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工论文 >

《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2 08:07

  本文关键词:煤焦油轻质组分的分离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矿业大学》 2014年

煤焦油轻质组分的分离与分析

朱影  

【摘要】:本文在对高温煤焦油石油醚萃取轻质组分(L-HTCT)和低温煤焦油(LTCT)进行组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高压制备色谱和中压制备色谱两种方法分离L-HTCT,采用中压制备色谱、旋转带蒸馏仪和双溶剂三种方法分离LTCT,并对分离得到的各馏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 采用高压制备色谱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5:5、甲醇为洗脱剂,依次对L-HTCT进行洗脱,得到了脂肪烃、芳香烃和咔唑和吲哚类含氮化合物组分;采用中压制备色谱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三级溶剂依次对L-HTCT进行洗脱,富集到了脂肪烃类、芳烃类和含氮的杂环化合物等族组分,包括相对比较纯的萘(93.8%)和一系列脂肪烃、稠环芳烃,实现了样品的有效分离。 采用中压制备色谱法,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作为流动相对LTCT进行分离,结果分别得到了脂肪烃、芳烃、酚类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组分,对LTCT实现了有效的族组分分离;采用旋转带蒸馏技术分离LTCT,将其按沸点切分成170-230oC、230-270oC、270-300oC、300-350oC和350-380oC不同温度段的五个馏分。酚类化合物主要集中于沸程170-230oC和230-270oC的馏分ELX1和ELX2中,,两馏分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分别达到71.1%和37.0%;采用双溶剂法分离LTCT样品,通过GC-MS检测定向萃取相发现,LTCT中的酚类化合物被集中富集得到分离。 本文提供了多种方法对煤焦油轻质组分进行分离,对比了不同方法的分离效果,对提取煤焦油轻质组分中的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了参考,各种分离方法的有效结合也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多种可能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522.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朴;;煤焦油用于浮法玻璃的生产[J];国外建材科技;2008年06期

2 黄志雄;黄纯洁;王成;宗志敏;魏贤勇;;高温煤焦油萃取物的GC/MS分析[J];广西轻工业;2010年02期

3 江巨荣;;国内煤焦油的加工工业现状及发展[J];广州化工;2009年04期

4 许松林;王燕飞;;新型分离技术——旋转带蒸馏[J];化工机械;2006年04期

5 魏贤勇;宗志敏;孙林兵;秦志宏;赵炜;;重质碳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基础[J];化工进展;2006年10期

6 卢泽湘;周忠良;银凤翔;季生福;刘辉;李成岳;;Pt-Sn-Li/Al_2O_3/FeCrAl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长链烷烃脱氢催化性能[J];化工学报;2008年01期

7 肖玉龙;左太广;李云鹏;张建斌;;浅谈玻璃生产中煤焦油替代重油的设计与应用[J];河南建材;2009年04期

8 何隽婷;梁勇;梁斯;杨明泉;陈穗;张庆宇;;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动态逆流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9 王军,刘文彬,白雪峰,吴振;从煤焦油洗油中提取高纯度苊的研究[J];化学与黏合;2005年02期

10 王世宇;白效言;张飏;王利斌;曲思建;;低温煤焦油柱层析色谱族组分分离及GC/MS分析[J];洁净煤技术;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成;张晓蕾;叶云;;淮河中游水环境中PAHs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刘玲;陈朝银;;核桃功能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3 赵彩平;丁毅;叶云;李玉成;;淮河中下游干流贝类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4 苑志华;宋慧波;吴知恒;;焦作市郊区公路两侧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5 邵涛;;含油废水对鲤鱼肝脏微粒体芳烃羟化酶的活性诱导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1期

6 赵大球;薛银芳;周春华;;植物类胡萝卜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年02期

7 张丽萍;熊杰明;罗义文;赵磊;;工业甲基萘及苊馏份三塔精馏过程的模拟和优化[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梅鑫;屠幼英;林道辉;;茶树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茶叶;2008年03期

9 彭游;余盛禄;;大豆异黄酮提取研究最新进展[J];大豆科学;2012年02期

10 黄文婷;叶乃兴;;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来源与防治措施[J];福建茶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国方;汪劲松;李孝国;李佳;费亚南;;馏分油脱酸技术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明洁;;关于煤液化技术的几点思考[A];‘十二五’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节能减排技术论坛文集[C];2010年

