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边底水稠油油藏水溶性降黏剂吞吐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8 02:10
  针对胜利油田沾29块边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油井含水率高、日产油量低的问题,利用岩心驱油实验和微观可视化设备,研究了应用水溶性降黏剂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机理;运用非线性混合法则,实现了水溶性降黏剂在数值模拟中的表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水溶性降黏剂吞吐数值模型,优化得到了沾29块水溶性降黏剂吞吐的开发技术界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水驱,水溶性降黏剂驱油效率提高了4. 6%;水溶性降黏剂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可降低原油黏度及界面张力,减少残余油饱和度;非线性混合规则表征了原油黏度随水溶性降黏剂浓度的非线性变化规律;沾29块开发方案中,水溶性降黏剂吞吐的注入浓度为3%~4%,周期注入量为500~600 t;水溶性降黏剂吞吐措施有效期达396d,平均日增油为3. 1 t/d,矿场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对于改善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不同驱替方式的岩心驱油效率

图1不同驱替方式的岩心驱油效率

常温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水驱和水溶性降黏剂驱的驱油实验,其中,降黏剂注入浓度为0.3%。图1为不同岩心驱替方式的驱油效率。由图1可知,注入4倍孔隙体积水溶性降黏剂后,驱油效率逐渐保持稳定,水驱的驱油效率为25.0%,水溶性降黏剂驱的驱油效率为29.6%,后者较前者高出4.6个百分点。....


图2不同驱替方式下的剩余油分布

图2不同驱替方式下的剩余油分布

图2c、d中水溶性降黏剂驱后剩余油分布表明毛细管力的方向与驱替方向一致,毛细管力由阻力变为动力,从而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驱替出颗粒之间的残余油,这主要是由于水溶性降黏剂与稠油之间形成的低界面张力,使油水界面的接触角发生变化,改善了油滴的界面性质,使得油滴在水溶性降黏剂的作用下通过拉....


图3降黏效果拟合曲线

图3降黏效果拟合曲线

式中:μα为水相(α=w)或油相(α=o)混合黏度,mPa·s;μαi为水相(α=w)或油相(α=o)中组分i的黏度,mPa·s;fαi为非线性混合计算中水相(α=w)或油相(α=o)非关键组分i的权重因子;f(fαi)为非线性混合计算中(α=w)或油相(α=o)关键组分i的....


图4单井净产油量与水溶性降黏剂质量浓度关系

图4单井净产油量与水溶性降黏剂质量浓度关系

保持水溶性降黏剂溶液注入量为500t/d的条件下,应用数值模拟对比了水溶性降黏剂质量浓度分别为1%、2%、3%、4%、5%时的开发效果(图4)。由图4可知,单井净产油量随着注入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这是由于水溶性降黏剂质量浓度越高,油藏中能够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越多,原油的黏度....



本文编号:3921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921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4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