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新型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在线红外光谱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23:45
【摘要】:使用木质素为原料,来合成公路建设和养护用的沥青乳化剂具有沥青乳化剂生产成本低廉,原料易于获得来源广泛,以及具有合成工艺简单的特点。研究利用木质素为原料合成木质素胺类沥青乳化剂的新工艺,可为木质素的综合利用开辟新技术途径,这样可极大地降低造纸黑液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该研究意义符合我国大力提倡的循环经济、资源有效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的方针政策。在本研究论文中,首先,提出了三种改性木质素胺型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技术路线及合成方法,对该反应产率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分析,采用红外光谱(或称为静态FTIR)对所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和结构解析,采用梅特勒-托利多(Mettler Toledo)公司的React IR 4000型在线红外分析系统(或称为动态FTIR,或on-line FTIR)进行了合成过程检测分析。其次,本研究论文进一步对这3种乳化剂进行改性,由此得到了9种新型木质素胺型沥青乳化剂。第三,同时也进行了乳化拌和性能测试。1.沥青乳化剂的制备(1)采用木质素(lignin)、β-羟乙基乙二胺(HEED)、氢氧化钠(NaOH)和甲醛(HCHO)为合成反应的原材料,合成制备出一种新型阳离子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定义为目标产物a)。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木质素的加料量为20.0g,β-羟乙基乙二胺(HEED)的加料量为0.1mol,氢氧化钠(NaOH)的加料量(p)为0.43g,甲醛(HCHO)与β-羟乙基乙二胺(HEED)的摩尔比值(n)为3.16,反应温度控制在80℃,反应时间取3h。该条件下的反应产率为39.54%。(2)采用木质素(lignin)、二乙烯三胺(DETA)、氢氧化钠(NaOH)和甲醛(HCHO)为合成反应的原材料,合成制备出一种新型阳离子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定义为目标产物b)。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木质素的加料量为20.0g,二乙烯三胺(DETA)的加料量为0.lmol,氢氧化钠(NaOH)的加料量(p)为0.43g,甲醛(HCHO)与二乙烯三胺(DETA)的摩尔比值(n)为2.00,反应温度控制在80℃,反应时间取2.5h。该条件下的反应产率为56.03%。(3)采用木质素(lignin)、N-氨乙基哌嗪(AEP)、氢氧化钠(NaOH)和甲醛(HCHO)为合成反应的原材料,合成制备出了氨乙基哌嗪(AEP)/甲醛(HCHO)改性木质素胺(定义为目标产物c)。(4)以木质素(lignin)、氢氧化钠(NaOH)、二乙烯三胺(DETA)、N-氨乙基哌嗅(AEP)、β-羟乙基乙二胺(HEED)、甲醛(HCHO)、丙烯酸(CH2=CHCOOH)、三甲胺[N(CH3)3]水溶液(或三乙胺,或三乙醇胺水溶液)、工业盐酸(HC1)、环氧氯丙烷(ECH)为制备合成反应的基础原材料,制备合成出了九种新型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定义为目标产物A、B、C、D、E、F、G、H和J)。2.结构表征采用静态FTIR对所合成制备的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目标产物a、b和c,以及目标产物A、B、C、D、E、F、G、H和J)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和表征。利用动态FTIR对该合成反应过程进行了动态在线追踪测试与分析,测试过程中检测到了中间产物的生成信息,并通过结合相关的分析检测实验数据,由此推断出较为合理的反应机理。3.拌和性能(1)经进行沥青的乳化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制备的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目标产物a、b和c,以及目标产物A、B、C、D、E、F、G、H和J)对沥青具有很好的乳化效果,由此制备的乳化沥青乳液其储存稳定性良好;经与石料的拌和试验,表明该改性木质素胺(目标产物a、b和c,以及目标产物A、B、C、D、E、F、G、H和J)为快裂或中裂型沥青乳化剂产品,该类改性木质素胺产品在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粘层油和碎石封层施工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前景。(2)通过不同沥青乳化剂的可拌和时间的测定,探讨了进一步合成改性对沥青乳化剂制备的乳化沥青乳液可拌和时间的影响规律。
【图文】:

曲线,曲线,羟乙基乙二胺,滴液漏斗


再将20.8邋gP-羟乙基乙二胺(HEED)加入。将在线红外分析系统(on-line逡逑FTIR)的检测探针置于反应液中,再启动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实验程序设置仪器的逡逑参数,,首先开始采集记录在线红外谱图2个。此后,由滴液漏斗开始滴加18.6邋g逡逑甲醛(HCHO)水溶液(质量分数为37%),在反应温度为70°C的条件下搅拌反应5逡逑小时。实验期间,控制计算机软件不断采集和储存在线红外实验数据。逡逑17逡逑

曲线,曲线,羟乙基乙二胺,滴液漏斗


再将20.8邋gP-羟乙基乙二胺(HEED)加入。将在线红外分析系统(on-line逡逑FTIR)的检测探针置于反应液中,再启动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实验程序设置仪器的逡逑参数,首先开始采集记录在线红外谱图2个。此后,由滴液漏斗开始滴加18.6邋g逡逑甲醛(HCHO)水溶液(质量分数为37%),在反应温度为70°C的条件下搅拌反应5逡逑小时。实验期间,控制计算机软件不断采集和储存在线红外实验数据。逡逑1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57.33;TQ3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群;刘海容;;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J];山西化工;2017年03期

2 许虎君;刘凡;肖富荣;卢峰;;油酰基苄基季铵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和性能[J];石油沥青;2017年04期

3 王冬美;安磊;张建中;崔巍;许云峰;佟天宇;;一种酰胺类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应用[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5年01期

4 尹永科;;石油沥青乳化剂选择及其性能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08期

5 李成;;沥青乳化剂的研究[J];北方交通;2009年05期

6 宋晓燕,杜月宗,赵可,刘简华;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方法[J];石油沥青;2004年01期

7 刘素芳,何建云;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简述[J];石油沥青;2004年06期

8 夏少青,施来顺,曹晓新,郭之宁,赵亚峰;新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性能测试及研究[J];石油沥青;2003年02期

9 赵波兰;复合型双阳离子道路沥青乳化剂研制成功[J];公路;1998年12期

10 ;环保型沥青乳化剂[J];技术与市场;199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彦强;刘福亮;张冬梅;曾国秀;陈亚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玉成;;JY-2型和JY-3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HLB值的测定[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3 项新里;范吉华;;快凝型重交沥青阳离子乳化剂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4 郭彦强;曾国秀;鲍琳;刘福亮;陈亚芍;;阳离子沥青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欧阳斌 马玲;NE——6沥青乳化剂铺筑实验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记者 宋鹏 通讯员 欧阳斌 马玲;特色突围 克石化打出“独”家拳[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宝众 李婷;龙孚材料的“绿色使命”[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谢添生 王双魁 钱钢;科技创新 构筑镇江新区发展新优势[N];镇江日报;2012年

5 靳援朝 朱天玉;用好科技 过好日子[N];中国交通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曜;新型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在线红外光谱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于小梦;季铵盐型羟丙基磷酸酯钠沥青乳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王晨;两类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4 李新;双油链、复合型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5 刘媛媛;含空间位阻的慢裂快凝型季铵盐类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6 马存飞;酰胺两性型沥青乳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7 张柯;SBS改性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8 石航;新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D];中北大学;2013年

9 梁博;不同类型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其乳化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0 邱辉;离子/非离子型复合沥青乳化剂的制备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7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17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