3 陈贵锋;;洁净煤技术新发展与重点方向[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郭建文;卜利军;高建军;;含酚高浓度中温焦油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近海沉积物中几种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解恒参;煤和大港减压渣油的光催化氧化解聚[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张华伟;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多环芳香烃测量及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郝朝瑜;煤的芳香性及氢键对钙基阻化剂抑制煤自燃作用的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刘良忠;天然红心蛋中红色类胡萝卜素的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檀琮萍;两种真核微藻类胡萝卜素代谢工程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7 刘元法;凹凸棒石油脂脱色机理及其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8 王建华;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常见重点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卢泽湘;长链烷烃脱氢与甲烷催化燃烧直接热耦合的整体式催化反应器[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丁明洁;煤及煤液化衍生物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丹;焦化工业场地有机污染土壤的化学氧化修复技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柯可;多环芳烃—蒽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pvincialis)生理生化效应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成涛;大豆磷脂制备高纯度磷脂酰胆碱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新宇;邢台葛泉矿煤矸石山对环境污染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卢俊财;渣油掺炼煤焦油常压溶剂脱沥青效果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燕晓;改性泥炭吸附水中萘、菲、芘及其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周春光;多联产系统煤热解焦油析出特性及焦油深加工利用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成;高温煤焦油的溶剂分级萃取和萃取物的GC/MS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闫凤;核桃蛋白酶解产物的活性初步探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宁斌;胰蛋白酶酶解核桃蛋白的工艺改进[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姚君;吴磊;张显强;;酚类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J];鞍钢技术;2005年06期

2 高丽娟;赖仕全;张雪;赵雪飞;鲁毅强;;GC-MS-RI法分析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炭化馏出物的化学组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侯文杰;孙剑;;从煤焦油回收洗油中提取联苯的研究[J];宝钢技术;2006年S1期

4 郭艳宾;;煤焦油替代重油生产浮法玻璃[J];玻璃;2007年05期

5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LONG CHAIN ALKANES IN SUPERCRITICAL PHASE[J];催化学报;1999年05期

6 邱安定,范以宁,马永福,吴沛成,陈懿;添加碱金属助剂对负载型铂锡催化剂长链烷烃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01年04期

7 陈能展,季生福,银凤翔,赵丽萍,王伟,李成岳,刘辉;LaAl_(1-x)Fe_xO_3/Al_2O_3/FeCrA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5年11期

8 闫作梅;顾雪峰;韩俊;;大豆异黄酮的功能和开发前景的研究进展[J];大豆通报;2006年01期

9 于秀艳,丁永生;多环芳烃的环境分布及其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赵树昌,刘桂香,董振温,聂恆锐;舒兰褐煤快速热解过程温度对焦油化学组成的影响[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娄世松;重质燃料油燃烧过程中的腐蚀及其防护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2 丁明洁;煤及煤液化衍生物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韩丽;重油的组成结构和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左玉帮;从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汝成;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组成分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申毅;陕北低变质煤干馏特性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苏小红;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4 刘烨;大豆提取物中异黄酮成分的分离与纯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海琦;以软沥青为原料制备有序性中间相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会青;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及酚类物提取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7 童兰英;白音华褐煤热解及酚类化合物分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邸志涛;平庄褐煤热解及加氢热解焦油中酚的分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巧霞;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剑峰,杜希林,王宝光;煤焦油的净化、分离及应用浅析[J];煤化工;2004年02期

2 白玉祥,杨勇辉,王建华;山西省煤焦油加工工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化工;2004年02期

3 陈惜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焦油加工中的研究[J];燃料与化工;2004年04期

4 杨双新;煤焦油加工项目的分析与评价[J];内江科技;2004年06期

5 姜玉山;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业的发展探析[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5年03期

6 刘桂芝;;煤焦油的净化分离及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年04期

7 冯建民;;近年煤焦油市场回顾与后市展望[J];化工科技市场;2006年12期

8 王立成;孙津生;;煤焦油的分离模拟[J];化工进展;2007年02期

9 徐印堂;聂长明;杨倩;田晓宁;陈炫;;煤焦油深加工现状、新技术和发展方向[J];应用化工;2008年12期

10 郭艺;;黑猫炭黑公司参股组建河北煤焦油加工企业[J];橡胶科技市场;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艳青;闫志华;孙进;;我国煤焦油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梅雪春;乔爱新;赵新;唐军;;用无机酸碱洗处理的伊犁煤焦油成分谱学分析[A];2012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栾正红;李宏斌;;煤焦油加工的国内外发展趋势[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产业发展政策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军;;煤焦油加工技术[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许斌;吴碧英;王薇;任玉明;刘锐剑;;煤沥青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20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6年

6 南国华;王跃欣;;煤焦油加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小林 张振光 娄立群;[N];天津日报;2005年

2 尤华;[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中煤焦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北方焦炭联合体秘书处;[N];中国冶金报;2006年

4 徐广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宋廷生;[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6 特约记者 宋廷生;[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赵新社;[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刘永明;[N];中国化工报;2010年

9 记者 晏飞 通讯员 潮鸿;[N];徐州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童云 通讯员 冯茂芬;[N];中国冶金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昌学;煤焦油瓷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鹏鹏;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粗酚精馏与模拟[D];西北大学;2014年

2 孙会青;中低温煤焦油脱水及酚类物提取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3 王世宇;低温煤焦油化学破乳脱水机理的基础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4 曹巍;溶剂萃取—柱层析法提取煤焦油中粗酚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张昕;煤焦油加工过程中污染分析与治理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佘晓英;煤焦油分离过程工艺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冯光;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常/减压蒸馏特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申敏;中温煤焦油轻质化生产过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巧霞;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汝成;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组成分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煤焦油轻质组分的分离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gong/223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