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GSI的岩体变形模量和扰动系数估计

发布时间:2018-01-03 08:23

  本文关键词:基于GSI的岩体变形模量和扰动系数估计 出处:《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变形模量 GSI 扰动系数 Hoek-Diederichs经验公式


【摘要】:地质强度指数GSI是近些年广泛采用的岩体特征描述系统,其主要应用是结合霍克-布朗强度准则获取裂隙岩体的强度及变形参数.本文概括了GSI的几种量测、估算方法,探讨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Hoek-Diederichs公式建立了直观的岩体变形模量估算表.以搜集的50组现场原位试验成果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扰动系数下估算结果和试验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采用在勘探平硐内获得的GSI估算岩体变形模量时,岩体扰动系数D取0.25能够获得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的预测值.表明此条件下岩体受扰动程度可用D=0.25来反映,这一结论是对如何选取扰动系数D的重要补充.
[Abstract]:The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 GSI is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 The main application is to obtain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parameters of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by combining with the Hawke - Brown strength criterion . In this paper ,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estimation result and the test value under different disturbance coefficients are analyz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deformation modulus of the rock mass is estimated by the GSI obtained in the exploration flat tunnel , the predicted value of the rock mass disturbance coefficient D is 0.25 ,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gree of disturbance of the rock mass can be reflected by D = 0.25 . The conclusion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how to select the perturbation coefficient D .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基金】: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资助项目(MEDKY-D-01)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是岩体工程设计与计算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目前其确定方法主要有试验法、经验公式估算法、数值法以及参数反演分析法等.鉴于岩体力学参数原位测试周期长、费用高、测试困难,而室内岩石试验又脱离了岩体的赋存环境、结构特征及尺寸限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巫德斌,徐卫亚;基于Hoek-Brown准则的边坡开挖岩体力学参数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孙金山;卢文波;;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的修正及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3 宋恒;曹平;;对Hoek-Brown强度准则的改进及工程应用[J];有色矿冶;2008年03期

4 闫长斌;徐国元;;对Hoek-Brown公式的改进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5 申艳军;徐光黎;张璐;朱可俊;;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开挖扰动引起围岩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 new three-dimensional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2期

2 姚高辉;吴爱祥;王贻明;夏红春;;破碎围岩条件下采场留存矿柱稳定性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周火明;孔祥辉;;水利水电工程岩石力学参数取值问题与对策[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4期

4 温森;张建伟;;软弱岩体中圆形隧道挤压变形临界应变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2期

5 左昌群;陈建平;;基于可拓学理论的围岩分级方法在变质软岩隧道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3期

6 胡元鑫;刘新荣;徐慧;葛华;;彭灌杂岩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J];工程勘察;2010年12期

7 胡建华;许红坤;罗先伟;尚俊龙;阮德修;;基于GSI的裂隙化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李海洲;杨天鸿;夏冬;郑超;;基于软岩流变特性的边坡动态稳定性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白浪峰;李龙剑;;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隧道围岩参数智能反分析[J];甘肃科技;2013年03期

10 谭绍富;刘辉;邓小钊;姚佳良;;广义Hoek-Brown准则参数对岩体强度影响的敏感性分析[J];中外公路;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达明;尚彦军;吴锋波;张巍;张翔;;基于矿物结构与钻探的花岗岩地质强度指标研究及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陈昌富;朱剑锋;周志军;;H-B经验强度准则中参数m,s改进取值方法[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3 王贻明;吴爱祥;沈慧明;罗一忠;兰小平;;特大型复杂采空区条件下岩石力学与地压监控技术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Tohid Kazerani;;A discontinuum-based model to simulate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failure in sedimentary rock[A];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vol.5 No.5)[C];2013年

5 王杰;林达明;马凤山;李克蓬;;砂岩强度的估算研究及应用以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6 王宇;李晓;李守定;侯文诗;吴雨松;张搏;;一种确定节理岩体残余强度参数方法的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军;浅变质碎裂围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洞口工程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2 巫德斌;层状岩体边坡工程力学参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常斌;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卢书强;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开挖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5 闫长斌;爆破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覃礼貌;大岗山拱坝坝基(肩)控制性岩体结构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朱益军;基于GIS公路边坡稳定评判与防护决策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刘钦节;低渗油藏储层裂缝的参数反分析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9 钟正强;隧道围岩非线性特征描述及其稳定性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林杭;基于线性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边坡强度折减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怀玉;锚固岩土边坡支护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泽;云南某露天矿东采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牛少卿;长壁开采三顺槽围岩控制理论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桢;天津蓟县老虎顶矿区软岩边坡可靠性评价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顺;玛尔挡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工程地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谢盛青;黄麦岭磷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安全平稳接替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龙小华;深圳市兰江山第花园基坑南高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彭国诚;Hoek-Brown强度准则中扰动系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于天亮;岩体结构面信息数字识别及强度评价[D];东北大学;2009年

10 卓小君;改进kriging模型及其在隧道围岩稳定可靠度计算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达;黄润秋;张永兴;;基于改进GSI体系确定三峡地下厂房围岩等效变形模量及强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高云河,刘琳芳;经验参数m,s对岩体强度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胡生,,熊文林;岩体力学参数的工程模糊处理[J];水利学报;1994年01期

4 孙金山;卢文波;;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的修正及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1期

5 宋建波,于远忠;岩体经验强度准则及其强度参数m,s的确定方法[J];西南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张建海,何江达,范景伟;小湾工程岩体力学参数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00年02期

7 何满潮,薛廷河,彭延飞;工程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8 杨林德,颜建平,王悦照,王启耀;围岩变形的时效特征与预测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9 吉小明;隧道开挖的围岩损伤扰动带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10 闫长斌;徐国元;;对Hoek-Brown公式的改进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岩石力学中最佳表面裂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3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4 苏丹;;崎岖道路上的攀岩人——记岩石力学工作者唐春安教授[J];科学中国人;2009年06期

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6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喜获“学会之星”称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8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建言岩爆监测预报与控制[J];科技传播;2010年23期

9 陶振宇;试论岩石力学的最新进展[J];力学进展;1992年02期

10 王绳祖;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4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7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谢和平;鞠杨;;岩石力学中的分形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10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陈继荣 实习生 罗璇;破解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难题[N];湖北日报;2010年

5 李语实;桑塔纳 价格重组促销灵活[N];中国物资报;2000年

6 赵亚辉;谢和平:路在脚下[N];人民日报;2004年

7 董世峙;以国内先进试验新技术确保施工质量[N];国际商报;2007年

8 董世峙邋张强;以国内先进试验新技术确保施工质量[N];人民铁道;2007年

9 刘爱平邋周超;武广客运专线建设采用国外先进试验技术[N];人民铁道;2008年

10 中国驻巴西使馆科技参赞 莫鸿钧;巴西:互助关系上的典范[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立德;岩石力学损伤和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徐新英;Prandtl方程整体解的存在惟一性和一类退化抛物方程解的性质[D];厦门大学;2007年

3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4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6 朱训国;地下工程中注浆岩石锚杆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建平;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刘升传;既有线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基变形与加强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伟;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桩—土—结构体系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秀丽;基于GSI安全的大学城一卡通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泉;无创动态监测在开颅术后脑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年

3 彭国诚;Hoek-Brown强度准则中扰动系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新;基于GSI模型的上海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周昊;GSI三维变分同化技术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张展_";黄土地区单桩竖向承载力与沉降特性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7 孙小云;基于GSI系统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上游供应链整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李庆民;变形模量E_(v2)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王震;高温高压下岩石力学特性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10 翟淑花;地下开采岩体移动预测的遗传规划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73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1373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