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湖北金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

发布时间:2020-05-05 02:12
【摘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纬度偏北或海拔偏高区域,适应低温环境而形成的林冠层由常绿和落叶树种共同占据优势的典型植被类型。湖北金子山林场及连片区域,由于复杂的地貌及垂直气候分异特征,保存了较完好的大面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该区域是中国种子植物三大特有现象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的核心地带,是我国优先保护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但该区域尚没有开展基于大样地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方面的研究。本文依托湖北恩施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基于金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木本植物第1期动态监测数据,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生存分析函数、数量动态指数、时间序列预测和生态位等方法,对大样地内6个主要优势种群的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大样地内共有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个体43 847株,隶属52科111属196种。其中,有常绿树种26科44属69种16 567株,落叶树种44科81属127种27 280株。乔木层、乔灌连接层和灌木层重要值(Ⅳ)最大的2个物种分别是锥栗(Castanea henryi)和川陕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ana),异叶榕(Ficus heteromorpha)和异叶梁王茶(Metapanax davidii),翅柃(Euryaalata)和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其中,锥栗种群的Ⅳ最大,属于群落建群种;翅柃种群的Ⅳ仅次于锥栗,在灌木层的优势地位显著。群落是由多个喜阳类和少数耐荫类优势种共同构成的共优群落。(2)锥栗种群DBH7.5 cm的个体仅占种群个体总数6.84%,纺锤型的大小级和高度级结构表明种群衰退趋势明显。川陕鹅耳枥种群幼龄个体丰富,大小级和高度级结构介于倒"J"型和纺锤型之间,属于进展期和衰退期相间出现及个体数存在一定波动的进展种群。异叶榕、异叶梁王茶、翅柃和尖连蕊茶种群的大小级和高度级结构均呈倒"J"型,自然更新良好,属于增长型种群。多数主要优势种群自然更新良好,群落处于进展演替过程中。(3)锥栗种群幼龄个体存活率低,死亡率(qx)在Ⅱ龄级出现峰值,中龄个体生存状态较稳定,qx在Ⅷ龄级达到最大值,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种群个体集中表现出前期略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特征。川陕鹅耳枥种群幼龄个体存活率高,中龄个体的qx存在一定波动,V龄级后qx快速升高,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种群整体上呈现前期略减、中期波动、后期衰退的特征。异叶榕和异叶梁王茶种群的qx随龄级增大呈波动下降趋势,翅柃和尖连蕊茶种群的qx随龄级增大而波动上升,种群存活曲线均符合Deevey-Ⅱ型;异叶榕种群呈现前期锐减、中期波动、后期衰退的的特征,异叶梁王茶、翅柃和尖连蕊茶种群个体集中表现出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征。(4)锥栗种群结构增长性最低,处于衰退型的早期状态,对外界干扰敏感性最小,未来8 a间幼龄及中龄个体衰减,老龄个体增多;川陕鹅耳枥种群整体结构属于增长型,对外界干扰较敏感,8a内DBH7.5cm的个体数略减,DBH≥7.5 cm的个体数增长趋势明显;异叶榕种群结构增长性高,随机干扰条件下的增长性最高,对环境变化较敏感,随恢复年限增加种群幼龄、中龄及老龄个体呈增长趋势。异叶梁王茶、翅柃和尖连蕊茶种群均呈稳定增长型,对环境变化敏感性较小,种群增长速率均随恢复年限增加而增大。(5)主要优势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分享较为充分,种间生态位释放与压缩不明显;Ⅳ大的种生态位宽度值(B'(sw)i)较大。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Cih)≥0.5的种对占总种对数的53.33%,各种群在生态因子联系上不具有普遍相似性。生态位重叠值(NO)≥0.50的种对占总种对数的46.67%,各种群对环境资源共同利用或联合利用程度小,未形成强烈的普遍竞争;锥栗、异叶榕种群的B'(sw)i值大,其种间和与其他种群的NO较大。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倩楠;董建文;郑宇;傅伟聪;李慧;朱志鹏;陈梓茹;丁国昌;;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优势种生态位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2 林勇;艾训儒;姚兰;黄伟;陈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不同群落类型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2期

3 臧颢;雷相东;张会儒;李春明;卢军;;红松树高-胸径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4 唐青青;黄永涛;丁易;臧润国;;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J];生物多样性;2016年03期

5 刘海燕;杨乃坤;李媛媛;洪江;邹天才;;稀有濒危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特征及数量动态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6 王立龙;王亮;张丽芳;刘玉洋;徐世健;;不同生境下濒危植物裸果木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15年10期

7 黄永涛;姚兰;艾训儒;吕世安;丁易;;鄂西南两个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及其常绿和落叶物种组成结构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15年10期

8 叶珍林;周荣飞;吴友贵;袁留斌;丁文勇;;浙江五岭坑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J];生态科学;2015年04期

9 张亚芳;李登武;王梅;刘盼;;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J];林业科学;2015年02期

10 王云泉;田磊;仲磊;杨海炳;金航标;刘常幸;李铭红;陈建华;;东白山自然保护区木荷-马尾松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兰;湖北木林子保护区15hm~2大样地森林群落结构及多样性[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刘金福;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种群结构与动态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广;鄂西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自然恢复特征分析[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2 刘峻城;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幼苗功能性状及自然恢复动态[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3 吴颖莹;南京聚宝山森林公园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符支宏;桂林黄枝油杉种群生态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么旭阳;地形和土壤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功能多样性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朱小娟;金塔—鼎新绿洲天然胡杨林种群结构及其动态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璐璐;海岸带木麻黄群落与优势种群数量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傅德平;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9 蔡小英;武夷山黄山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10 林存炎;沿海马尾松相思次生林优势种群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9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49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3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