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农药使用下转Bt水稻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昆虫发生动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9 16:59
【摘要】: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给人类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有效的防治鳞翅目害虫,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同时提高产量,保护生态环境。但是由于外源基因的转入,转基因作物也可能带来由于转基因环境释放所造成的环境风险问题,如抗性有效性的减弱或丧失、杂草化、生态入侵、基因漂移与污染、食品安全和影响生物多样性等。多年来,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对地上部分的影响研究较多,但是对于转基因作物对土壤肥效的研究较少。本文以转Bt基因水稻华恢1号及其亲本明恢63为实验材料,结合农药的使用,通过3~4年系统的大田实验研究转基因作物及农药的使用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肥力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与水稻产量(亩产),以及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和二化螟)和天敌昆虫(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为转基因水稻的可持续种植和推广提供土壤肥力指标安全评价和产量评估参考,并明确害虫灾变规律和天敌种群数量情况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转Bt水稻种植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2013-2015年每年5次(5月,7、8、9和10月)调查取样的两因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仅在2015年农药处理对土壤速效N(P0.05)、P(P0.05)和K(P0.05)都造成了显著影响;在2013-2016年共计16次(2013-2015:5月,7、8、9和10月;2016:5月)调查取样的两因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转基因处理、农药处理及其两者间的交互作用都未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造成显著影响(P0.05)。而以每月为时间节点进行双因子方差分析得出,在个别月份转基因处理、农药处理或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P0.05、0.01或0.001)。2.转Bt水稻种植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全营养成分的影响2013-2015年每年5次调查取样的两因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仅在2015年农药处理对稻田土壤全N造成显著影响(P0.05),转基因处理对稻田土壤全K造成显著影响(P0.05),而转基因与农药处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未对稻田土壤全营养成分造成显著影响(P0.05),且全P和有机质未受到转基因或农药处理的显著影响(P0.05)。以2013-2016年连续16次取样调查的两因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无论转基因处理、农药处理还是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都未对稻田土壤全营养成分造成显著影响(P0.05)。而对每月调查取样结果的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在个别月份转基因处理、农药处理或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对稻田土壤全营养成分含量造成显著影响(P0.05或 0.01)。3.系统田和化防田转Bt水稻及其亲本稻田害虫稻飞虱和二化螟及天敌昆虫黑肩绿盲蝽种群动态本文通过2014-2015两年对转Bt水稻及其对照亲本系统田和化防田稻飞虱、二化螟和黑肩绿盲蝽的调查发现,除了 2015年褐飞虱成虫和二化螟幼虫种群发生量外,农药处理显著影响了 2014和2015年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褐飞虱若虫(P0.001),二化螟幼虫(2014:P0.05),以及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量(2014:P0.001;2015:P0.01),还显著影响了 2014年褐飞虱成虫种群发生量(P0.001);而转基因处理仅显著影响了 2014年二化螟幼虫种群发生量,并与农药处理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还显著影响了黑肩绿盲蝽的种群发生量(P0.05)。其中,系统田害虫和天敌种群发生量显著高于化防田;转Bt水稻田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其亲本田;此外,黑肩绿盲蝽的种群数量与稻飞虱的种群发生量呈现正相关关系。4.转Bt水稻种植和农药使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13-2015年连续三年的大田测产(水稻亩产)结果发现,产量高低呈现化防田转Bt水稻化防田亲本水稻系统田转Bt水稻系统田亲本水稻的趋势。与对照亲本水稻相比,化防田和系统田转Bt水稻平均亩产分别显著提高了 4.50%和8.92%(P0.05)·,与系统田相比,化防田转Bt水稻和对照亲本水稻平均亩产分别显著提高了 21.58%和 25.37%(P0.05)。综上可见,转基因处理结合农药处理对大田土壤速效成分和全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大,且转基因处理结合农药处理能够有效压低害虫稻飞虱和二化螟的种群数量而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对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昆虫的种群发生不利。
【图文】:

