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提出和思路

发布时间:2014-07-29 16:19

列宁曾指出,“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按历史发展着的社会生产结构的科学”,从而’‘使研究这门科学的人对各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特点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列宁清楚地告诉我们:(一)政治经济学是把发展着的社会生产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二)由于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产结构有所不同,因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基本的概念都会有所区别;(三)只有按历史发展的实际区别出发研究政治经济学,才能使人们认清各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特点。

 

遵循列宁的教导,我们提出“当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这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做一种发展中的科学,认为它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发展阶段,在面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乃至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时,也应该形成新的突破;就是要把政治经济学集中于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生产结构的一般规律和具体特点的研究,就是使政治经济学顺应研究对象的变化,冲出传统框架的束缚,实现自身内容的重大更新,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从而具有在更高层次上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科学价值。因此,为使人们能欢迎《当代政治经济学》这个新生胎儿的降临,我们先进行以下几方面的介绍.

 

一、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提出依据

 

(一)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发展的科学,从大的历史阶段说,可分为马克思主义创立前的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萌芽是产生于14世纪末的重商主义.1615年,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代表安徒安·孟克列钦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受的名称。取代重商主义的是17世纪中叶产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由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完全适应了社会化商品生产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扬弃和创新的基础上产生,到现在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包括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十月革命前的一段时间。其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经济关系。研究的重点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国际影响,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以及社会主义建立的具体途径。第二阶段,从十月革命到40年代末。这段研究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本文是作者撰写的《当代政治经济学》的导论.济学。起初,在苏共党内和苏联国内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政治经济学即“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将失去自己的意义”,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经济学的最后一章”。他们甚至在根本上否认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经济规律可言(张友仁、李克纲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版)。列宁曾批评了这种观点,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认真探索。1929年10月,列宁批评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下告终观点的史料第一次公开发表出来,自此,苏联才开始肯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咒的必要性。1936年末,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决议》,第一次规足在高等学校要开设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内的广义政治经济学,并在第二年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写作班子,着手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这本教科书到40年代末定稿,1954年正式出版。由否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研究的必要性,到肯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不只是苏联社会中一个重大转变,也意味了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第三阶段,主要是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从苏联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成为一种对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及其政策的解释和说明,同时把两品经济当作“资本王义”而加以批判。在框架体系上,逐步地由“三部分"(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演变到“两部分卜(去掉前资本主义、的分割组合,形成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简单相加。第四阶段,指70年代中后欺至今。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地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则取得了重大成就。从社会发展说,我们逐步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观念,明确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定地贯彻执行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太路线。在政经理论上,也由原来否定商品经济,逐步地演变到了承认商品经济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可结合性,最终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相应地在许多重要范踌的认识上,形成了对传统理沦的重大突破。但就整体上讲,这种突破尚不很充分、不很系统,有些突破还禾能得到应有的普及,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仍没有走出“两部分”的传统框框,很不适宜当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和理论教学的需要。

 

(二)肠两部分”组合体系的严重弊端

 

