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杂原子掺杂磷酸铝分子筛及二维层状磷酸铝的合成与相关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0 15:42
【摘要】:分子筛作为无机多孔晶体材料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因其优异的催化和吸附分离性能,在石油化工和环境等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继传统分子筛之后,结构多样的磷酸铝分子筛不断被开发出来。特别是杂原子的引入,常常赋予骨架以优异的催化及分离等性能。其中,同晶取代杂原子掺杂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制备方式,不仅避免了杂原子自身对分子筛孔道占据而引起的吸附量下降,也同时带来了骨架外质子而影响了孔道内氢键的构成。随着磷酸铝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开放骨架磷酸铝材料被合成出来,其中包括三维开放骨架结构、二维层状结构和一维链状结构。在低维磷酸铝化合物的结构中,有机物种、平衡骨架电荷的质子及结晶水的存在为这类材料提供了高效的质子传输通道,因此赋予其优异的质子传导性能。本论文以磷酸铝分子筛及二维层状磷酸铝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吸附分离与质子传导性能展开研究,特别是研究了金属杂原子取代对于这两种性质的影响,从而为磷酸铝分子筛及二维层状磷酸铝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以N,N,N’,N’-四甲基-1,6-己二胺为结构导向剂,在水热条件下通过同晶取代的方式分别在骨架中引入Mg或Co杂原子,合成了系列具有ERI拓扑结构的磷酸铝分子筛,并与同构的纯磷酸铝分子筛相比较,研究了杂原子掺杂对其二氧化碳吸附与分离性能的影响。其中,Co APO-ERI在273 K与1 bar条件下展现出了高达57.3cm~3g~(-1)的吸附量。计算表明,杂原子的引入导致了吸附焓的提高进而影响了样品的吸附量。此外,CO_2/CH_4、CO_2/N_2分离比与模拟Breakthrough实验同时证明了杂原子取代可以提高磷酸铝分子筛的二氧化碳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同晶取代杂原子掺杂是提高磷酸铝分子筛二氧化碳吸附与分离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2.基于咪唑类分子良好的电荷转移性能,以1,2-二甲基咪唑作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高电导率的AFI结构的磷酸铝分子筛,并通过同晶取代引入杂原子制备Mg APO-AFI,使电导率提升至原材料的4倍。Mg APO-AFI在分子筛材料中展现出优异的电导性能,在98%湿气与368K条件下的电导率高达2.55×10~(-3)Scm~(-1)。结果表明,杂原子的引入为结构质子传导通路引入了高活性的质子,通过增加载子数量的方式增加了电导率;并通过减少样品电导通路中跳跃位点间距离的方式降低了材料的电导活化能。3.以咪唑分子为结构导向剂,在溶剂热体系下合成了系列同构的具有LAU拓扑结构的磷酸铝分子筛MAPO-LAU(M=Mn,Co,Zn),并在相同杂原子掺杂量的前提下,系统地研究了掺杂原子种类对质子传导性能的影响。其中,在98%湿气条件下,Zn APO-LAU在室温298K下的电导率达6.1×10~(-4)Scm~(-1),在323K下高达1.05×10~(-3)Scm~(-1)。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在掺杂量相同时,Zn APO-LAU的电导率的高于Co APO-LAU和Mn APO-LAU。4.以咪唑分子为结构导向剂,在溶剂热体系下合成了二维层状磷酸铝材料[N_2C_3H_5]_2[Al_3P_4O_16H]。其具有优异的电导性能,在98%湿气与298 K室温条件下达3.3×10~(-4)Scm~(-1),368K时达1.76×10~(-3)Scm~(-1)。此外,样品在高温湿气环境中可保持较高的稳定性。5.以具有单一手性的结构导向剂R-(+)-α-甲基苄胺与S-(-)-α-甲基苄胺分别合成了具有镜像对称结构的二维层状磷酸铝[R-C_8H_12N]_8[H_2O]2_·[Al_8P_12O_48H_4]与[S-C_8H_12N]_8[H_2O]_2·[Al_8P_12O_48H_4](命名为AlPO-CJ72-R与AlPO-CJ72-S)。这是首例报道的光谱纯开放骨架化合物。结构中的有机分子通过手性氢键链影响了无机骨架中AlO_4与PO_3(=O)或PO_2(=O)(OH)四面体的连接方式,并将手性传递于骨架中。鉴于结构中存在的丰富的氢键链,Al PO-CJ72在98%湿气与363K条件下呈现出高达3.01×10~(-3)Scm~(-1)的电导率。
【图文】:

家族,分子筛,晶体材料


第一章 绪论无机多孔晶体材料的概述 无机多孔晶体材料的分类无机多孔晶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拓扑学结构、丰富的化学组成、多种多特征而广泛地应用于吸附、分离、催化等工业领域[1]。根据国际纯粹与联合会(IUPAC)对孔道的定义,多孔材料可以根据他们的孔径大小分:小于 2nm 的尺寸称为微孔(micropore),介于 2nm 与 50nm 之间的称mesopore),大于 50nm 的称为大孔(macropore)。分子筛材料的孔道多孔范畴(<2nm)。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分子筛家族涌现出了多种多样同特征的物质分类(图 1.1)。

