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北洛河潜流带渗透系数与水交换空间变异性及其对河貌地形的响应关系

发布时间:2020-04-22 04:03
【摘要】:河流潜流带垂向渗透系数与水交换是分析河流-含水层相互作用,污染物迁移与转换及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开展河流潜流带渗透系数及水交换与裸露沉积物渗透系数及各向异性研究,分析其对相关水文特征和河貌地貌类型的响应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不仅为河流健康预警及该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解决我国北方其他河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选择北洛河具有三种不同河貌类型(弯曲河道、直河道、分叉型河道)的四个研究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与非原位水头下降竖管渗透试验法对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Kv),垂直水力梯度(VHG)与河岸裸露沉积物水平渗透系数(Kh),各向异性(Kv/Kh)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再利用水力梯度法计算垂向渗流量(Vertical Flux),并通过经验公式根据原位沉积物粒度曲线计算沉积物的渗透系数(Kg),结果表明:(1)在弯曲河道,垂向渗透系数在侵蚀岸值较大,而沉积岸值较小;在直河道,河道中间比两岸的垂向渗透系数值都大;在分叉型河道,冲蚀能力较大,垂向渗透系数较大。同时,河床平均粒径的大小在河道两岸及中间都有明显差异,河流侵蚀与沉积的过程是引起河床沉积物粒径大小分异的重要因素,从而对垂向渗透系数大小的差异起到了显著的影响作用。(2)河床上层沉积物(0-30cm)Kv值在河道中间及趋向侵蚀岸的区域较大。但中下两层沉积物(30-45cm; 45-60cm)Kv的空间变化特征较上层有明显差异,且下层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同时,从上层到下层,Kv随深度有减小趋势。(3)Kv在时间变化上,相似性检验表明冬夏两季Kv值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冬夏两季Kv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化特征,但冬季的Kv值的变异性、平均值、中位数都小于夏季试验的结果。(4)河岸裸露沉积物的Kv值小于河床沉积物的Kv值。沉积物水平渗透系数(Kh)在两岸具有明显空间变化特征:在侵蚀岸,Kh随距河水水面高程增高而变大;在沉积岸,Kh随距河水水面高程增高而变小。Kh与各向异性(Kv/Kh)较大的值出现在沉积岸,且沉积岸的Kh与各向异性都具有较大的变异性。(5)运用Sauerbrei与Slichter经验公式计算Kg的值都大于原位实测的Kv值。沉积物Kg的值随深度从上层,中层再到下层,变化范围与值都随之变小。(6)河床沉积物垂向水力梯度(VHG)在方向上具有较强的变异性,由于河床微地形的影响,在河床阶梯形态处水交换方式为上升流,在河床深槽形态处转换为下降流,出深槽后进入阶梯形态又转变为上升流。本研究中,水交换的方向及大小都影响了Kv随深度的变化与空间异质性:水力梯度(VHG)在值上与Kv呈相反的趋势;在方向上,上升流对应的Kv值通常较大。(7)水力梯度法计算渗流量(Vertical Flux)在垂直于水流方向具有明显空间变化特征,较大的渗流量的值出现在河道中间及向侵蚀岸过渡的Kv较大区域。沉积物80 cm处的温度及温度梯度空间分布特征与渗流量相似,进一步印证了由水力梯度法计算渗流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文】:

示意图,区域,示意图,原位测试


种如弯曲河道、直河道、分叉型河道、点砂蝴、河屯、洲、切岸、浅滩-阶梯-深槽等特定逡逑的河貌地貌类型。本试验共分两次进行:2014年6月,在四个研究点兰种不同的河貌类逡逑型(弯曲河道、直河道、分叉型河道)分别进行垂向渗透系数原位测试(见图2);邋2015逡逑年1月,在分叉型河道的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进行原位测试及裸露河岸沉积物水平逡逑与垂向渗透系数进行非原位测试。逡逑/逡逑'墙/仍逡逑\分义型河逍逦陕贿\逡逑心-逡逑足户今?或┯姆慑澹苠义希埽澹惧义贤迹瞲O巧区域及研巧点分布示意图逡逑2.2测试与分析方法逡逑2.2.1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原位测试法逡逑本研究采用竖管水头下降法测量进行渗透系数原位测试,该方法不仅简单实用、方逡逑便快捷、费用低(KalbusetaL,邋2008;WuetaL,邋2015a),而且还可W采集原位试验的沉积逡逑物(Song邋et邋aU邋2010a;邋Chen^邋2011)。目前该方法已被国内外大量运用(Chen^邋2005;逡逑GenereuxetaL,2008;邋Song邋etal.,2009;邋Dong邋et邋aL,2012;邋Min邋etaL,2013)。具体过程如下:逡逑在选定的测试点位,将一根长160邋cm,内径5.4邋cm,壁厚3邋m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PVC)逡逑9逡逑