从基本理论体系上说,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仍然是以“两部分”式分割组合为基本框架体系的。其弊端十分明显。首先,“两部分”式的分割组合基本是以姓“资”、姓“社”为前提的。最初的“两部分”体系完全是按两条线索分割组台而成。一是社会制度线索:前边是资本主义,后边是社会主义;二是经济形式线索:前边是商品经济,后边是计划经济。如此对应结合,自然构成了“资本主义一商品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公式化格局,并成为贯穿全部教材的基本思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对所谓“商品一般”认识范围的扩大,前边一些原来戴“反动”帽子的东西不断地被“摘了帽”,甚至拉到了后边的“队伍”中去了,但两大“阵营”的界限仍明显可见。其次,“两部分”式的分割组合,始终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学科体系。以早期的姓“资”是“社”划分来说,两大块之间完全是一种对抗性关系,其互相排斥、互相否认,彼此不存在多少内在的必然联系,很难构成一个体系。在“商品一般”范围扩大之后,后边也开始讲商品经济的范畴,却又带来诸多矛盾。同一本书中,前边讲资本为“资本”,后边则叫“资金”;前边批判“剩余价30边则肯定“剩余劳动”,前边说“利润”掩盖剥削,后边说“利润”是企业的生产目标。当初,“两部分”的前一块由商品出发,后块从建立公有制出发,而现在后边也要突出商品经济,便自然形成其内部的“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地位之争。即便后一块也以商品经济为“主线”,但前后两块“商品,常常具有“本质”区别,也无法形成一条中心线索。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必须有一个主导线索为统领,在缺乏明确统一的主导线索下建立政经学科体系,即令经济学家们挖空心思地讨论上一百年,也是不会找到理想的答案的。至于所谓建立独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则更犹如让半截萝卜发芽,是永远无法办到的。再次,“两部分”分割组合,造成内容严重重复。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前后两“部分”都是商品、市场经济,都是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地讲;都有徽观、宏观,企业、国家;都离不了“循环周转洲再生产”。无论作怎样的“技术性处理”,其逻辑上的重复始终无法克服。更甚者,在“社会主义部分”到处加上所谓“特点”,一本书十几处乃至几十处讲“特点”,造成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孤立、抽象的说教。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趁势

 

还应看到,政经理论研究,通过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几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断突破,事实上形成了一系列新趋势:一是由重点研究资本主义,揭露资本主义,论证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转向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尤其是在不发达的国情下,如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问题。二是由集中于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身特定社会属性、阶级关系的说明,转向对社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主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共同性的认识,以提高后者对前者所创造各种进步、文明成果的借鉴能力。三是由对计划经济形式、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经济政策、管理方法的解释和说明,转向对商品生产的必然性、市场经济容观规律以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和调控方式的论证或具体探讨。四是由单纯的抽象方法的研究,转向抽象与实证相结合,广泛采纳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某些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在内的综合性研究。五是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或论述的简单领会、教条式解释,转向从实际出发提出l月题、实事求是地说明间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和结合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事实上,上述新趋势已一定程度地反映在了一些新版的政经教材之中。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在整个体系不改变的情况下,这只不过是在一件破大衣上贴了几块新补丁,它的整体性质并没有多大变化,相反却加剧了新旧矛盾。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新趋势转化为教材体系的大改革,形成教材内容的整体更新,建立一种名符其实的当代政治经济学。总之,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政经理论研究的深入,不仅把建立当代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也在客观上创造了完成这个任务所需条件。

 

二、当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体系

 

(一)当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当代政治经济学主要把当代社会商品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市场经济关系作为研究31它具有三方面的规定性。

 

第一,   当代政治经济学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时作为摄象范围,而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

 

“当代”这个概念,作为历史形态在客观上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首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直接相连的两大社会形一态,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无论研究到哪一方,都会涉及到另一方。其次,自从社会主义产生到今,世界始终处在两大社会形态的对立统一之中,二者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即非孤立存在,也不能进行孤立的研究。然而,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社会主义正处在一个特定阶段,它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也不同于30年代的苏联。它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了起来,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对立,是这个社会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大规模快速地推进现代化事业,把中国建成文明、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显然,中国所进行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当代政治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进行同时研究的前提下,又必须是把当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上。

 

第二,当代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作为对象内涵,而不是孤立地抽象地研究生产关系。

 

马克思的《资本论》始终是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范畴加以研究的。既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又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它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关系,以及再生产运动实现前提和条件等基本问题的分析,都非常典型地说明这点。《资本论》十分明确地告诉人们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可是,这恰恰是从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的研究中,即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在很长一段历史过程中,人们总是把政治经济学限制在所谓生产关系的狭小系统之中,又是用简单抽象教条式的方法说明问题,以至使这种研究成为一种单纯的政治说教,变得苍白无力,缺乏应有的丰富内容和学科体系。所以,当代政治经济学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的研究对象,就意味了同此种把抽象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区别。

