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道地药材牡丹皮组分结构特征及其在六味地黄浓缩丸的工艺传递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4 16:52
  “药材好,药才好”,药材好的内在质量属性,只有经过制剂工艺的有效传递,药才能好。本课题组提出“组分结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道地药材质优效佳的原因并非含有某一特殊成分,也不一定是某一成分含量越高,而是其成分/组分间的量比关系异于非道地药材,具有独特的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特征。然而,道地药材的组分结构特征经过相应制剂工艺过程,在制剂产品中是否得到体现,以及在每个工艺流程中的变化,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课题进一步探讨道地牡丹皮优效性的组分结构特征,并分析六味地黄浓缩丸中源于牡丹皮的主要活性物质组分结构特征,以探讨工艺过程中的传递规律。为牡丹皮道地性组分结构特征在六味地黄浓缩丸制剂工艺中的传递规律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道地牡丹皮物质基础(次生代谢产物)组分结构特征研究道地药材相对于非道地药材的本质差别在于内在物质基础成分/组分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同。为进一步揭示道地牡丹皮组分结构特征,收集的20批道地牡丹皮、12批非道地牡丹皮,采用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产地牡丹皮内在质量差异;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提炼出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特征的构...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药典中牡丹皮质量控制标准与物质基础的演变
    1.3 牡丹皮的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1.4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1.5 以“组分结构”理论为思想的物质基础研究与质量控制
        1.5.1 牡丹皮物质基础组分结构解析
        1.5.2 牡丹皮药材的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
第二章 道地牡丹皮物质基础(次生代谢产物)组分结构特征研究
    2.1 牡丹皮组分结构特征的构成要素挖掘
        2.1.1 仪器与材料
        2.1.2 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的优化
        2.1.3 指纹图谱色谱条件的确定
        2.1.4 结果与讨论
        2.1.5 本节小结
    2.2 牡丹皮样品组分间量与量比关系的分析
        2.2.1 仪器与材料
        2.2.2 溶液制备
        2.2.3 色谱条件
        2.2.4 方法学考察
        2.2.5 结果与讨论
        2.2.6 本节小结
    2.3 牡丹皮样品萜苷组分内代表性成分量与量比关系分析
        2.3.1 仪器与材料
        2.3.2 溶液制备
        2.3.3 色谱条件
        2.3.4 结果与讨论
        2.3.5 本节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道地牡丹皮无机元素组成特征及与其他产地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3.1 牡丹皮无机元素组分构成要素的挖掘
        3.1.1 仪器与材料
        3.1.2 溶液的制备
        3.1.3 测定条件
        3.1.4 方法学考察
        3.1.5 结果与讨论
        3.1.6 本节小结
    3.2 牡丹皮特征元素的量与量比关系分析
        3.2.1 仪器与材料
        3.2.2 溶液的制备
        3.2.3 色谱条件
        3.2.4 结果与讨论
        3.2.5 本节小结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牡丹皮组分结构特征在多个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的差异性分析
    4.1 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指纹图谱分析以及构成要素的指认
        4.1.1 仪器与材料
        4.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的优化
        4.1.3 H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的确定
        4.1.4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4.1.5 本节小结
    4.2 牡丹皮组分间量与量比关系在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的分析
        4.2.1 仪器与材料
        4.2.2 溶液的制备
        4.2.3 色谱条件
        4.2.4 方法学考察
        4.2.5 结果与讨论
        4.2.6 本节小结
    4.3 牡丹皮组分内成分量与量比关系在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的分析
        4.3.1 仪器与材料
        4.3.2 溶液的制备
        4.3.3 色谱条件
        4.3.4 结果与讨论
        4.3.5 本节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相关文章



本文编号:3874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874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c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