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外加氮源下人工模拟荆条遮阴对两种林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1 23:52
【摘要】: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利用灌木“肥岛”的保育作用对干旱地区人工造林和植被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遮阴网和荆条原位土壤基质人工模拟荆条灌木“肥岛”效应环境条件,以太行山低山丘陵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和栓皮栎1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荆条灌木对2种林木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人工施氮处理下,该效应对2种林木幼苗的生长影响,寻求林木幼苗合适的种植位置,同时得到较为合适的保育造林物种,充分发挥荆条灌木的“肥岛”效应,为太行山地区的植被恢复及造林实验提供理论技术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荆条灌木“肥岛效应”对其冠幅下的幼苗有一定的保育效应。两种林木幼苗在冠幅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冠幅外的存活率;相同施氮水平下,幼苗苗高、地径、整株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冠比大体上表现为冠幅内及边缘的幼苗高于冠幅外幼苗;荆条灌木可以作为保育植物应用到太行山低山丘陵地区植被恢复建设中。(2)荆条灌木对两种幼苗的保育效应有所不同。侧柏幼苗的总体成活率高于栓皮栎幼苗;侧柏幼苗在冠幅内(L1处)存活率最高,且从苗高、生物量、根系形态发育等指标来看略优于其他移栽距离的幼苗;而栓皮栎幼苗在冠幅边缘(L2处)存活率最高,且该距离处的幼苗生长发育略优于其他距离处。(3)施氮显著促进了荆条灌木“肥岛效应”下2种幼苗苗高、地径、整株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低施氮水平下,侧柏、栓皮栎幼苗根冠比、根系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形态指标随着“肥岛”效应距离增加差异显著,高施氮水平下随效应距离变化差异不显著;施氮量12g N?m-2?a-1时,冠幅内两种幼苗生长发育状态相对最好。(4)“肥岛”效应下幼苗根系生物量与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根系平均直径呈负相关;冠幅内(L1处)的侧柏幼苗和冠幅边缘(L2处)的栓皮栎幼苗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相关性更强。
【图文】:

肥岛,幼苗,成活率,效应


4 结果与分析4.1 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幼苗存活率差异图1 不同“肥岛”效应距离下2种幼苗成活率Fig.1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two seedings in different“fertilizer island”effect distance经统计,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处的侧柏幼苗成活率高于栓皮栎;冠幅内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冠幅外,冠幅内根基处、冠幅内、冠幅边缘3个位置幼苗成活率差异不明显;幼苗成活率的差异是“肥岛”效应的结果,说明冠幅内的环境更适宜幼苗的成活,这与冠幅的遮阴作用密切相关,适宜的光照强度是幼苗定居与生长发育的关键[61],遮阴改善冠幅内的光照强度、温度以及土壤含水,同时可以防止大风暴雨等恶劣环境条件对幼苗的伤害,提高幼苗存活率。4.2 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和不同施氮作用下幼苗形态特征比较4.2.1 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和不同施氮作用下对幼苗苗高的影响林木幼苗苗高是直观反映幼苗生长情况和苗木质量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由图2可知,侧柏幼苗苗高随施氮水平的增加逐渐增高;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侧柏苗高随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0gN组侧柏幼苗随L0-L4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变化

肥岛,苗高,幼苗,施氮


4.2.1 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和不同施氮作用下对幼苗苗高的影响林木幼苗苗高是直观反映幼苗生长情况和苗木质量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由图2可知,侧柏幼苗苗高随施氮水平的增加逐渐增高;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侧柏苗高随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0gN组侧柏幼苗随L0-L4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变化,,幼苗苗高差异不显著(P>0.05),2gN组、6gN组、12gN、24gN组侧柏幼苗随L0-L4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变化,幼苗苗高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施氮水平下,侧柏幼苗平均苗高表现为冠幅内(L0、L1)幼苗苗高>冠幅边缘处(L2)幼苗苗高>冠幅外(L3、L4)幼苗苗高。相同施氮处理条件下,栓皮栎幼苗苗高随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增加呈先增大后递减趋势,栓皮栎幼苗随不同“肥岛”效应距离变化差异显著(P<0.05)。施氮后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1.38;S792.18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晓柯;外加氮源下人工模拟荆条遮阴对两种林木幼苗生长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7年

2 席朝骏;灵空山松栎混交林幼苗空间分布动态与地形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11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11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