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南京政府国民大会制度的运行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4-03-09 06:48
  宪政作为近代中国极为突出的政治理想,长期以来牵系着国人太多的热情与期望。从清末预备立宪开始,宪政便为中国历届政府所标榜,并被视之为求得国家富强的不二法门。中华民国时期,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政建设在中国宪政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国民大会作为孙中山“五权宪制”中的一个核心机构,被赋予了代表人民行使政权、监督政府治权运作的职能。国民大会制度的设想是孙中山宪政理论中的“人民有权”原则在中央制度的体现,虽然该制度设想有很多不完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它是在“人民有权原则、以权制能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设想、布置的。 国民政府在制宪时继承了孙中山的国民大会思想,制宪国民大会的召开是走向宪政的一个重要步骤。国民党南京政府抗战前所做的宪政准备,主要是制定并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五·五宪草》,同时筹备召开制宪国大,号召各地选举制宪国大代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战时特殊环境导致国民大会无法按预定日期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不得不向后推延。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国民党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商讨建国事宜。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时的历...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选题意义与研究状况
二、 基本资料情况
三、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四、 论文的创新与突破 第一章 孙中山的政权理论与国民大会设想
第一节 孙中山的政权理论
    一、 五权宪法与建国程序三阶段
    二、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孙中山关于国民大会制度的设想
    一、 孙中山关于国民大会制度的提出与发展
    二、 孙中山关于国民大会制度的设想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南京政府训政与抗战前的宪政准备
第一节 国民会议通过训政时期约法
    一、 国民会议与训政约法的制定与通过
    二、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与党国体制
第二节 抗战前的宪政准备
    一、 《五·五宪草》的制定与公布
    二、 制宪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第三章 宪政运动与政协决议
第一节 国民参政会与 1939 至 1940 年的宪政运动
    一、 各党派联合抗日与国民参政会
    二、 第一次宪政运动
第二节 第二次宪政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政府主张
    一、 第二次宪政运动的兴起
    二、 中国共产党的联合政府主张
第三节 政协会议与时代潮流
    一、 抗战结束后的政治局势与各方面主张
    二、 政协会议关于国民大会的讨论与斗争 第四章 制宪国大与 1946 年宪法
第一节 国民党宣布单方面召开制宪国大
    一、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推翻政协决议
    二、 国民党宣布单方面召开制宪国大
第二节 制宪国大与 1946 年宪法
    一、 制宪国大的召开与宪法讨论
    二、 1946 年宪法之评析 第五章 行宪国民大会与总统、副总统选举
第一节 行宪国民大会代表与立监委选举
    一、 国民党行宪与“戡乱”并行的决策
    二、 行宪国大代表及立委、监委选举
第二节 总统、副总统选举与行宪政府组成
    一、 总统选举
    二、 副总统选举
    三、 行宪政府的组成 第六章 南京政府崩溃与国民大会的演变
第一节 “戡乱”与南京政府的崩溃
    一、 “戡乱”与“党治”的回归
    二、 南京政府的崩溃
第二节 国民大会制度的演变与结束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923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923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