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旋转爆震波起爆过程及稳定传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2 04:27
   旋转爆震发动机(RDE)是一种新型动力装置,具有能量释放速度快、热循环效率高、结构简单紧凑、工作频率高等优点,在未来推进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气相氢气/空气组合RDE,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旋转爆震波的建立过程和传播模式展开研究。为揭示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点火特性,设计了一套模块化发动机模型,建立了RDE实验和测量系统,测试了普通汽车火花塞、高能火花塞和预爆震管作为点火装置的可行性,采用高频压力测量和高速摄影拍摄分析了不同点火能量和方式下旋转爆震波的建立过程,并通过一系列点火实验获得了发动机的工作范围。结果表明:三种点火装置均能够成功起爆发动机,爆震波建立时间随点火能量的提高而降低;相同工况下,发动机的工作特性与点火装置无关;根据实验结果将发动机工作模式分为缓燃、不稳定爆震和连续爆震,不同工作模式会随实验工况的变化而相互转换,发动机的工作范围随燃料质量流率的提高而扩大。结合压力测量与高速摄影拍摄结果,开展了旋转爆震波传播过程的稳定性研究,建立了爆震波压力尖峰的快速捕捉方法,实验发现了爆震波强弱交替、解耦、转向三种爆震波非稳定传播模式,分析了不同非稳定传播模式的形成条件和变化过程,研究表明:旋转爆震波能否连续传播受燃烧室压力和喷注过程相互作用的影响,提高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均匀性对爆震波的传播稳定性和发动机稳定工作边界具有积极作用。建立了燃烧室非预混喷注模型,采用高阶迎风通量分裂格式(AUSMPW+)和多步基元反应模型对非预混喷注结构下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分析了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过程对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入流条件、燃烧室构型对流场结构、爆震波传播特性和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烧室内爆震波压力向上游回传,对推进剂集气腔产生周期性影响;随着入口质量流率的提高,发动机推力呈线性增长,来流总温和旋转爆震波数量对发动机的推进性能影响较小,但双波模式能够改善出口流场分布的不均匀性;随着燃料喷注位置的前移,波前推进剂混合效果更好,爆震波强度和传播速度增大;燃烧室曲率的提高将导致爆震波发生变形,不利于旋转爆震波的自持传播。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收缩型喷管对RDE推进性能和爆震波传播模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在来流质量流率和当量比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旋转爆震波传播模式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收敛型喷管能够显著提升RDE的推进性能;加装喷管后,爆震波高度大幅降低,旋转爆震波在喷管收敛段形成一道反射激波,随着推进剂总流量的提高,实验发现了单波、单/双波混合、同向双波传播三种传播模式;喷管喉部宽度越小,对发动机推进性能的提升越大,爆震波由稳定单波传播模式产生双波的总流量临界值越低。
【学位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V231.22
【部分图文】:

示意图,爆震,示意图,发动机


旋霞与意义??分动力装置都是通过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热的研究发展,要大幅提高基于等压燃烧模式发动机的统燃气涡轮发动机缓燃方式相比,爆篇燃烧由于具有等优点,近年来在航空航天推进领域内一直受到广泛动机(Rotating?Detonation?Engine,简称RDE)是?种室内连续旋转传播,进而产生推力的新概念发动机,阁震发动机以爆震燃烧为主要燃烧方式,除了具有较高耗率SFC外,由于燃烧产物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短,环境污染较小。??冷却腔、??

状态,模型,热循环效率,等容燃烧


?2??图1.2?C-J爆谟状态?图1.3?—维ZND模型示意阁??图1.4为三种燃烧模式的理想热循环过程,由图可知,爆震过程接近等容循环,|〖U相??对于传统的喷气发动机采用的等压循环过程,在相同条件下,等容循环产生的熵增较小,??具有更高的热效率。表丨.1统计了对于初始压缩比为5的三种燃料的理想热循环效率,所??有工况条件下,爆震燃烧均具有比等压和等容燃烧更高的热循环效率|91。???0????5C-?I???bocboric?(Hunpbrey)??-???isobark?(Brayton)??30-?-?detonatk>D(Fick?tt-Jacobs)????\k?11-2.触——?一??2-3,2-3-,分别为等压、等容.燁s燃谈??3*4,3*4:?分别为绝从、等熵联:脒过桴??>??\?分别为等压无《瘁过程.使蜱??II:?\?———J??09?I?'?I?■?I?'?I?'?I?'?I?'?I?'?I??0?12?3?4?5?6?7??V?l?nM??图1.4不同热力循环过程???表1.1不同燃料理想热效率对比???燃料?等压燃烧(%)?等容燃烧(%)?爆震燃烧(%)??H,?36.9?54.3?59.3??CH

