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ROS或pH响应型多肽类材料自组装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01 16:23
  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以及化疗。而放/化疗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没有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其对于机体的副作用尤为明显。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多肽聚合物药物体系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疗法的这一问题。由于实体肿瘤中血管壁间隙宽、结构不完整,并且缺乏有效的淋巴回流,大分子类物质对于实体肿瘤都具有较高的通透性以及滞留性,而且由于多肽聚合物这类纳米药物具有的丰富的可修饰性、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人们能够设计并合成出特异性富集在肿瘤部位的多肽聚合物类药物,实现对肿瘤细胞高效杀伤,并且显著降低毒副作用。针对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及生物相容性较差的问题,采用多肽-药物缀合物组装纳米粒子,实现药物精准递送和杀伤效果。将抗癌药物(喜树碱)通过ROS响应单元(缩硫酮)与具有生物活性的线粒体靶向肽(多肽序列:KLAKLAKKLAKLAK)相结合,通过抗癌药物的疏水性和多肽的亲水性在溶液中自组装成球。利用核磁共振氢谱、飞行时间质谱对合成的多肽-药物缀合物进行了结构验证和表征。然后通过动态激光散射仪(DLS)的粒径变化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形貌变化对多肽-药物缀合物的...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癌症及癌症治疗
        1.1.1 癌症现状
        1.1.2 纳米药物在递送中的优势
        1.1.3 纳米药物在递送中的挑战
        1.1.4 肿瘤微环境纳米药物在递送中的应用
    1.2 功能性多肽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2.1 多肽简介
        1.2.2 多肽-药物缀合物在靶向性应用研究
    1.3 刺激响应型聚合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3.1 pH响应型聚合物及肿瘤治疗的应用
        1.3.2 其他刺激响应型聚合物
    1.4 多肽聚合物的活体自组装以及在肿瘤治疗中应用
        1.4.1 多肽聚合物的优势
        1.4.2 活体自组装
    1.5 立题依据与内容
第二章 多肽-药物缀合物纳米组装体响应释药行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2.1 多肽以及PDC的合成
            2.2.2.2 表征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2.2.3.1 ROS响应单元及多肽药物合成与表征
            2.2.3.2 多肽-药物缀合物ROS响应组装解体释放药物行为表征
            2.2.3.3 多肽-药物缀合物细胞摄入及靶向能力表征
            2.2.3.4 多肽-药物缀合物的药效及毒性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酸环境诱导多肽聚合物组装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2.1 多肽、聚合物以及PPC的合成
            3.2.2.2 表征方法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3.1 多肽合成及表征
            3.2.3.2 多肽聚合物(PPC)的表征
            3.3.3.3 多肽聚合物pH响应自组装行为的表征
            3.2.3.4 PS-KFx-CAA的聚集组装验证
            3.2.3.5 共定位分析
            3.2.3.6 细胞毒性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酸敏感多肽聚合物活体组装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2.1 相关材料合成
            4.2.2.2 表征方法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3.1 AuNPs的表征
            4.2.3.2 多肽聚合物对实体瘤穿透能力的及活体自组装表征
            4.2.3.3 多肽聚合物胞内自组装行为研究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892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892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