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改进的砂体叠合模式约束地震驱动建模方法

发布时间:2020-06-30 14:30
【摘要】:由于国内已有工区开发程度已经较高,几十年前的背斜型油气藏早已成为过去,现在需要面对的大多是地下非均质性强的复杂型油气藏。而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又需要研究人员尽量使用以前的资料进行剩余油的勘探开发,这就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驱动建模方法,规避了变差函数的求取,通过已有的地震数据与井数据计算转换函数并求取待估点的物性参数参与建模。这就使其在对井网稀疏的工区进行建模时,比地质统计学方法更为准确。同时由于测井数据在横向范围上的限制,使其在对井间建模时所提供的控制效果较差,而地震数据虽然在横向上分布范围广,但是纵向分辨率有限,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复杂地层难以准确控制。而地震驱动建模方法,是将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相结合,计算出符合地震信息与测井信息的伪井数据参与建模,这也使得其建模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对复杂地层描述的准确性有所提高。使用地震数据解释河道砂体时,由于分辨率的制约,难以实现薄层的准确识别,但薄层砂体由于沉积模式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叠合模式。结合前人总结的河流相砂体叠合模式、高度概括的砂体叠合模式地球物理模型,可以对薄层砂体的叠合形态进行区分。而单纯使用地震资料波形信息对叠合模式进行识别,当地震分辨率不足时,效果较差。为提高不同砂体叠合模式的识别分辨能力,通过分析目标工区内的地震属性,建立河流相砂体叠合模式地震多属性模板,通过模板与目标砂体的相关性分析,对薄层砂体的叠合模式进行划分,为叠合砂体的分布情况的精细描述提供更为准确、细致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P631.4
【图文】:

示意图,建模,示意图,地震数据


图 2-1 地震驱动建模示意图地震驱动建模方法能得到良好的地震地质模型,一方面从横向上来说,能地震数据一致的变化趋势,能保留或者保护地质构造尖灭信息;另一方说,结合了高分辨率的测井数据做融合,提高了地质模型的整体精度。驱动建模的算法分类震驱动建模过程当中,在利用已知井和地震数据来求取未知井的方法方同工区情况给出了全局适用或者是局部适用算法。下面介绍两类广泛使用是基于地震属性数据的差异性,另外一类是基于地震属性数据的相关性体的某个工区的实现过程当中可以采用两种或者多种方法做融合。过地震数据的区别求权系数法法是基于待求点地震道和已知点地震道之间的差异来估计权重,很显然较小时,说明待求点和已知点位置的地层信息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因此两

平面图,平面图,模型,相带


图 2-2 不同时窗模型效果对比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直接采用单点时,属性切片上砂体杂乱无章,无法识别出地下相带或者砂体形态。而当选取时窗计算时,砂体会较为清晰的呈现出来,且时窗大小不同时,砂体的粘连程度不同,就图中给出的工区来说,时窗长度为 9 时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也说明了时窗选取的折衷性。此外,相带特征不仅仅体现在纵向上,也体现横向上。为了利用地层相带的横向变化特征,也可以将其作为约束加入到伪测井数据的计算过程当中,在实际操作当中,采用有时窗加权系数和无视窗加权系数做插值融合的方法,其效果图如图 2-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超声地震模型试验技术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7年02期

2 В.И.Щаров;张维根;;论新的陆壳三层地震模型[J];地震地质译丛;1988年05期

3 张云翔;;EAEG 50届年会文献题录(续)[J];国外油气勘探;1989年03期

4 Robert Reilinger;张崇立;;地震形变的循环过程[J];地震地质译丛;1989年02期

5 周熙襄;刘学才;;地震声波有限元模拟在微机上的实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4期

6 徐常练;有限元正演地震模型研究[J];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7 董瑞树,冉洪流,任国强;混合地震模型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J];西北地震学报;2000年04期

8 李莉;;地震面前,我们如何应对?[J];中国科技奖励;2017年09期

9 赵纪东;李旭东;;全球地震模型(GEM)行动计划[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8期

10 马在田;;地震模型与地震剖面偏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冯德益;吴国有;聂永安;郭瑞芝;何柏荣;;地震模型的理论分析与模糊评定[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李勇;;通过新天文地震模型预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震[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建林;牟永光;;2.5维地震模型[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周熙襄;刘学才;蒋先艺;;二维高斯射线束地震模型[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董瑞树;冉洪流;任国强;;利用混合地震模型研究祁连山地区的地震危险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6 郭铁拴;赵鸿儒;杨钢宇;;超声波地震模型试验在甬江隧道水底基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7 王林;张贵清;陈天仑;李翔;;基于异质网络地震模型的自组织临界性分析[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唐凤;地震能否“见微知著”[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庄Z谝

本文编号:2735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35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c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