过程图,原位渗透试验,沉积物,饱和过程


采用竖管水头下降法对河岸裸露沉积物进行非原位水平渗透系数及垂向渗透系数逡逑测定(Chen邋etaL,2014)。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将选取点位表面的松散的沉积物刮去,,采逡逑用PVC管由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打入河岸裸露沉积物35邋cm左右后(见图5a),管口先逡逑用一个橡皮软盖将管子上端开口密封住,阻断管内空气与大气的接触,然后将管子平稳逡逑缓慢地从河岸沉积物中拔出并尽量不能破坏沉积物的层理与结构。拔出后的PVC管下逡逑段管曰用数层细纱网裹住,使取出的沉积物细颗粒不能漏掉。进行渗透系数试验前,将逡逑每个装有沉积物的PVC管放入水桶中进行饱和(见图5的,具体饱和过程见ChengetaL逡逑口013)。饱和过程结束后,用铁架台垂直固定住PVC管(见图5c),运用类似上述河床逡逑沉积物渗透系数测试方法进行测定(CheA邋2004)。逡逑—\邋(a)逡逑'逡逑第云曼\逡逑弦------—\逦---邋-邋---逦!i逡逑V逦、逡逑第二层逦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1;P333;P93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辛荣;;对本刊1960年第2期“有关计算渗透系数与单位ng水量的几个常用公式制表介绍”的意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60年05期

2 朱贤,冀勇夫,张建可,白品贤,韩源洲;材料渗透系数的测定[J];低温物理学报;1987年01期

3 张瑛玲,朱敬毅;粘性土渗透系数的室内测定方法初探[J];地质科技情报;1991年01期

4 邓惠森;;岩土层垂向渗透系数与径向渗透系数[J];勘察科学技术;1992年04期

5 张道勇;渗透系数尺度效应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叶含春,陈国新,涂昭荣;松散介质渗透系数研究进展[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张贵金,徐卫亚;岩溶坝区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8 王钊,庄艳峰,李广信;单井现场测量渗透系数[J];工程勘察;2003年04期

9 张宜虎,杨裕云,王亮清,尹红梅;确定堤坝工程地基渗透系数的敏感分析法[J];地球科学;2004年03期

10 邓友生;何平;周成林;李宜池;房建宏;黄世静;张清华;;含盐土渗透系数变化特征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俊;;膨润土饱和渗透系数的计算[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振华;周祯;林硕庆;;黏性土渗透系数野外快速测定法[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高玮;;天然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柴军瑞;;某坝区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综合确定[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何翔;郑超;;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的混合优化算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祥军;马凤山;王思敬;程国明;;基于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的等效渗透系数概念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朱亚;葛晓光;李成明;韩东亚;;淮北矿区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粒度结构与渗透系数关系[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迎曦;李守巨;周承芳;李正国;林龙泽;路振刚;;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的数值方法及其适定性[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郭海庆;吴中如;张乾飞;;渗透系数反演的CHNN模型[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建军;何翔;冯夏庭;;基于压水试验数据的渗透系数应力敏感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腾;基于逆序贯模拟及相关概率场方法的非高斯渗透系数场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孙蓉琳;玄武岩渗透系数尺度效应及顺序指示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3 李良平;非均质含水层中渗透系数尺度提升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王颖;变容压力脉冲渗透系数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5 张乾飞;复杂渗流场演变规律及转异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斯美;河流淤塞—反淤塞对渗透系数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章凌峰;城市固体垃圾材料的渗透特性与渗透机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聪超;交叉裂隙岩样渗透特性试验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4 巨龙;富水软岩冻结井筒涌水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小筱;泾阳南塬黄土边坡饱和渗透系数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6 于欣;陕西省宝鸡地区黄土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和尺度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伍根志;变孔隙条件下冻土渗透系数试验与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6年

8 翟珊珊;Na_2SO_4-H_2O体系渗透系数和活度系数的等压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9 陈静伟;甘氨酸水溶液体系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其热力学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张广朋;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及渗漏水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6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36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1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