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微量锡与微量锗分离富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4 14:05
  锗作为一种稀散金属,在地壳中分布分散。锡作为锗的同族元素, 与锗性质相近,不易分离,而且通常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由于它们的 最大吸收波长接近而导致相互干扰。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微量锡与微量锗分离与富集的研究。主要是采用 液-液萃取法,用磷酸三丁酯(TBP)与四氯化碳作为混合萃取剂,利用反 协同萃取,并加入无机盐作为盐析剂对微量锡与微量锗进行分离富集。 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对分离富集的影响,找出了最优的微量锡与微量锗 的分离富集条件。针对微量锡与微量锗同时存在下相互干扰测定的困难 进行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比较准确的同时测定出萃余水相和 反萃取水相中的微量锡与微量锗的含量,验证了两者的分离富集的效果。 具体完成的工作如下: 1。对微量锡与微量锗分别进行单独的分离与富集,通过改变不同的萃取 及反萃取条件,找出了最佳的萃取条件:萃取酸度为2mo 1·L-1、 加入的 盐析剂用量为1 g时,对微量锡的萃取率达到95%以上,而对微量锗的萃 取率很低。通过研究不同条件对反萃取的影响发现,如果单独采用TBP 对微量锡萃取,则无法进行反萃取。TBP与CCl4的配比为1:1时既能保 证微量锡几乎完全萃...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
第一章 绪言
    1.1 引言
        1.1.1 锡的性质及应用
        1.1.2 锗的性质及应用
    1.2 微量锡、锗富集分离情况综述
        1.2.1 溶剂萃取法
        1.2.2 蒸馏法
        1.2.3 离子交换法
        1.2.4 其他富集分离微量锡、微量锗的方法
第二章 微量锡与微量锗的分离与富集
    2.1 实验试剂及所用仪器
        2.1.1 试剂规格及来源
        2.1.2 试验主要设备及仪器
    2.2 萃取剂
    2.3 试剂的配制
    2.4 试验方法
        2.4.1 微量锡的分离富集
        2.4.2 微量锗的分离富集
    2.5 分离富集条件比较试验
        2.5.1 磷酸三丁酯与四氯化碳的配比对萃取及反萃取的影响
        2.5.2 萃取酸度对萃取的影响
        2.5.3 加入盐的种类对萃取的影响
        2.5.4 加入氯化钠的不同用量对于萃取的影响
        2.5.5 不同氯化钠的用量对反萃取的条件比较
        2.5.6 采用不同酸度对反萃取的条件探讨
        2.5.7 不同反萃取溶液介质对反萃取的影响
    2.6 对萃取机理的探讨与推测
    2.7 试验结论
第三章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锡与微量锗的研究
    3.1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锡的方法综述
    3.2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锗的方法综述
    3.3 测定试剂及其配制
    3.4 试验原理
    3.5 微量锡的测定
        3.5.1 试验方法
        3.5.2 微量锡的吸收曲线
        3.5.3 微量锡的标准曲线
        3.5.4 微量锡的测定条件比较试验
            3.5.4.1 未萃取空白与萃取空白的比较
            3.5.4.2 测定酸度的条件比较
            3.5.4.3 络合物稳定时间的条件比较
    3.6 微量锗的测定
        3.6.1 试验方法
        3.6.2 微量锗的吸收曲线
        3.6.3 微量锗的标准曲线
        3.6.4 锗的测定条件比较试验
            3.6.4.1 锗的测定酸度条件试验
            3.6.4.2 络合物稳定时间的条件比较
    3.7 锡、锗混合测定条件试验
        3.7.1 苯芴酮用量的条件探讨
        3.7.2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用量的探讨
        3.7.3 对锡、锗在测定中相互干扰的探讨
    3.8 试验结论
第四章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混合测定锗、锡
    4.1 基本理论
    4.2 试验部分
        4.2.1 主要仪器
        4.2.2 试验方法
        4.2.3 数据处理
        4.2.4 对未知溶液的锡、锗的测定
    4.3 试验结论
第五章 本文结论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37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937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a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