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材料论文 >

环境响应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三维构筑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4 18:00

  本文关键词:环境响应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三维构筑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华大学》 2014年

环境响应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三维构筑与性能研究

侯成义  

【摘要】:环境响应型智能材料在过去数十年间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它们可以将外界环境刺激,例如温度、光、酸碱度与应力等转化为触发信号,从而引发自身物理或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学性能以及光电、热电转化特性,其纳米复合物与三维宏观体是潜在的新型环境响应材料。此类智能石墨烯材料有望在微系统工程或生物工程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并构筑了一系列具有环境响应特性的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与三维宏观材料,它们在微流体反应器、光催化、人造肌肉与电子皮肤等领域表现了突出的应用价值。 以FeCl3-6H2O与氧化石墨烯(GO)作为前躯体,通过一步溶剂热的方法制备得到磁性功能化的Fe30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100-200nmm粒径的Fe304纳米微球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纳米片层间与表面。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达到1.011×102S.m-1,饱和磁化强度达到83.6emu-g-1。在此基础上,我们首次尝试使用这种磁性石墨烯材料作为交联剂制备磁响应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水凝胶。 使用两步法合成了水分散的Fe304/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此过程中,首先利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改性GO并还原制备得到石墨烯纳米片,再加入铁盐前躯体与油酸反应最终得到Fe304/石墨烯分散液。可以观察到其水分散性明显优于溶剂热法制备的产物。水分散型的磁性石墨烯饱和磁化强度可达22emu-g-1。在此基础上,使用微流体的方法实现了磁性石墨烯交联PNIPAAm微凝胶的可控制备。复合微凝胶对近红外光与外界磁场具有双重响应能力,可作为光驱动及磁控的微反应器开关。 进一步将制备水分散型磁性石墨烯的方法拓展到其他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中,制备得到包括Cu2O/石墨烯在内的光响应石墨烯材料。3-5nm粒径的Cu20纳米晶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纳米片表面。使用PSS表面活性剂改性的产物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在水溶液中亦能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光及可见光响应行为,具有高的光热及光催化性能。 利用冰模板法抽滤制备得到自支撑的柔性石墨烯泡沫膜(RGOF)。RGOF的三维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基于石墨烯的热电效应,RGOF可对表面温度变化产生电学响应。在手指温度刺激下,RGOF表现出触敏现象。我们进一步组装了RGOF触摸板。RGOF触摸板可以检测手指接触的空间分布以及接触力的大小。RGOF触敏材料的工作能源来自于热能,不需外界电源供电,因此,RGOF的使用条件接近于真实皮肤,是一种潜在的电子皮肤材料。 以聚二甲基丙烯酰胺(PDMAA)、聚乙烯醇(PVA)以及石墨烯作为" nanoblocks "构筑了PDMAA-PVA/石墨烯电极薄膜,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纤维毡以三明治结构进行组装,制备得到一种柔性薄膜环境响应材料,在无外加电场情况下,可以实现薄膜的机械自愈合与压力响应。产物出色的机械强度、自愈合能力以及压敏性能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电子皮肤材料。它的拉伸断裂应变与抗拉应力分别高于自然皮肤2个与10个数量级;即使在拉伸或者弯曲状态下,这种电子皮肤都能对轻微的触摸(0.02kPa)表现出稳定的电学响应。 通过对石墨烯三维材料进行功能化改性,可以赋予石墨烯材料本征不具备的环境响应性能。我们进一步对另一种石墨烯宏观体-石墨烯水凝胶材料进行了无机和有机改性。 在室温下,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P25型Ti02负载石墨烯,得到一种具有光催化性能的复合水凝胶。相比于纯P25,这种三维结构复合水凝胶吸附/降解水溶液中亚甲基蓝染料的效率显著提高。另外,相比于P25/石墨烯纳米复合粉体,在实际应用中对这种三维复合水凝胶的操作与回收更容易。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得到一种高效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器件,同时也为室温制备其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提供了新方法。 此外,使用水热法将石墨烯与PNIPAAm分子链组装得到有机改性的石墨烯复合水凝胶材料。由于PNIPAAm分子链的掺杂,这种复合水凝胶具有温敏性能,在环境温度变化下能够发生可逆形变。这是首次实现石墨烯基凝胶材料可逆形变的工作。复合凝胶的机械强度与电导率高,随着体积收缩与膨胀其电导率亦可发生可逆改变。此外,利用电致生热原理,在电场下,复合凝胶可实现可逆形变,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电致动人造肌肉材料。 人造肌肉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还包括自愈合、电活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因此,我们研究了一种溶液置换的方法制备PDMAA-石墨烯复合水凝胶,使用石墨烯三维网络作为一种宏观的交联剂交联PDMAA分子链。结合PDMAA的温敏自愈合以及石墨烯的光热转化性能,复合水凝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能够发生光热自愈合。此外,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神经细胞相容性,具有高电导率,在细胞生物学重要频率1kHz上阻抗值低,接近于人体组织的各项性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B3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华;朱孔军;王秀峰;裘进浩;季宏丽;;水热合成无铅压电陶瓷粉体[J];材料导报;2010年01期

2 余卫平;覃爱苗;唐平;蒋坤朋;;纳米结构HgTe的制备方法综述与展望[J];材料导报;2011年S2期

3 梁晓峰;赵大磊;邓华丽;王军霞;尹光福;;乙醇热液合成羟基磷灰石粉末的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2010年04期

