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山地浅层地温资源协同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07:27

  本文关键词:山地浅层地温资源协同利用研究 出处:《建筑学报》2014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山地 浅层地温资源 协同利用


【摘要】:梳理人类对山地浅层地温资源利用的空间谱系与历史经验,提出由地源热泵系统、竖向恒温单元集合以及其它辅助体系所共同构建的协同利用策略,通过实例估算,证明协同利用策略在建筑节能、资金投入、土地利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Abstract]:Combing the spatial spectrum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utilization of mountain 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 a cooperative utiliz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which is composed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vertical isothermal unit set and other auxiliary system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operative utilization strategy i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capital investment, land us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is proved by the example estima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非常建筑工作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10B07)
【分类号】:TU83
【正文快照】: 1研究目的上世纪初问世的地源热泵技术[1]为人类持续利用浅层地温资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历经百年的发展使得该项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与一般中央空调系统(水冷螺杆+燃气锅炉)不同,地源热泵的核心思路是通过U型管的远程热交换方式来获取浅层地温资源,进而降低建筑能耗。近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公骥;考论古代黄河流域和东北亚地区居民“冬窟夏庐”的生活方式及风俗——民族民俗学学习札记之一[J];东北师大学报;1980年03期

2 刘小军;王铁行;于瑞艳;;黄土地区窑洞的历史、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建议[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3 姚仰平;屈珊;冯兴;胡贺祥;;下沉式窑洞结构的变形分析[J];工业建筑;2011年09期

4 刘宪英,王勇,胡鸣明,魏唐棣;地源热泵地下垂直埋管换热器的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5 杨卫波;陈振乾;刘光远;;某节能示范项目土壤源热泵方案设计及其经济性分析[J];流体机械;2010年02期

6 武际可,徐丹;从窑洞的冬暖夏凉谈起──一种居室温度调节的节能前景[J];力学与实践;2000年02期

7 余延顺;马娟;;负荷分布对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特性的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赵复兴;中国的穴居文化及其遗存[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9 付祥钊;余丽霞;肖益民;;地埋管地源热泵气候相对适宜性研究[J];暖通空调;2011年05期

10 冯晓梅;张昕宇;邹瑜;郑瑞澄;;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的优化配置与运行方式[J];暖通空调;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才初;曹诗定;王伟;;能源地下工程的概念、应用与前景展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2 钟允熙;统景风景区的气候环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3 郭卉;陈祖铭;陈超核;丁力行;;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地下环路的优化匹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4 赵锐;王红梅;刘倩瑛;曾翠平;;湖北清江和尚洞滴水微生物群落随空间和季节的变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张霞;王斌;;窑洞式建筑聚落在陕北旅游开发中的价值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10期

6 周学文;;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J];建筑节能;2009年01期

7 王勇,桑春林,张艺卓,朱自伟;地源热泵系统在西部运用的可行性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8期

8 王晓涛;唐志伟;马重芳;;三种垂直埋管土壤热交换器冬季供暖的实验对比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S2期

9 邵军军;;地源热泵在节能环保中的作用[J];硅谷;2010年14期

10 李思乐;小议《诗经》注译的几个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袁瑗;王瑾;柳建华;李新林;李书生;李振;;地源热泵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相干性数值模拟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谷雅秀;;地源热泵的研究与发展趋势[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3 唐志伟;王文斌;;户式地源热泵机组的改进[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4 李新国;薛玉伟;赵军;汪洪军;;三种地下埋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与经济性分析[A];全国机械工业动力科技信息网2004年年会暨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热力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司刚平;郑秀华;;一种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地源热泵[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张宏宇;唐志伟;;浅层地热能的应用-地源热泵[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7 何雪冰;王文;丁勇;胡鸣明;刘宪英;;地热源热泵冬夏暖冷联供试验[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慧玲;付祥钊;王勇;黄光德;;地源热泵-地面供热系统在温室中的应用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梅;云南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李楠;夏热冬冷地区人员行为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潇;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雷海燕;地埋管相变回填材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雷飞;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建模研究及能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7 魏唐棣;地源热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8 赵军;竖直埋管型地源热泵地下传热及热力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李新国;埋地换热器内热源理论与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刘冬生;地源热泵实验台及同轴套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振江;岩土热响应测试仪的研制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德超;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于蕾;污水源热泵的设计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扬;温湿度独立控制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赵飞;地源热泵U型竖直埋管传热过程的模型构建及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磊;地埋管数值传热模型及地下岩土导热系数测量[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王京;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集热与蓄热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吴欣彦;豫西地坑窑院民居村落的调查报告[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韩伟;动态热负荷下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胡晓坤;甘肃中东部黄土窑洞的静力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梅;成都市区地基土的建筑条件综述[J];电力勘测;1996年01期