分子筛,拓扑,类型,孔道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石分子筛被合成出来,其中包括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结构或是仅能由实验室合成出来的结构。自此,,“沸石”的概念被扩展到“分子筛”,即包括全部的人工的与非人工合成的结构。截止到 2019 年 3 月,已经有 245 种不同拓扑结构的分子筛被合成报道并被国际分子筛学会(IZAStructureCommission)收录(图 1.2)[6]。从骨架组成上讲,除了传统的 Si、Al 等元素,P、B、Ge、Ga、Mg、Co、Fe、Ni、Zn 等元素也逐渐被引入分子筛骨架中,极大地丰富了骨架拓扑类型。从孔道尺寸上讲,通常可以分为超大孔(>12 元环)、大孔(12 元环)、中孔(10 元环)、微孔(8 元环)和超微孔(6 元环)。从孔道维数与走向来讲,通常可以分为一维、二维或三维的直孔道、正弦孔道等等[6]。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贡长生;磷酸铝系分子筛的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1995年03期

2 龚速;张颖;;三磷酸铝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J];化学工业与工程;1987年04期

3 游贤德;;磷酸铝络合物的制备[J];黎明化工;1987年04期

4 李宏愿,梁娟,刘子名,赵素琴,汪荣慧;硅磷酸铝分子筛SAPO-11,SAPO-34和SAPO-20的合成[J];催化学报;1988年01期

5 李宏愿,梁娟,刘子明,应慕良;杂原子磷酸铝分子筛MAPO-34,ZAPO-34和CoAPO-34的合成[J];催化学报;1988年04期

6 龙英才,董玲珍,贺鹤勇;新晶态磷酸铝分子筛CFAP-6的合成与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02期

7 荣岩;复盐磷酸铝钠[J];无机盐工业;1988年04期

8 季明,苏桂发,孙德坤,傅献彩;载镍磷酸铝催化剂的红外光谱研究[J];催化学报;1989年03期

9 杨国辉,徐经伟,朱路方;新型分子筛硼磷酸铝CXUBAPO-2的合成与鉴定[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2期

10 李宏愿,梁娟,刘子明,赵素琴,应慕良;锌磷酸铝分子筛ZAPO-34的合成[J];燃料化学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展阳;;摩尔比对三磷酸铝纯度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严安平;;环保防锈颜料聚合磷酸铝钛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9分会:应用化学[C];2014年

3 梁可文;李保山;;磷酸铝分子筛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姜艳秋;林凯峰;孙建敏;许宪祝;肖丰收;;高稳定介孔磷酸铝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筛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艳艳;李乙;邵浪;李激扬;于吉红;;金属取代磷酸铝分子筛的制备[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顾建峰;袁忠勇;;铜掺杂的介孔磷酸铝材料的制备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徐燕;宋晓伟;姜久兴;李激扬;于吉红;;浓凝胶法合成磷酸铝分子筛[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孔文波;李牛;关乃佳;项寿鹤;;亚磷酸体系中一种新型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辛亮;孙淮;;开放骨架磷酸铝晶化初期的反应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二分会: 多孔功能材料[C];2016年

10 廖湘洲;宁春利;张文祥;高滋;张春雷;;介孔-微孔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愈创木酚合成反应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张兆军;在无机世界里“深入浅出”[N];科技日报;2007年

2 孙春艳;自主创新写辉煌[N];吉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越;杂原子掺杂磷酸铝分子筛及二维层状磷酸铝的合成与相关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石磊;Mn(Ⅱ)取代磷酸铝和磷酸锰微孔化合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5年

3 彭莉;基于层状磷酸铝的插层与合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梅;层孔和微孔磷酸铝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5年

5 周丹;阴离子骨架磷酸铝的合成与固体核磁共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高秋明;醇体系磷酸铝的合成化学[D];吉林大学;1997年

7 于静;介孔磷酸铝与磷酸镍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新柱;杂原子介孔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宋晓伟;杂原子取代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郭羽婷;基于维数约简的开放骨架磷酸铝合成参数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清鹏;共模板导向合成新型磷酸铝分子筛材料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2 梁海聪;改性磷酸盐陶瓷涂层的制备及其在高温锅炉中的应用[D];深圳大学;2018年

3 张建霞;除磷废渣资源化利用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4 王立扬;氧化铝/磷酸铝复合涂层氢渗透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郝志鑫;AEL型杂原子磷酸铝分子筛的无溶剂法合成及催化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6 常晓文;开放骨架磷酸铝合成中影响甲胺和乙二胺结构导向效应的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蔡华猛;磷酸铝中空微球的制备和重金属吸附及负载稀土发光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8 韩韶昌;离子热合成磷酸铝分子筛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9 高平强;铈硅磷酸铝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年

10 高向平;磷酸铝分子筛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7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07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4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