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融资融券主要研究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5-02-19 23:11

李程妮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2010331日,中国的融资融券业务已经正式开展。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建立,不管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它的建立都将给资本市场带来重大、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目前在融资融券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期待更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融资融券;文献

融资融券这一交易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发达国家通行的交易制度。在中国,从20066月开始,经过将近四年的积极筹备,中国证监会终于于2010331日审慎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是一种证券的信用交易,或者说保证金交易、垫头交易,是指投资者只需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交付一定价值的证券,就可以借入资金买入证券或者借入证券卖出,前者称为“买空”,后者称为“卖空”。主要有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和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我国现阶段的融资融券交易,就是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或借入上市证券卖出的行为。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的文献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研究主要侧重两方面。

1)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保证金比例与证券市场及股价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大致有三种观点。

a.保证金比例的调整和股市波动之间没有显著关系。Douglas (1969)Schwert (1989), Hsieh & Miller (1990)等均研究发现保证金比例的调整和股市波动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b.保证金比例的调整和股市波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Largay (1973)通过对1968-1969年间Fed调整保证金比例100%前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的股价及成交量的变化进行研究,认为保证金比例的调整和股市波动之间正相关。

c.保证金比例的调整和股市波动之间负相关。Hardouvelis (1988)发现保证金比率与市场波动性存在负向关系,并在1990 Hardouvelis1990)和1995Hardouvelis1995)又再次证明这种负相关关系;Ma (1993)Hsu (1996)通过对1985-19901981-1991年间台湾市场的保证金比例和股市波动性进行研究,也发现存在负相关;Ackert & Athanassakos2005)也获得同样的结论。

2)对融券业务是否会加大股价波动进行研究。

Diether(2009) 认为融券业务并不会使股价加速下跌,反而会降低股价的波动;Charoenrook & Daouk (2005)Joyce Hsieh等(2010)也发现融券业务不仅会降低股价的波动,还能提高流动性。但是相反地,Chang(2007)研究却发现融券业务会加速股价波动。

2.2  国内文献综述

    在国内,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才刚刚开展,,目前对于融资融券问题的研究还很少。几乎所有的文献都主要是对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交易制度角度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和控制。如吕鸿(2010)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的主要风险,认为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着杠杆交易、强制平仓以及监管风险;郭喜梅(2010)从融资融券业务的交易特点上,分析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并认为应在实证基础上,从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方面控制风险。  

2)从交易主体角度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曹慧娟、王晓帆(2010)等从证券公司的角度分析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和控制,认为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具有业务规模、客户信用、资金流动性等主要风险;顾明(2010)和吴作凤(2010)等对投资者面临的交易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融资融券业务中,投资者会承担损失放大、强制平仓、内幕交易等风险;李涓(2009)分别从投资者和券商两个角度分析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和防范措施;郑灿(2008),刘中文、李军(2007)等从经纪商、投资者、商业银行三个角度分析了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和防范措施;毕世强(2010),袁莉(2011)等从证券市场、券商、投资者三个不同的角度,结合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未来股市场在融资融券作用下可能产生的新的投资环境、盈利模式、投资策略进行了梳理;朱鸿粟(2011)从证券市场、证券公司、基金和投资者四个角度研究了融资融券业务的影响,并给出了风险和控制建议。

3)研究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和股价波动的影响。主要观点认为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抑制波动性。集中于两个层面。

a.理论层面:马司鼎,杨 箐(2011)从市场主体和证券市场两个视角分析融资融券的影响效应,认为融资融券交易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价格,完善价格发现功能有助于完善股价形成机制。

b.实证研究层面:龚红霞(2010),郑丹(2010)等利用香港市场数据对融券卖空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充分肯定了融券卖空能够起到平抑股价、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蔡笑(2010),杨德勇、吴琼(2011)等通过对上证证券市场研究,也得出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和发展会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抑制市场波动性的结论。

4)研究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武英芝(2011)针对融资融券具有的价格发现功能,从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融资融券价格发现功能的一些措施;廖士光(2011)利用沪深证券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确定与调整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的业务发展失衡,融资交易有助于提升标的证券的市场价格,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并提出完善融资融券价格发现功能的一些措施。

除此之外,还有夏云亭(2011)利用无套利原理研究了融资融券业务中的融券和认购权证的套利投资组合模型,利用两种工具的特点巧妙地锁定了未来的收益,避免了风险,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引入了买空和卖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获得以自有资金不可能实现的高收益率,但同时也承担了更高的风险。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文献的综述,可发现对于这一交易制度研究的未尽之处,有利于使更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使这一交易制度发展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 曹慧娟王晓帆.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的影响及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0(08)41

(06)47-48

(09)141-142

(07)78-79

67-76

经济纵横,2007(06)8-10

98-99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5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