4 蒲洪;田从学;杨颖;;工业钛液水热合成多孔二氧化钛[J];工业催化;2011年11期

5 刘小驰;秦丽;田雨川;余玄机;李莉;郭旭虹;;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的合成及应用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3年03期

6 郑晓雨;苏方远;杨全红;康飞宇;;石墨烯在锂系二次电池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J];功能材料;2013年19期

7 John G.Wolbers;;Novel strategies in glioblastoma surgery aim at safe, supra-maximum resec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local therapies[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4年01期

8 杨媛;;《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广州化工;2014年04期

9 周颖;姜磊;阎景旺;王春雷;肖南;;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王华敏;刘志明;彭涛;;纳米纤维素复合相变储能气凝胶制备进展[J];广东化工;2013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礼奎;朱孔军;裘进浩;柏林;王会;季宏丽;;水热法制备(K,Na)(Nb,Sb)O_3粉体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的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惠丽;王吉德;徐世美;;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离子型聚丙烯酸/Laponite纳米复合水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C];2014年

3 刘雨生;王鑫;谭业邦;;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9分会:应用化学[C];2014年

4 许波;李欢军;王宇扬;张公正;张青山;;二氧化钛交联的新型高强度纳米复合水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3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组织化体系[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清新;隧道、层状及尖晶石结构锰氧化物的晶体生长和结构表征[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乐;白光LED高效封装结构及灯具级散热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杜明奎;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的水热合成工艺及降解性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4 薛斌;分等级三维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和竹节状碳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D];浙江大学;2009年

5 常海波;钙钛矿型铌酸盐的水热合成及表征[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品华;金属氧化物和金属铜纳米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于清波;新颖形态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李晓伟;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结构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洪飞;研发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层[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鲍祺;硫酸盐还原菌腐蚀机理及复合杀菌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鹏;超临界CO_2辅助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D];郑州大学;2010年

2 林玫;水热法制备钛酸铋钠基纳米粉体及其介电性能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尹发平;CdS-TiO_2/MWCNTs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气相甲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苏礼奎;水热法制备铌酸钾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柏林;铌酸钾钠无铅压电陶瓷粉体水热高温混合合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瞿金为;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强涛;高品质石英晶体生长及性能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曹宇;锌液杂质离子浓度在线极谱分析信号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郭长发;一维炭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溶剂热合成与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蒲洪;工业钛液水热合成掺杂多孔二氧化钛及其机理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红;;石墨烯——二维碳的奇妙世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永玺;陈彧;庄小东;张斌;朱金辉;李佩佩;牛丽娟;;石墨烯化学及潜在应用[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常艳丽;陈胜;曹傲能;;压力促进氧化石墨烯水热还原反应的机理[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耀玲;罗雨;陈立宝;李秋红;王太宏;;石墨烯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S1期

5 任文才;高力波;马来鹏;成会明;;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6 王延相;刘玉兰;王丽民;季敏霞;王成国;;由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探索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3期

7 刘霞;;石墨烯:硅的“终结者”?[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9期

8 ;科学家观察到石墨烯内电子间相互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9 袁文辉;李保庆;李莉;;改进液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高性能氢气吸附用石墨烯[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美开发出人工合成高质量石墨烯新方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帅志刚;龙孟秋;唐令;王冬;;纳米带状石墨烯与石墨炔的电子结构与电荷输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王琳;赵立峰;孙淮;;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搀硅石墨烯的热传导系数[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刘吉洋;郭少军;翟月明;李丹;汪尔康;;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保护石墨烯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刘云圻;魏大程;狄重安;武斌;郭云龙;于贵;;少数层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和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张佳利;沈广霞;郭守武;;化学还原的单层氧化石墨烯的电学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付磊;刘楠;戴博雅;刘迅;张朝华;刘忠范;;石墨烯的表面控制生长[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中日青年化学家论坛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智军;张立明;黄洁;夏景光;;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新型功能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刘洪涛;郑健;刘云圻;于贵;朱道本;;氨水和氨水蒸汽还原法制备石墨烯[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陈永胜;黄毅;马延风;王燕;许艳菲;张小岩;梁嘉杰;吕歆;;可溶性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及其器件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艳红;[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芃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N];电脑报;201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N];证券时报;2010年

5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N];计算机世界;2010年

6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N];泰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纪爱玲;[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8 周科竞;[N];北京商报;2011年

9 王小龙;[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霞;[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华;类石墨烯纳米片和模型体系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廖清;石墨烯及其相关结构的生长和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谢月娥;石墨烯纳米结构电子输运的调制[D];湘潭大学;2011年

4 袁建辉;石墨烯中的电子及其输运性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徐华;石墨烯界面电荷转移的拉曼光谱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徐宇曦;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组装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1年

7 康朝阳;碳化硅、蓝宝石与铜箔表面石墨烯的生长和表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李占成;高质量石墨烯的可控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吕伟;石墨烯的宏量制备、可控组装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江林海;石墨烯负载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同鑫;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复合电极材料储锂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吕翔;石墨烯的制备及高分子改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杜欣;可流动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谢声意;还原石墨烯氧化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邹燕;功能化石墨烯气敏特性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晓晓;单层石墨烯超晶格中的输运特性和散粒噪声[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超群;石墨烯在不平整表面上吸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静;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宽;石墨烯的室温简易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廖旭;石墨烯摩擦性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响应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三维构筑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4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cailiaohuaxuelunwen/84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