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纳米金杂化微凝胶修饰神经界面

发布时间:2020-04-09 05:23
【摘要】:神经界面作为机体与材料之间信息交换的平台,其性质决定了材料能否成功适应机体环境并发挥作用。化学修饰、形貌修饰、电性能修饰等是常用的进一步提高神经界面性能的表面修饰策略,以获得更有利于神经元粘附与分化,同时减小或避免诱发炎症反应的表面。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表明,利用带正电荷微凝胶(MG)修饰基底表面,可促进神经元的粘附与分化,同时表面上的MG可充当负载利于神经界面的疏水性物质的容器。为进一步拓展此类基于MG的表面的功能,本文将纳米金掺杂到MG中,然后以此杂化微凝胶修饰基底表面,研究了该表面上PC12细胞的粘附分化行为,并初步分析了NIH3T3成纤维细胞与BV2小胶质细胞的生长行为。以环氧-氨基点击加成获得的MG为还原剂与稳定剂,加入氯金酸(HAuCl_4)制备纳米金杂化微凝胶(Au/MG)。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投料比(MG:HAuCl_4)对生成产物的影响。发现70°C更有利于反应进行,由于动力学因素和高温诱导温敏性MG收缩使局部链段浓度增加的协同作用导致。改变投料比可实现产物结构控制:投料比较高,产物以分散良好的纳米金掺杂的微凝胶结构为主;降低投料比,纳米金逐渐变为短簇状甚至链状结构,微凝胶本体结构更加松散甚至消失。ATR-FTIR表征发现:氯金酸的还原主要依靠MG中氨基与羟基基团,氨基被氧化为酰胺,邻羟基被氧化为羧基并致使微凝胶的交联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解体。此外,对分散良好的纳米金杂化微凝胶Au/MG-2的研究表明:其在4°C可保存五个月;对pH敏感,体现出两性性质;纳米金的引入使其对电极电性能影响较MG小;仍可负载尼罗红(疏水药物模型)。溶液中悬浮态Au/MG-2对L929细胞的IC_(50)高于MG,表明Au/MG-2具有相对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将Au/MG-2分别以正电或者负电粒子通过静电作用沉积到表面上时,发现在其表面上的PC12细胞有较好的粘附与分化行为,细胞的轴突或树突与Au/MG-2有直接接触,突起在经过颗粒表面后可以继续延伸,且有向着表面其他颗粒生长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控制表面颗粒密度可调控PC12细胞分化行为。对表面上NIH3T3细胞粘附增殖分析,发现在带正电的Au/MG-2表面上细胞粘附最少,增殖速率最慢,在带负电的Au/MG-2表面上细胞粘附数目多且增殖快。因此,带正电的Au/MG-2在神经界面修饰中的潜能比带负电的Au/MG-2大。通过BV2小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发现其在带正电的Au/MG-2表面可以粘附与生长。从形貌上看,部分粘附的BV2细胞呈圆形,这种形态的细胞的活化程度有待后续借助相关炎症因子的表征来进一步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7.26;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静蓉;朱炳龙;李静;秦恒飞;岳喜龙;童霏;吴娟;樊红杰;周全法;;纳米金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2 廉晓丽;杨毅梅;;纳米金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研究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19年01期

3 王娟;姚继军;;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白酒中纳米金的方法[J];环境化学;2017年12期

4 吴睿;张强;刘存芳;;纳米金的应用[J];贵金属;2017年S1期

5 王海青;;纳米金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7年03期

6 李林梅;罗颖;李敏;宋太发;;花状纳米金和球形纳米金的催化活性对比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4年02期

7 袁帅;刘峥;马肃;;纳米金粒子的理化性质、制备及修饰技术和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09期

8 卢海霞;吴再生;晋晓勇;沈国励;俞汝勤;;一种新的纳米金半网状膜的酶生物电化学传感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张百奇;纳米金的应用[J];黄金;2003年06期

10 冯树波;杨嵘晟;薛平;;聚乙烯基咪唑为稳定剂制备纳米金的研究[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廉学明;金洁;田佳;赵汉英;;具有温度响应可逆收缩的纳米金球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何微娜;林丰;郭祥群;;自旋标记-发光纳米金多模式探针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贺全国;陈洪;汤建新;何农跃;刘正春;聂立波;;铕配合物在纳米金上的组装与时间分辨荧光性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聂信;罗宿星;杨美稚;于文彬;覃宗华;万泉;;纳米金在含砷黄铁矿表面吸附的实验及微观机制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5 王娟;姚继军;;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白酒中纳米金特性的方法研究[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7年

6 吴晨晨;漆斌;张海波;周晓海;;纳米金的合成及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三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C];2017年

7 王东辉;董同欣;史喜成;程代云;;制备条件对纳米金催化剂活性的影响[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贾文峰;李津如;林官华;江龙;;简单方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金花及其表面拉曼增强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张艳;徐秦峰;张春阳;;基于等温扩增的纳米金比色法超灵敏检测转录因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10 刘坤辉;杨文;王仁念;宋迪;苏红梅;;纳米金聚集引起的有机染料激发三重态增强[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9分会:化学动力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赵路 译;纳米金星热杀肿瘤[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谭向杰;实验室再现纳米金尚未成功[N];中国黄金报;2019年

3 记者 张梦然;不用病毒,,纳米颗粒也能递送CRISPR“剪刀”[N];科技日报;2017年

4 记者 刘霞;新纳米开关让光子在芯片间“跑得更快”[N];科技日报;2019年

5 记者 任荃;纳米金球让基因拷贝不走样[N];文汇报;2006年

6 何屹;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童岱;刘扬:发现“神水”之毒[N];北京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平;基于纳米酶治疗体系的构筑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王冬梅;单一纳米电极的制备及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

3 袁鸣;肽-金复合纳米结构的合成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4 王文波;纳米纤维素基中性笔墨水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王卫国;基于贵金属高灵敏探针的设计、构建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6 董文飞;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物的模拟酶特性及分析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7 沈文丽;不同真菌合成纳米金的特性及其调控[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8 米利;基于氧化铝纳米通道阵列的酶/细胞的纳米组装与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9 戴煌;基于纳米通道酶传感器的葡萄糖检测[D];浙江大学;2018年

10 段堂辉;肽核酸单体和链的合成及基于肽核酸的纳米结构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腾楠;DNA纳米结构介导的纳米等离子体结构组装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刘佳;基于纳米金的可视化生物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刘玉;基于纳米金标记和杂交链式反应的高灵敏生物分析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4 丁勇刚;环境样品中硒和碲的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5 郑亚楠;纳米金杂化微凝胶修饰神经界面[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6 马焕;过渡金属基纳米酶的合成及比色传感的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刘秀茹;卤离子调控纳米金和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8 蔡中超;纳米金载药体系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9 赵丹晴;三氮唑配体修饰的纳米金对水中金属离子的特异性比色检测[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年

10 孙池;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分离、定量、识别及对抗生素的吸附特征[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0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20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