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ArcGIS的广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8 08:14

  本文关键词:基于ArcGIS的广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师范学院》 2013年

基于ArcGIS的广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

刘顺凤  

【摘要】:广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其次是丘陵、盆地和平原,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就形成了广西盆地特别的山字型结构,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带分布密集,自然环境脆弱,易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地质灾害。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广西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分布广、灾害种类多。地质灾害是常伴着短时间的强降雨或连续降雨在地质环境脆弱地区和人为因素不合理改变了地形的区域。广西常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斜坡、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据文字资料的统计,广西目前已发生地质灾害18744处,通过地质灾害点空间数据的统计有16062处。广西已经建立了地质灾害管理系统,根据广西“金土工程”的计划,广西三维地质灾害系统项目即将进行。 GIS技术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对提高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预防工作的信息化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的工作如下: ①掌握GIS技术的理论基础,分析模型的算法结构,数据结构类型,GIS集成不同学科的图形算法、关系数据库管理、插值算法、区划、网络分析等技术,主要的数据结构有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②建立广西地质灾害数据库,通过对广西斜坡、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地质灾害点地理空间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利用ArcGIS软件能存储海量数据的特点建立广西地质灾害数据库, ArcGIS的Catalog应用模块建立广西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将全区的地质灾害数据进行同一的管理,地质灾害数据库主要的地理空间数据地质灾害数据、地形地貌、基础地质数据等。 ③利用ArcGIS对广西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进行空间查询、坡向分析、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和统计分析,掌握地质灾害在广西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等,以便能更好的管理和分析地质灾害数据。 ④利用熵值算法和模糊数学算法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进行权重分析,根据权重值直观的了解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有区别的。根据权重值的计算结果赋值到单元格网影响因子数据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综合分析。 ⑤利用ArcGIS10的云计算方法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图发布到广西国土资源广域网,以提供各级国土部门共享数据资源,在针对市县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和预防等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208;P69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士峰;李俊磊;谈俊忠;李云亮;;基于ArcGIS Server的基础地理信息发布平台解决方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2 赵书德;李录录;;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04年01期

3 郭跃,林孝松;地质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黄雪莲;杨传勇;梁敬祖;;ArcGIS Engine中矢量数据叠加分析的实现及应用[J];城市勘测;2010年03期

5 崔爽;苏鸿;叶良松;李景文;;一种基于空间对象的缓冲区分析算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1期

6 赵薇;耿晴;;云计算在GIS系统模型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0年06期

7 姜云,王兰生;地理信息系统在山区城市地面岩体稳定性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4年01期

8 常睿春;郭科;陈聆;;ArcGIS在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5期

9 梁国玲;张永波;张礼中;周小元;;地质灾害区划评价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J];地质论评;2000年S1期

10 黄俊宝;;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模糊数学评判[J];福建地质;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雷;基于云计算的土地资源服务高效处理平台关键技术探索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冷小鹏;基于G/S模式的三维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卫青;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评价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柳;基于云计算的GIS应用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胡金;基于GIS对鲁甸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4 张博;基于ArcGIS的府谷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及易发区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明;祝杰;;GIS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于鹏;;合肥市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3 杨娟;徐刚;刘雪;李强;;泉州海岸带灾害系统的复杂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4 阮林森;向树元;常丹燕;王玉贤;;安徽宁国市地质灾害区划及评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钟燕林;田永中;徐永进;吴文戬;王林松;陈军;石永明;;常用矢量化软件的精度比较研究——以R2v、Arcgis、Mapgis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6 周志华;张文君;王卫红;;基于GIS的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7 卢双珍;曹顺伟;邓喜庆;张煜;喻庆国;;三维林相图制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8 卢双珍;喻庆国;曹顺伟;;影响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森林分布的主要空间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9 陈乐书;刘连胜;王长委;;CAD到GIS数据格式转换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10 陈鲁皖;;基于GIS的西部地区活断层灾害危险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为民;李龙澍;;基于GIT的信息融合在农业信息中的应用[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霍光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建设简述[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3 韩春建;宋建军;刘德元;姜敏德;李萍;张敬凯;郑琳;;郑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地质信息化建设初探[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下册)[C];2011年

4 王诗丛;郑立华;李民赞;赵凯;;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农田GIS模块的开发和实现[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青元;王涛;朱菊芳;孙立坚;张福浩;;对“绘制—检出”栅格化方法的深入探讨[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C];2010年