热力循环,过程,热循环效率,等容燃烧


■?2??图1.2?C-J爆谟状态?图1.3?—维ZND模型示意阁??图1.4为三种燃烧模式的理想热循环过程,由图可知,爆震过程接近等容循环,|〖U相??对于传统的喷气发动机采用的等压循环过程,在相同条件下,等容循环产生的熵增较小,??具有更高的热效率。表丨.1统计了对于初始压缩比为5的三种燃料的理想热循环效率,所??有工况条件下,爆震燃烧均具有比等压和等容燃烧更高的热循环效率|91。???0????5C-?I???bocboric?(Hunpbrey)??-???isobark?(Brayton)??30-?-?detonatk>D(Fick?tt-Jacobs)????\k?11-2.触——?一??2-3,2-3-,分别为等压、等容.燁s燃谈??3*4,3*4:?分别为绝从、等熵联:脒过桴??>??\?分别为等压无《瘁过程.使蜱??II:?\?———J??09?I?'?I?■?I?'?I?'?I?'?I?'?I?'?I??0?12?3?4?5?6?7??V?l?nM??图1.4不同热力循环过程???表1.1不同燃料理想热效率对比???燃料?等压燃烧(%)?等容燃烧(%)?爆震燃烧(%)??H,?36.9?54.3?59.3??CH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道坤;马虎;张云峰;孙波;卓长飞;邓利;;横向射流起爆爆震波二维数值模拟[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2 刘世杰;覃慧;林志勇;孙明波;刘卫东;;连续旋转爆震波细致结构及自持机理[J];推进技术;2011年03期

3 曾昊;何立明;罗俊;康强;李海鹏;;过渡段对爆震波衍射过程的影响分析[J];推进技术;2009年03期

4 李文杰;臣墨;;EADS公司与俄罗斯合作研发连续爆震波发动机[J];飞航导弹;2012年11期

5 李文杰;盛德林;;法俄联合研制的连续爆震波发动机[J];飞航导弹;2007年06期

6 韩启祥,王家骅;预混气爆震波在不同直径管间的传播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05年02期

7 刘颖,孙英英,琚诒光;爆震波传播速度同阻力和热损失的一般关系[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8 伍智超;郭印诚;;氢-空气绕流无限长斜劈斜爆震波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4期

9 李海鹏;何立明;罗俊;曾昊;武卫;;气相爆震波衍射现象的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0年03期

10 ;研究激光感生的爆震波[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成龙;旋转爆震波起爆过程及稳定传播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2 韩旭;超声速预混气中爆震波起爆与传播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刘世杰;连续旋转爆震波结构、传播模态及自持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林伟;连续旋转爆震波传播机理、工作特性及其在推进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黄玥;脉冲爆震发动机微小型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姜日红;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潘慕绚;基于离子电流的脉冲爆震发动机压力建模及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刘彧;超声速气流中爆震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武郁文;旋转阀式脉冲爆震燃烧室非稳态进气与起爆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马虎;簧片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皓阳;乙烯燃料连续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潘鑫峰;旋转爆震波逆向压力传导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3 陈楠;对激波诱导斜爆震波机理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闫朝;爆震波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5 周朱林;受侧向膨胀影响的爆震波传播过程及自持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彭磊;旋转爆震发动机爆震波起始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徐鹏;进口油气方案影响煤油/空气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侯晓静;管间绕射激波触发爆震波的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范孝华;壁面条件对爆震波起爆以及传播过程影响机理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郭清河;兔骶丛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性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94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94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