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二连盆地化石层磁组构沉积动力方向与聚类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8 18:57
【摘要】:为探究微观磁组构特征与宏观沉积构造、长形生物化石特点等指标在恢复古水流向问题上的关联性,对内蒙古二连盆地查干勃尔和剖面的414块古地磁定向样品进行了磁组构特征研究。发现全剖面样品的磁化率最大轴赤平投影为南北方向,由于旱地冲积扇水动力较强,导致流水动力方向与磁化率最大轴方向垂直,指示古水流方向为东西向;而化石层围岩样品的磁化率主轴主要集中在90°方向,鉴于化石集中埋藏地区水动力急剧转弱,磁化率最大轴方向与古流向一致,这与长形骨骼展布方位的统计结果70°-115°相吻合,均显示自东向西,微观磁组构与宏观长形骨骼展布所指示的方向相一致。同时,为了验证磁组构与砾石排布和沉积层理在反映动力学的可比性,我们还对诸如青海门源盆地大通河谷、陕西关中盆地泾河阶地的磁组构样品与砾石排布、水平层理所指示的古流向进行对比并均显示一致。我们把沉积物微观磁组构样品与更为宏观的骨骼展布、砾石排布和沉积层理等沉积动力学指标进行了对比,首次对指示沉积动力方向上微观磁组构与宏观沉积构造进行了系统意义上的比较。此外,为了验证磁组构特征对沉积动力环境的敏感性,对三个剖面的所有采样点的磁组构数据进行了聚类统计分析。线性拟合依据流水动能的强弱对宏观的剖面进行了分类,而层次聚类分析打破了剖面界限,对每个样品都进行了重新的组合。两种聚类方法都能够指示沉积磁组构对沉积动力强弱和稳定性,证明了磁组构与沉积动力特征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我们对各个采样点不同沉积动力条件的大批量磁组构样品进行聚类分析,首次对河湖相沉积岩石磁组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统计分析研究。对二连盆地查干勃尔和剖面及其化石层以及大通河谷与泾河阶地的磁组构研究,共同证实了在宏观条件不可见时,对沉积物进行大样品数量的磁组构分析可以便捷地承担该地区的沉积动力学辨识工作,并为进一步拓展化石埋藏学统计研究以及恢复和指示古环境的演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8.44
【图文】:

地形图,地形图,荒漠草原景观,盆地


逦西北大学硕±学位论文逦逡逑文国等,1996),盆地东部为大兴安吟,西达狼山,北接蒙古国大戈壁,南至阴山逡逑山脉,整体呈NE—NNE方向展布。总面积达lJxlO%m2,平均海拔约932m邋(图逡逑1-2)。二连盆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漫长,年降水逡逑量不足200mm,整体呈荒漠草原景观,气候条件稳定性高,白里纪一第四纪的逡逑地层保留较为完整,而且出露情况相对较好,为二连盆地的区域地质研究提供了逡逑良好的条件。逡逑■*?'''*

照片,化石层,磁组构,围岩


、R*扛#---*---*T^逡逑180逡逑图2-1长形骨骼化石集群埋巧及展布位逡逑(a)长形骨骼化石集群埋藏照片(b)骨骼化石展布状态极点图髓化石判断沉积动力方向之后,我们对化石层围岩的了定向手标本样品(图2-2),W求能够测量化石层周古水流向的响应情况,W及验证微观磁组构与宏观长学的可比性。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芷生;吴国雄;李建平;孙有斌;刘屹岷;周卫健;蔡演军;段安民;李力;毛江玉;程海;石正国;谭亮成;晏宏;敖红;常宏;冯娟;;全球季风动力学与气候变化[J];地球环境学报;2015年06期

2 童永生;李茜;王元青;;中国早古近纪陆相地层划分框架研究[J];地层学杂志;2013年04期

3 陈应涛;张国伟;鲁如魁;谢晋强;郭泱泱;;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3年03期

4 张睿;岳乐平;弓虎军;张云翔;李建星;;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2年04期

5 王元青;孟津;金迅;;内蒙古二连盆地古近系研究回顾及存在问题[J];古脊椎动物学报;2012年03期

6 谷天峰;王家鼎;郭乐;仵大磊;李开超;;基于图像处理的Q_3黄土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7 李震宇;黄宝春;张春霞;;河南西南部典型白垩纪剖面的岩石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0年11期

8 王元青;孟津;Christopher K.BEARD;李茜;倪喜军;Daniel L.GEBO;白滨;金迅;李萍;;内蒙古二连地区古近纪早期地层序列、哺乳动物演化及其环境响应[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9期

9 张玉芬;李长安;邵磊;罗昊;蒋维杰;牛志军;赵小明;涂兵;;“巫山黄土”的磁组构特征及成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宋友桂;;沉积矿物学在古环境恢复中的应用进展[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733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33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a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