 

第三,当代政治经济学把商品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关系作为直接对象,尤其是要重视对其一般运行规律的认识。

 

商品生产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近代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步地形成一种完整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关系。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作为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形式,适宜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这种创造性的根本,即来源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同时,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还具有在历史上广泛存在的一般性,并非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也可以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配置形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走这条路子.因此,当32治经济学研究当代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经济关系,归根到底就是要展开对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研究,特别是达到对它们一般规律的认识。

 

(二)当代政治经济学的墓本范畴

 

当代政治经济学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层次的基本范畴。

 

第一层次,生产要素结合范眯。生产要素,是指构成社会生产的最基本因素或前提条件。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态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都是生产的因素。”显然,生产要素,根本是两种:一是劳动者;二是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有作为生产工具的资料和作为劳动对象的资料。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只要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的生产要素,所以,生产要素的真正意义,必须通过它们相互结合的范畴去说明。生产劳动,首先涉及到用什么的生产工具和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生产间题,即是形成“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这种受生产工具性质决定的生产进行方法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变换过程,即构成劳动方式或生产方式(劳动方式和生产方式在经典著作中,有时是同一范畴,有时有所区别)。生产劳动必然具有一定生产能力,从社会范围讲.即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而且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同时又必然引起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社会人们关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以及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系列活动中所结成的关系,这便称之为生产关系。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又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生产关系也对生产力形成作用,促进或者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联系规律,是生产要素结合内在要求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经济学用于研究社会生产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二层次,资源配置方式范畴。

 

资源是研究生产要素或条件具体经济价值的基本概念。生产需要生产要素的结合,其根本即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然而,从社会实际中的情况看,这两种生产要素结合又表现为多种具体因素的结合,并且由于这多种具体因素结合的差异.显示出不同的经济价值。于是,人们便把这多种具有表现生产要素经济价值的因素称之为资源。比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同样,资源的真正意义也存在于被运用于生产之中,即在于被配置使用。资源配置就是指资源在生产领域中的分配。一是个别生产单位太身的资源分配;二是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分配。在古代手工劳动方式条件下,主要是前一种配置,在现代社会化生产发展起来后,涉及到更多的是后一种配置,这主要是搞好社会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部门和生产单位之间的分配。现代意义的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计划经济配置和市场经济配置。历史发展证明,市场经济配置适宜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中国的经济改革,在资源配置方式上说,就是要由传统的计划经济配置转向市场经济配置。把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其根本是要达到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探索。

 

第三层次,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体制范畴。

 

社会是人的社会,处在社会巾的人都具有一定的阶级立场、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一定的社会价值倾向。同时,社会又是由一定国家关系维系和政权统治下的社会。所以,生产关系亦即社会经济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或经济制度。在经济基础之上,又竖立着与这种现实基础相适应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因此,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33过程,同时也使一定的生产方式同各种社会形态、活动和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旧的生产关系就会落后于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甚至变成生产力的侄桔,于是便会导致革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进而推动整个上层建筑的变革。显然,当代政治经济学开展对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的研究,势必会涉及到社会经济制度的研究,并且可以形成对一切革命发生、社会变革的深刻认识。经济制度是一种比较稳定和社会总和性质的经济关系。一定的经济制度又表现为某些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从资源配置看,经济体制有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产品经济)等类型;从社会属性讲,各种配置方式又总是具体地与某种社会制度相结合。资源配置方式本身没有姓“资”姓“社”的区别,而经济体制却必然要同一定的经济制度相结合。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同时,由于一个好的经济体制,可以促进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体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经济体制改革,可以提高经济制度表现形式的科学水平。因此我们说,中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应该有助于这种改革的健康推进。以上我们简要概述了当代政治经济学的三个层次基本范畴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进一步廓清。因为,只有通过对以上三层次范畴的研究,才能达到对当代社会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关系的具体认识。反之,就当代社会来说,最终都归结到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这个主题对象中。在这个意义说,当代政治经济学,就是要从上述三个基本范畴层次上,展开对当代社会商品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关系的深入剖析。

