9 卢红梅;中药鱼腥草及其注射液指纹图谱和谱效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刘火安;葛根等中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宁;发酵与非发酵疏清口服液初步比较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宋泽;炖煮牛肉风味研究及其形成机理初探[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

3 刘少敏;橄榄油关键香气成分及基于风味指纹图谱的鉴伪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8年

4 李博文;缓解体力疲劳保健食品桂芍舒逸口服液的初步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张远芳;羌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闫伟伟;杏花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7 刘文静;碧螺春茶质量评价模型与紫外指纹图谱的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姚慧;贞芪扶正制剂的指纹图谱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9 姜文文;参枝苓口服液的质量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10 郭会平;利用酚酸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对番茄鉴别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4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04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4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