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8 07:18
  本文应厦门金龙大客车前处理电泳线生产的实际要求,借助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完成了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开发和研制,即将传统的输送机的开发研究纳入到现代多体动力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中,通过虚拟样机技术来展现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基于轨道运行的动态性能,并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对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开发进行了新的构思和规划。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论了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设计方案,对其运行机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建立了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运行的动力学模型,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2.在三维造型软件中建立了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整车模型,完成了装配分析,为其动力学及结构分析提供了实体模型。 3.建立了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得到的输送机运行的切向力、法向力以及位置坐标等反映工作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对系统的工作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作出了评价,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4.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参数化设计研究,对影响系统性能及工作稳定、可靠性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意见。 5.对承载滚轮、承载框架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进行结构校核。 ...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汽车车身前处理电泳输送设备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1.1 单轨悬挂自行输送机
        1.1.2 滚浸式输送机
        1.1.3 多功能穿梭机
        1.1.4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
    1.2 基于虚拟样机的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设计理念
    1.3 接触力学相关问题
    1.4 接触问题有限元法发展
    1.5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1 轨道系统
    2.2 自行小车
        2.2.1 牵引小车
        2.2.2 承载小车
        2.2.3 牵引杆
        2.2.4 框架
    2.3 同步升降装置
    2.4 吊具
    2.5 控制装置
第3章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动力学模型
    3.1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求解一般过程
        3.1.1 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
        3.1.2 关于模型的简化处理
    3.2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的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动力学建模
        3.2.1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空间1 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3.2.2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空间2 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3.2.3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空间6 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3.3 仿真环境介绍
    3.4 SIMULINK仿真模型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结论
第4章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虚拟样机
    4.1 虚拟样机设计方法的优越性分析
    4.2 应用 ADAMS 软件的理论基础
        4.2.1 自由度
        4.2.2 坐标系
        4.2.3 速度、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物理定义
    4.3 动力学仿真求解
        4.3.1 系统动力学方程
        4.3.2 初始条件设置
    4.4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4.5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4.6 虚拟样机仿真与结果分析
    4.7 模型对比分析
    4.8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性能分析
        4.8.1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与单轨悬挂自行输送机对比分析
        4.8.2 进一步仿真分析
    4.9 参数化设计研究
        4.9.1 设计变量的选择
        4.9.2 灵敏度分析
        4.9.3 设计研究
        4.9.4 仿真优化分析
    4.10 本章结论
第5章 滚轮与轨道接触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分析方法
    5.2 承载轮的有限元模型
        5.2.1 有限元模型的划分
        5.2.2 单元的选择
        5.2.3 材料属性
        5.2.4 模型的建立、网格的划分及施加约束
    5.3 在不同工况下的分析
        5.3.1 非线性有限元接触分析方程
        5.3.2 承载小车有限元分析
        5.3.3 轨道有限元分析
    5.4 本章结论
第6章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工程应用
    6.1 主要技术参数确定
    6.2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物理样机
        6.2.1 牵引小车的物理样机
        6.2.2 承载小车的物理样机
        6.2.3 框架的物理样机
        6.2.4 同步升降装置的物理样机
        6.2.5 双轨悬挂自行输送机的物理样机
    6.3 本章结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结论及创新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编号:3824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824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