2 周运超,王世杰;贵州凉风洞洞穴滴水水文水化学过程分析[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3 刘浴辉,胡超涌,黄俊华,谢树成,陈正洪;长江中游石笋年层厚度作为东亚夏季风强度代用指标的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4 王新中,班凤梅,潘根兴;洞穴滴水地球化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以北京石花洞为例[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5 郭二宝;宣玲娟;李岚;;土壤源热泵在合肥某工程中的应用[J];低温与超导;2009年11期

6 李红春,顾德隆,赵树森,刘东生,焦文强,尹金辉,李铁英,吕金波;北京石花洞地区水系氢氧同位素及氚含量研究──石花洞研究系列之一[J];地震地质;1996年04期

7 刘浴辉,胡超涌,黄俊华;石笋微层研究及其气候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1期

8 陈伟海;;洞穴研究进展综述[J];地质论评;2006年06期

9 吕悦,杨立平,周沫,莫然;国内地源热泵应用情况调查报告[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6期

10 吕悦;;应大力推动地源热泵城市级区域推广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曲云霞;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与仿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吴长富;杭州地区土性概率特征及单桩承载力可靠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海松;考虑沉积环境和应力历史的黄土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张慧玲;建筑节能气候适应性的时域划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娟;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长周期运行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翔;董欣;;省部联合启动沈阳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J];国土资源;2012年03期

2 王贵玲;蔺文静;张薇;;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利用潜力评价[J];建筑科学;2012年10期

3 武止戈;;浅层地温估算方法的研究[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4 叶安强;;浅层地温能在贵州的发展方向分析[J];低碳世界;2014年15期

5 ;北京市超过一千万平方米的建筑用上浅层地温能[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8年02期

6 段金平;段海明;;浅层地温能开发要因“地”制宜[J];资源导刊;2011年06期

7 刘瀚;陈安国;周吉光;董岩峰;田国涛;;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年08期

8 ;内蒙古浅层地温能开发前景广阔[J];西部资源;2013年05期

9 关锌;;我国浅层地温能与其他能源在供热制冷方面的比较分析[J];中国矿业;2011年10期

10 蔺文静;吴庆华;王贵玲;;我国浅层地温能潜力评价及其环境效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发;董殿伟;江剑;张红梅;孟杉;杨帆;;北京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王贵玲;蔺文静;;浅层地温资源的基本内涵与勘查评价的基本理念[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3 张翠华;张文煜;侯晓玮;韩军彩;;石家庄浅层地温变化特征[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4 朱友强;刘桂仪;佟光玉;常久春;;山东省浅层地温能开发与应用实例[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5 韩再生;;浅层地温能评价方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一集)[C];2007年

6 陈建平;贾宏刚;;北京市浅层地温(热)资源利用情况与相关规定介绍[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7 邓高;;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A];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四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张治洮;;浅层地温异常与强震关系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9 尹雪峰;洪艳华;宋健厚;;浅层地温资源普查的初步构想[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10 陈晓冬;金旭;管彦武;石卓;;长春地区气温变化对浅层地温测量产生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宇浩 段金平;浅层地温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段金平;浅层地温能:新型清洁能源[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记者 高慧丽 段金平;北京浅层地温能开发亟待规划和评价[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北京市地勘局局长 魏连伟;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记者 刘扬邋通讯员 段金平;本市逾千万平方米建筑用上浅层地温能[N];北京日报;2007年

6 ;浅层地温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段金平;把浅层地温能送进千万家[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段金平;让浅层地温能造福于民[N];中国矿业报;2007年

9 记者 张金萍 陈蓉;专家热议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晏丽;湖北:打开浅层地温能利用之门[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光辉;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示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闫福贵;呼和浩特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陈晓冬;调查流动地下水脉的浅层地温测量法正反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于nr;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冀洪丹;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及资源量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2 马金涛;长春市区浅层地温(热)能资源适宜性分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刘彩波;西安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4 龙娇;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张华民;重庆市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调查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6 殷仁朝;便携式原位浅层地温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王衍斐;基于GIS的义乌市浅层地温能评价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6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386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