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塔河常渣减黏裂化反应规律及抑制生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5 17:06
  本课题以塔河常渣(THAR)为原料油进行减黏裂化反应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与时间对减黏油基本性质及体系生焦率的影响,对反应前后重油的结构组成及杂原子化合物分子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深入考察了供氢剂抑焦方法与超临界流体分散抑焦方法中剂油比、反应压力与催化剂种类对体系生焦率的影响。经过减黏裂化反应后,重油的黏度和平均分子量降低,<350°C轻油馏分含量增多,而残炭值增大,H/C原子比降低,S、O元素含量减少,N元素含量增多。反应后重油的芳碳率和环烷碳率增大,烷基碳率减小,总环数、芳香环数和环烷环数均减少,平均链长参数也减小。表明重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轻质化改善。在同一反应温度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体系生焦率呈现增长趋势。低温下反应时间较长时才出现体系生焦率的急剧增长,说明存在生焦诱导期;高温下即使反应时间较短仍可产生大量焦炭,说明高温有利于缩合反应的进行。重油黏度的降低是以体系生焦为代价的,当达到相同降黏效果时,相比于高温短时间的反应条件,低温长时间的反应条件更有利于减少焦炭的生成。重油中的O2类化合物主要为羧酸类物质,其热稳定性较差,在较高反应苛刻度下可被完全脱除,...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减黏裂化概述
        1.1.1 减黏裂化的意义
        1.1.2 减黏裂化反应机理
        1.1.3 减黏裂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1.2 供氢剂减黏裂化的研究进展
        1.2.1 供氢机理
        1.2.2 供氢剂的作用
        1.2.3 供氢剂的种类
    1.3 超临界流体中重油热解的研究进展
    1.4 文献综述小结
    1.5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案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2.1.1微型反应釜减黏裂化实验
        2.1.2小型反应釜减黏裂化实验
        2.1.3 减黏裂化抑焦方法研究
    2.2 原料及减黏油的性质组成分析方法
    2.3 原料性质组成分析及杂原子化合物分子表征
第3章 塔河常渣减黏裂化反应规律研究
    3.1 微型反应釜减黏裂化实验结果讨论
        3.1.1 反应条件对减黏油黏度及黏温性质的影响
        3.1.2 反应条件对体系生焦率的影响
        3.1.3 高温短时间与低温长时间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和生焦情况对比
    3.2 小型反应釜减黏裂化实验结果讨论
        3.2.1 典型反应条件下的气体组成分析
        3.2.2 反应条件对减黏油黏度的影响
        3.2.3 反应条件对减黏油平均分子量的影响
        3.2.4 反应条件对减黏油沸点分布的影响
        3.2.5 反应条件对减黏油残炭值的影响
        3.2.6 反应条件对减黏油元素组成的影响
        3.2.7 反应条件对体系生焦率的影响
        3.2.8 重油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平均结构分析
        3.2.9 杂原子化合物分子转化规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塔河常渣减黏裂化抑焦方法研究
    4.1 供氢剂抑焦方法研究
        4.1.1 反应压力对体系生焦率的影响
        4.1.2 剂油比对体系生焦率的影响
        4.1.3 催化剂种类对体系生焦率的影响
        4.1.4 典型减黏油的缩合程度对比
        4.1.5 典型减黏油的杂原子化合物分布对比
    4.2 超临界流体分散抑焦方法研究
        4.2.1 反应压力对体系生焦率的影响
        4.2.2 剂油比对体系生焦率的影响
        4.2.3 典型减黏油的缩合程度对比
        4.2.4 典型减黏油的杂原子化合物分布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实验数据
附录 B 平均结构参数数据
致谢



本文编号:3864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64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e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