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低纬(海南)地区电离层等离子体漂移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01:07
  电离层动力学过程对于电离层形态和变化有重要的影响,开展等离子体漂移研究是电离层动力学的重要课题之一。通常认为,等离子体漂移是电场和中性风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中纬地区中性风场对漂移的贡献较大,而低纬地区电场对漂移的贡献较大。磁静日低纬电离层电场在是日间中性风驱动的E区潮汐电场和夜间F区极化电场共同控制的,磁扰期间还受到磁层电场和电离层扰动电场的影响,开展电离层漂移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全球中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动力学耦合系统。本文利用低纬(海南)地区2003-2016年间电离层DPS-4数字测高仪的漂移数据对F区的漂移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包括磁静和磁扰期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对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响应。分析了近磁静日太阳周期变化,以高低年为例给出了漂移的动力学讨论。此外,结合SWARM卫星和VHF雷达等仪器,本文开展了海南电离层漂移和等离子体块事件的对比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近磁静日海南等离子体漂移的特征研究:日间西向漂移冬季最大,随太阳活动无明显变化。夜间东向漂移分季最大,随太阳活动增强而增强;日间南向漂移随太阳活动和季节的变化小于夜间;夜间南向漂移冬季最小,随太阳活动增强而减小。日间向...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市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低纬(海南)地区电离层等离子体漂移特性研究


讨论外力F时所用的粒子运动坐标系FmueBv

示意图,赤道异常,概论,形成机制


下面介绍赤道区电离层电场引起的“赤道异常”现象:赤道异常电离层中等离子体驱动可以很好的解释“赤道异常”这一现赤道两侧±15o的 F 区,日间会出现双驼峰结构的峰值电子密现象与常规Chapman理论相悖,故被称为F区“赤道异常”(nomaly, EIA)现象。图 1.2 给出了基于电场漂移作用的赤道机制示意图。由于磁力线方向的平行电导率很大,可以近地区 E 区热层风驱动的发电机电场可以沿着磁力线投射到向东,在磁场方向的作用下会产生向上的 E×B 电场漂移高的高度。前文提到 F 区电离物质的平均寿命较长,由于用,积累后的等离子体会沿磁力线向两侧高纬区扩散,这机制。夜间电场向西,亦存在“反赤道异常”现象,原理与

测高仪,低纬,海南,事件


ESF)、等离子体泡(Equatorial plasma bubbatorial plasma blob)。在本文第五章,我们基于 SW数字测高仪以及甚高频雷达等探测结果进行了低们将对本文涉及的不规则体结构做一个简单的介展 F(ESF)F 最早的一次报道是在秘鲁的 Huancayo 台站被电 and Wells, 1934)。作为一种高频扫频雷达(HF)度范围电子等离子体频率与其发射的无限电频rriot., 1969)。当测高仪所探测的电离层 F 区高度记录在电离图上面的回波描迹将在高度或者频率语最早是用来描述这个现象的。图 1.3 给出了低展 F。


本文编号:2907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07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