 

(二)当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当代政治经济学基本上是以当代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和内在关系,作为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以本书的组合说,大体包括四个子系统。

 

第一个子系统:商品生产和资本运动体系。

 

这主要是第一篇到第三篇的九章。包括有:商品、货币、价值规律、资本形成和价值增值、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利润、个别资本再生产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等内容。从内部关系来说,这个子系统以对一般商品生产及其规律的认识为起点,进而深入到资本生产及其运动的分析,最后归结到了资本的再生产,形成了对商品生产和资本运动全过程的研究。贯穿这个子系统的中心线索是,商品生产及其价值增值规律。在这里,资本和剩余价值成为商品生产的一般范畴。现代意义的商品生产是一种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为卖而生产、以“赚钱”为直接目的,都是资本的生产,即使用价值生产与价值生产、价值生产与价值增值相统一的生产。“剩余价值”作为存在于商品经济中的参与商品生产的人们所创造的超过他们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的表现,具有一般的性质。所以,商品生产及其价值增值规律,是认识现代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必须抓住的基本线索。

 

第二个子系统: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系。

 

市场经济作为发达的商品生产形态,具有复杂的经济关系和一整套运行机制,成为一种完整的经济体制。从大的方面看,这个体制和机制系统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即独立承担社会职责的经济主体结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按照这三大要素思路,本子系统从第四篇—第六篇,分别分析了市场经济主体、流通和34系、宏观调控三方面的内容。第四篇从市场经济主体特征入手,着重介绍了现代企业制度和主体的财产关系,并涉及了对主体社会结构整体作用的分析;第五篇由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出发,深入到市场运行机制的认识,接着侧重介绍了货币流通、金融市场、金融资本、金融体制等方面的知识;第六篇以宏观调控目标和模式为起点,重视了对宏观调控主要经济政策的介绍,并且分析了政府计划指导和经济监督等内容。通过这三篇的认识,给人们大体地勾画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轨迹和内在关系。

 

第三个子系统:社会经济利益分配和实现体系。

 

这个子系统包括第七、八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利益分配主要有:国民收入分配、剩余价值分配、个人收入分配。过去“两部分”组合时,常把剩余价值分配放在资本主义部分中讲,把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放在社会主义部分里。这没有科学性。因为不论何种社会,只要是市场经济,这三种分配都少不了。而且,这三种分配又是紧密相连的。剩余价值分配涉及内较多,尤其是地租问题比较复杂,所以,把地租和土地价格列为专章介绍。利益分配与利润实现直接联系在一起,后者主要包括生活消费和社会保障两方面。因而第八篇分两章介绍了这两方面的知识。

 

第四个子系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体系。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涉及内容很多。但考虑到政治经济学重点在于研究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对于部门经济学的内容一般不予涉及,故本书只列了三章,主要是:经济增长要素和规律、农村经济现代化、对外经济关系。这个系统内容并不多,却也是当代政治经济学框架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以上四个子系统之后,本书还用一章的篇幅写了全书的“跋”,集中分析了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如前所说,从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讲,本书尽量避免人为地扩大姓“资”姓“社”的痕35打破了传统的两大块分割体系。但是,这并非是说经济发展可以完全脱离社会历史的趋势。事实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瓜分世界造成国际经济争夺和战争发生,社会主义在自身探索中不断地推进改革,这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应该有助于人们对这三大历史趋势的认识,也把这些趋势的归结,作为全书的总结。这样,再加上全书前面的“序”,与四个子系统相衔接,便构成了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框架。

 

