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光敏性2-硝基-1,4-苄二硫醇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光降解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06:24
【摘要】:刺激响应型高分子是指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发生相应改变的聚合物。由于其灵敏度高,生物相容性好,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输、组织修复和生物传感等领域。目前已经存在的刺激响应有:pH、温度和光等响应高分子。其中,光响应高分子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控性,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生物载药方面。为此,本论文合成了两种光敏性的单体2-硝基苄硫醇和2-硝基-1,4-苄二硫醇,然后利用巯基点击化学合成一系列小分子模型化合物和高分子,结果表明在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它们均能发生降解,我们对模型化合物的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制备出光敏性的单体2-硝基苄硫醇和2-硝基-1,4-苄二硫醇,将其与丙烯酸甲酯反应,合成对应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模型化合物的光降解机理。然后以二硫醇单体和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为原料,通过巯基-双键点击化学反应制备光敏性的高分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光降解性能。第二部分,以二硫醇单体与环氧丙烷为原料,制备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模型化合物的光降解性能。然后用二硫醇单体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反应,通过巯基-环氧点击化学,合成光响应高分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光降解性能。第三部分,以二巯基单体与1,6-二溴己烷为原料,制备出光响应高分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光降解性能。第四部分,用两种硫醇单体,分别与己酰氯反应,合成对应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模型化合物的光降解机理。再以二硫醇单体与1,6-己二酰氯为原料,制备出光响应高分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光降解性能。
【图文】:

聚合物,去质子化,磷酸基,磺酸基


图 1-1 pH 响应聚合物的不同构架[18]Fig1-1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of pH responsive polymers[18]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 pH 可裂解键[19](例如:)的聚合物;另一种是依靠具有质子化和去质子化基团的通常带有酸性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磷酸基等酸

相图,低临界溶解温度,临界溶解温度,聚合物水溶液


素的MPEG-HAPE胶束中性条件下完全游离,在弱酸性细-encapsulated MPEG-HAPE micelles under neutral pH (7.4) wciated, and rapidly released DOX at weakly acidic extracellula高分子材料应高分子材料外,温度响应高分子也是被广泛应用性之一是聚合物在温度变化时发生可逆的相转变或基丙烯酰胺。当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高分子溶度(LCST=32 ℃)时,,会观察到聚合物与水相发生生理盐水中会更低[33]。一般对于具有温度响应的聚度聚合物和高临界溶解温度聚合物两种类型,是表示下两个临界温度点[33,34],如图 1- 4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圣刚,王之键,贾卫民;1,5-萘二硫醇的合成[J];化学试剂;2000年04期

2 姚天明,谢建军,施宪法;多硫1,2-二硫醇烯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1999年09期

3 周则卫;;1,2-乙二硫醇制备工艺的改进[J];化学试剂;2008年03期

4 木合塔尔·依米提,山本隆一,帕提古丽·依明;1,5-萘二硫醇的简便合成[J];化学试剂;2005年05期

5 沈斐凤,耿志明,倪亚萍;1,1—二氰乙烯基—2,2—二硫醇盐第一过渡系列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Ⅱ.钒(Ⅳ)和铁(Ⅲ)配合物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90年03期

6 陈燕丹;施林熙;褚月梅;;二亚胺·二硫醇(酚)合铂(Ⅱ)发光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武夷科学;2006年00期

7 宋秀能;马勇;王传奎;;不同取向的1,8-辛二硫醇分子的伏安特性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8 E.P.Welsch;段忆翔;;用二硫醇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钨[J];地质地球化学;1984年10期

9 邵洋帆;李重阳;冯远明;林旺;;1,4-苯二硫醇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激发态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02期

10 孙宝国,李玉,郑福平;1,6-己二硫醇的合成研究[J];精细化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傅迎春;谢青季;贾学恩;徐霞红;姚守拙;;电合成聚1,6-己二硫醇基质研制金纳米粒子增敏的压电免疫传感器[A];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汉s

本文编号:2608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08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5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