平面图,田间实验,平面图,亲本


.2田间试验小区设置及田间管理逡逑本试验地选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广福试验基地。转Bt水稻(HH1)其对照亲本(MH63)的种植共设置四个处理:转Bt水稻+农药处理、转Bt水稻+农药处理、对照亲本+农药处理和对照亲本+非农药处理。转Bt水稻HH1与其对本MH63的播种小区间隔交替排列,每个处理各设置3个重复,共设置12个小区。逡逑个小区面积为20邋mx5邋m,,小区间设置1.0邋m沟渠用于灌溉并作为空白隔离带。逡逑本实验于2013年5月开始,结束于2016年5月,期间水稻于5月份育秧,6月逡逑移栽大田,秧苗定植尺寸行间距为16邋cmxl6邋cm。水稻插秧时,按每亩12邋kg尿12kgN:P:K(16:16:16)复合肥的标准撒施基肥。另外,化防田农药处理的转Bt基稻和对照亲本生育期内会按正常的田间管理使用农药,而非农药处理的系统田t基因水稻和对照亲本在整个生育期内不施用任何农药,确保稻田土壤营养元素不药的影响。逡逑 ̄逦隔逦%带一逦_ ̄逡逑

水稻,亲本,田和,田土


May逦July逦Aug逦Sept逦Oct逦May逦July逦Aug逦Sept逦Oct逡逑图2-2邋2013-2015年转Bt水稻及其对照亲本系统田和化防田土壤速效N含量动态逡逑(注:A和B-2013;邋C和D-2014;邋E和F-2015;邋A,C和E为系统田,即不打药处理田;B,D逡逑和F为化防田打药处理田;*,不同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经t检验(成对T检验)系统田逡逑或化防田转Bt水稻与其对照亲本处理之间,转Bt水稻和对照亲本水稻系统田和化防田之间差异逡逑显著,P<0.05;下图同)逡逑Fig.2-2邋Dynamic邋contents邋of邋soil邋available邋N邋in邋the邋paddyfields邋with邋and邋withoust邋pesticide逡逑spraying邋on邋the邋transgenic邋Bt邋rice邋and邋its邋parent邋line邋from邋2013邋to邋2015逡逑(Note:邋A邋and邋B-2013;邋C邋and邋D—2014;邋E邋and邋F—2015;邋XITONG邋TIAN邋-邋No-pesticidc邋spraying逡逑paddyfield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5.112;S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宜;冯远娇;闫帅;曾萍;索文芳;王建武;;连续种植Bt玉米对土壤Bt蛋白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12期

2 李玲;;论加强BT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建议[J];低碳世界;2017年10期

3 张阳;;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研究项目治理下的BT模式选择[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年08期

4 纪晟;;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辨析——BT合同法律性质争议[J];法制博览;2017年11期

5 李倩;任相亮;胡红岩;姜伟丽;马亚杰;王丹;王莹莹;马艳;;有效防治甜菜夜蛾的Bt毒素种类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棉花;2017年06期

6 罗容;;造价咨询单位在BT项目中的造价管理[J];居业;2017年07期

7 张馨月;;BT项目如何处理与预防不平衡报价[J];低碳世界;2017年28期

8 骆希亚;胡庆;宋倩;;BT模式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运用研究——以湖北省S市“三化”工程为例[J];工程经济;2017年09期

9 刘昕;;浅谈BT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6年23期

10 申关望;徐士库;李慧龙;沈光辉;王磊;;BT型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技术策略[J];中国种业;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克林;杨正东;龙祖根;梅小文;青泉;陈皖宁;;浅析选煤厂一种新的建设模式-BT模式[A];2014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王兴云;李云河;彭于发;;Bt水稻对褐飞虱的生态抗性[A];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李文明;高荣胜;智亚楠;韩二通;孙淑君;曲良建;;茶尺蠖病毒与Bt混用防治茶尺蠖的增效作用初步研究[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文丽萍;王振营;何康来;周大荣;;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5 卢川川;秦长生;杨瑞华;谢伟忠;;灭幼脲与Bt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初步研究[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6 李宁;杨旭;王振营;何康来;;亚洲玉米螟Bt抗、感品系V-ATPasesubunit A基因克隆及差异分析[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路献勇;吕丽敏;王春义;雒s

本文编号:2621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21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8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