6 张文燕;崔希民;;GIS的发展趋势及技术突破点探讨[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7 宋伟东;李兰勇;隋心;董山;;露天矿采场时空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吉福龙;;利用ArcGIS软件对济南市二调数据进行拓扑关系检查[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晓年;朱翊;王崇倡;;一种Dijkstra算法的优化及其实现[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明峰;陈春晖;谈俊忠;;基于VC++的移动曲面拟合等高线生成算法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瑞生;矿山开采沉陷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田峰敏;水下地形导航模型求解与导航区初选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孔凡芝;引线键合视觉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王红;基础地理信息地形数据库信息量度量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吴启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冯新敏;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三维复杂槽型车刀片设计及其断屑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童滋雨;城市绿地配置的量化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欣;应急案例知识库系统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10 章冲;网络环境下煤矿三维建模及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联;北京市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武炜;煤矿井下火灾事故人员逃生可视化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鹏帅;基于OpenGL的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马海会;临沂市区岩溶地面塌陷成因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周建辉;基于3S技术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徐小任;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镇网络地价评估模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杜波;基于“一张图”思想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魏冲;ArcSWAT在淅川县丹江口库区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春雷;李门楼;罗赟莹;孙占法;;GIS技术在地质灾害区划中的应用——以山西省兴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戴立乾;陈娜;;浅议云计算时代下GIS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3 朱海珍;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王茜,彭中,刘莉;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韩延本,李志安,赵娟;天文学与自然灾害的相关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6 杨建强,林年丰;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李凤全,林年丰;神经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耦合方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何政伟,黄润秋,许强,姜琪文,赵银兵,刘少军;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阮沈勇,黄润秋;基于GIS的信息量法模型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吴光红,薛纪渝;地理信息系统在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静;周海芳;唐玉华;;多模遥感图像高精度配准并行算法研究与实现[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应东;王玉海;崔铁军;;基于流程的空间信息服务模式[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玲;基于XML的地理信息Web服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2 韩琼;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与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3 张立强;构建三维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4 孔金玲;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高芳琴;城市遥感信息网络服务框架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宏元;基于HPC的多分辨空间信息应用基础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吴功和;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张丰;面向网格的海量时空数据访问、集成与互操作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邓辉;高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徐波;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少林;基于DEM数据的三维地形建模方法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刘兴生;县级森林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3 严丽娟;基于GIS的泥石流灾害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杨永明;基于MAPGIS平台的地理信息图形编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5 王道平;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规划[D];中南大学;2004年

6 项彦生;基于GIS的城市洪涝灾害评估及地理数据库的建立[D];汕头大学;2004年

7 聂忠权;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系统——以大连市区为例[D];长安大学;2004年

8 张汉松;基于ArcGIS的规划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9 光磊;基于GIS的武隆县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龚纯伟;基于ArcObjects的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富贇,宣世进,张永军;地质灾害评估技术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3年S1期

2 刘运明;广西国土资源厅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巡查[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6期

3 郭志勇,温洛,陈燕,陈建新,古永保,冯起富;南阳降水与地质灾害的关系[J];河南气象;2003年04期

4 赵亚甜;佛山市地质灾害及防治《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总目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4期

5 柏钰春,王勇,尹喜霖;浅谈黑龙江省地质灾害整治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05期

6 段妙珍;等时辰村地质灾害分析[J];山西煤炭;2004年04期

7 赵正强;城市地质灾害的现状与建设发展分析[J];哈尔滨铁道科技;2004年04期

8 ;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要求加强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年05期

9 ;2005年全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06期

10 ;省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点[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传正;胡海涛;;地质灾害系统的初步探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2 徐卫亚;;地质灾害分类体系[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孟凡森;洪益青;;开滦林西区域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与治理[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潘云华;姚道强;;十堰市地质灾害预报警报方法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刘惠军;蒲达成;鲁科;陈倩;魏昌利;;汶川强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6 张时忠;;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管理系统[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7 张继良;徐阳;李赟;;平江县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及防御对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学杰;林进清;冯志强;;大亚湾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评价[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山东省2009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分析报告[A];山东省2009年度灾情趋势预测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何广丰;陈水扬;蒋小兰;;湖南绥宁山洪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预报[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文彩云;[N];广西日报;2005年

2 乔彦肖 常庆娟;[N];河北日报;2000年

3 程庆展;[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5年

4 夏珺;[N];人民日报;2003年

5 钟振宇 本报记者 夏先清;[N];四川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靳泉;[N];新疆日报(汉);2004年

7 肖晓莉;[N];阿坝日报;2007年

8 三郎俄木;[N];阿坝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于延琴;[N];安康日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王海军;[N];阿克苏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建飞;辽宁省地质灾害的潜在性分布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2 张春山;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3 汪宙峰;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丁峰;山西省平朔地区地质灾害成灾机制与风险评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5 马文瀚;湖南省地质灾害孕灾机理及综合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以晨;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文江;地质灾害数据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马常春;青岛地区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现状、机理及预报预警[D];吉林大学;2013年

9 孙炜锋;千阳县千河谷地典型粘黄土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10 冷小鹏;基于G/S模式的三维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爽;辽宁省人类活动、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惠鑫;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魏敏;广东省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统计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汪洋;3S架构下的地质灾害灾情风险评估原理、方法与系统集成技术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沪毅;输气管线在地质灾害中的力学行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于远祥;铜川市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与综合区划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叶松源;苍南县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刘永建;湖南境内沅水流域地质灾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吕国军;地质灾害动态跟踪系统研究与开发[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其磊;长输管道地质灾害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ArcGIS的广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7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7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