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时空视角的区域EES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8 20:12

  本文关键词:基于时空视角的区域EES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时空视角 EES系统 区域协调发展 榆林市


【摘要】:通过构建EES系统协调发展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发展模型,以1997—2011年榆林市12个县(区)为研究的时空范围,对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榆林市EES系统协调发展整体态势好转,协调类型的转变速度加快,处于逐步调和阶段,并且与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从空间格局分析,EES系统协调发展县际差异显著,形成中心地带和南北两端三个等级板块,呈现由分散到集中、由核心到边缘的空间格局。基于评价结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对策。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pattern ,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EES system in Yulin City is improved , the change speed of coordination type is accelerated ,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central zone and the north and south is formed .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hanging the wa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42)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EES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区域EES系统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的核心是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建立。本研究基于协调发展理论,从时空视角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研究EES系统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及空间格局,即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新卫;张定祥;陈百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城镇土地利用特征[J];地理学报;2008年03期

2 王清勤;何维达;;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J];建筑节能;2011年04期

3 袁久和;祁春节;;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4 刘伟德;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就业问题探讨[J];经济地理;2001年04期

5 李锦峰;;资源富集型城市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策略——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7 张效莉;王成璋;王野;;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测度研究——以新疆为例[J];生态经济;2006年11期

8 刘涛;;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9 杨世琦;杨正礼;高旺盛;;不同协调函数对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影响分析——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芳;宗刚;;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的草场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2 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城市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动力变化模式[J];商业研究;2004年10期

3 牛媛媛;任志远;杨忍;;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6期

4 戴韫卓;胡倩;;基于信息熵和GIS技术的浙江省城镇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6期

5 王琳;朱天明;杨桂山;苏伟忠;;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县域建设功能空间分区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6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7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城市规划;2012年05期

8 高文杰;城市圈层论[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9 杨山;周蕾;陈升;季增民;;大规模投资建设背景下城市过度扩张的约束机制——以无锡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10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魏冶;;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于新莲;;基于熵理论的新疆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2 袁敏;王三;刘秀华;王成;;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车晓翠;;基于协调度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党晶晶;姚顺波;;县域生态、经济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及对策——以志丹县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杨晓林;吕红医;;工业型小城镇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基于人口和产业“双驱动”的波士顿矩阵法[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6 朱宽樊;杨永春;陈春宇;;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7 李向前;郭本海;黄莉;;城镇化发展水平视域的城市关联复杂网络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覃朝晖;成渝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延平;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杨玉珍;区域EEES耦合系统演化机理与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方少勇;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生产要素配置[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竟竟;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关联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宋丽敏;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蔚;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退出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旭鹏;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及优化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飞;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方略的思考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任;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春维;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新疆大学;2011年

7 曹磊;城市跨界水源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何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晓岩;新疆城市化进程及动力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卢萍萍;资源环境约束下四川可持续城镇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祚泳,甘刚,沈仕伦;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刘盛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成因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3 张燕;张洪;彭补拙;;土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以通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4 郭显光;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财贸研究;1994年06期

5 刘伟德;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建议[J];城市规划;2000年11期

6 田光进,张增祥,周全斌,乔颜友;中国城市就业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7 程叶青,张平宇;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8 许学强,叶嘉安;我国城市化的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1986年01期

9 毛汉英;县域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1年04期

10 闫小培,毛蒋兴;高密度开发城市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以广州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胜军;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子生;;2006’全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简报[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6期

2 ;高层信息[J];江淮;2007年03期

3 隋凤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垦区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建设[J];黑龙江史志;2007年03期

4 孙海燕;;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J];经济地理;2007年03期

5 张杏梅;;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2007年09期

6 郑智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夯实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J];经济论坛;2008年07期

7 赵伯杰;;清远:将老区建设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J];源流;2009年04期

8 姜文仙;覃成林;;区域协调发展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6期

9 林建永;吴永兴;;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思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古力娜尔·肉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J];实事求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区域协调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张崇康;胡强仁;;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政策选择[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文祥;郑丽莉;;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机制分析[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刘学敏;王珊珊;;北京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刘t

本文编号:1398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98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c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