三、当代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与以上理论体系的创新相联系,当代政治经济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始终把生产力作为基本出发点

 

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资本论》的骨胳即是“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他并且指出,只有坚持这种认识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根本观点上,“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列宁选集》第1卷第8一10页)列宁清楚地告诉我们:“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是乌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然而如前已述,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人们抽象地讲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研究中,以既定的所有制形式作为出发点,空谈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并以这些“基本特征”为标准,鉴别是非,规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关系,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当代政治经济学恢复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研究方法。首先,它确认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活动,是第一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生产力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它把生产力标准作为鉴别是非得失的标准,即主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的标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页)。再次,在理论沐系上,它冲破“两部分”的框架,重新将“商品”这个现代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细胞,作为全部研究的起点,把商品生产进行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及其关系的分析贯彻始终,从而也保证了以生产力作为基本出发点的真正贯彻。

 

(二)坚持以经济一般为主

 

正确认识经济特殊经济一般,是指存在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共同点”,即共有的形式或关系等一般性特征。它不是一个社会所独有,而是存在于两个以上社会之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则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这种历史上的共有性,表明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继承性。可以说,现代社会的一切文明,都是借助于对人类历史上各种进步成果的不断吸收和借鉴而形成的。没有经济一般的存在,就没有现代文明。在一段时间中,政治经济学在对经济社会的认识上,往往是只讲特殊(每个社会的独有特征),不讲一般,用特殊代替或否认一般。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总是简单地把二者对立起来,只强调后者对前者的否定,不承认后者对前者的继承,结果是把许多曾产生或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即仍可被社会主义社会采用的东西,都当作“资本主义”而加以批判和否定。其典型表现是,对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持歧视和排斥态度。36当代政治经济学,主张以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就是认为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在整个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规律上,都具有一般性。这不仅突出了对经济一般的研究,而且把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由原来某一部位,某一形式、某一层次,推进到了整体或完整形态上,从而形成了对它的系统化研究。同时,当代政治经济学又在两个方面注意了对经济特殊问题的恰当说明。一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或经济活动中,确有本质区别的地方,都在有关章节中予以明确指出;二是在全书结论部分,借助全书经济运行的分析,对历史发展主要趋势,作了集中性归纳和论证。总之,坚持以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研究为主,同时正确认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的特殊性质,是当代政治经济学的又一特点。

 

(三)突出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结合

 

现阶段的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改革需要经济理论,经济理论也必须反映改革的要求和成果。为此,当代政治经济学十分重视了同经济改革的结合。首先,当代政治经济学关于研究对象、基本范畴、理论框架的选择,都是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相一致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这个目标模式的理性化认识。其次,当代政治经济学大量吸收了改革以来经济理论探索的最新成果。比如,在商品问题上,吸收了无形商品的认定;在货币分析中,采纳了广义货币的看法,并具体介绍了货币的多种形态及其新关系;在资本认识上,确认了资本的一般性质,改革了传统社会主义政经研究中把利润说成“剩余劳动”而不认为是资本增值的看法。再次,当代政治经济学注重了对改革中所需新知识,尤其是带有一定操作性知识的充实。比如,对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体系完善和宏观调控政策手段运用等方面,都充实了不少新知识。

 

(四)恰当把握同相关学科的外延界限

 

当代政治经济学在总体上仍然以理论经济学的内容为研究的重点,突出对当代社会经济活动主要特征,本质关系和运行基本规律及其机制的研究,继续保持了以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发展的经济运行过程顺序和微观与宏观相统一,国家、企业、居民多层次主体相互作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格局。同时注意克服传统研究中,从概念来到概念去,只搞抽象定性研究的弊病,适当地充实某些实证性研究,重视了同各种部门经济学的衔接。这样,既保证了自身研究外延界限的清晰和学科的独立性,又丰富了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增强了其作为多种经济学科基础知识和指导理论的性能。



本文编号:8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8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