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资源与“垃圾”——内蒙古一个半农半牧村落牛粪和秸秆的利用和处置

发布时间:2024-02-26 04:3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学者们对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视角,更多的是侧重于探讨如何化解农村垃圾问题越来越严峻的现实,忽视了当地对生态循环系统的自我调适。笔者试图通过时代变迁背景下白村对牛粪与秸秆的利用处置及其功能变迁过程的研究,管窥我国半农半牧区生活垃圾的现状,探寻当地对生态循环系统进行自我调适的途径,进而总结出白村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正确看待和处置半农半牧区的资源与垃圾引发思考、提供参考。 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八十多年来,在种植业兴起、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因素的作用下,白村的农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世纪30年代的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到20世纪中叶的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发展到当前的以农养牧,农业的地位逐渐上升牧业的地位逐日下降。 农牧业结构的变迁,直接影响了白村农业副产品——秸秆以及牧业副产品——牛粪的利用和处置方式,二者的社会文化功能也在不断变迁。牛粪作为燃料的传统功能虽有延续但是不断弱化,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作为农业重要元素的农家肥功能不断强化巩固,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变成了农业生产的“营养品”。玉米秸秆从...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牧业的研究
        1.2.2 关于牛粪社会文化功能的研究
        1.2.3 关于农村垃圾问题影响因素的社会学研究
        1.2.4 关于畜禽粪便与秸秆“垃圾”属性及资源化的研究
    第三节 理论视角、分析框架及研究内容
        1.3.1 理论视角
        1.3.2 核心概念界定
        1.3.3 分析框架
        1.3.4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调查点介绍
        1.4.1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1.4.2 调查区域与调查点
第二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牛粪与秸秆的利用和处置
    第一节 人民公社之前牛粪与秸秆的利用和处置
        2.1.1 传统蒙古族的牛文化与牛粪文化
        2.1.2 牛粪传统功能的延续与衰落
        2.1.3 玉米作物的引入及玉米秸秆的处置
    第二节 国家全能主义与牛粪的功能拓展
        2.2.1 牛粪燃料功能的延续
        2.2.2 牛粪作为农家肥的功能拓展
    第三节 国家全能主义与秸秆的功能拓展
        2.3.1 农作物种植结构的重大调整
        2.3.2 玉米秸秆功能的变迁
    第四节 农牧业发展与牛粪秸秆的功能变迁
        2.4.1 农耕文明的迁入
        2.4.2 农牧业结构的变迁
        2.4.3 牛粪与秸秆的功能变迁
    第五节 资源与“垃圾”的转化
        2.5.1 牛粪“资源”属性的质变
        2.5.2 秸秆从“无用之物”成为资源
        2.5.3 因管理不善导致环境问题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今牛粪与秸秆的利用和处置
    第一节 农业发展与牛粪功能的变迁
        3.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农业
        3.1.2 牛粪传统文化的衰落及功能变迁
    第二节 牧业发展与秸秆功能的变迁
        3.2.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牧业
        3.2.2 禁牧政策对牧业的影响
        3.2.3 秸秆功能的变迁
        3.2.4 秸秆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资源与垃圾双重属性的共存
        3.3.1 双重属性的客观事实
        3.3.2 双重属性的主观感受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4.1.1 农牧业结构与牛粪、秸秆功能变迁的嵌合
        4.1.2 牛粪、秸秆功能彰显的地方性知识
        4.1.3 资源与垃圾双重属性的共存与转化
    第二节 讨论与反思
        4.2.1 关于结论的三点说明
        4.2.2 对理论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3911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911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d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