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浅析我国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3-05 07:51

张龙枝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物流业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存在的问题较多,这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本文就目前我国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给我国物流服务提供一些可借之鉴。

关键词:中国物流;问题;对策

受国家十一五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等政策影响,我国物流业进入平稳快速增长时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介绍,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业保持了较快增长。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可达125万亿元和2.7万亿元,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双双实现了总量翻番,年均分别增长21%和16.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8%左右,可望比2005年降低0.3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达7%左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6%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但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对比,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何黎明指出,我国物流业目前还存在着五大问题需要解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竞争力不够强。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很大差距。

二、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物流网络完整性、协调性、配套性差,整体效率不高。物流企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三、不平衡性普遍。传统物流服务供大于求,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能力不足;沿海地区的物流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较慢;城市物流相对发达,农村物流相对落后;国际货物贸易发展很快,但服务贸易滞后;物流资源整合不足,物流业和相关产业互动性不强;应急物流、逆向物流和绿色物流等环节比较薄弱。

四、我国物流成本较高。各项物流要素普遍短缺,成本持续攀升,而物流服务价格的上升空间却很有限。多数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的状态下运行,发展后劲缺乏。衡量物流业运行效率的指标--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我国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达20%左右。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我国企业的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而美国的物流费用平均只占货价的10%-20%,最高为32%,英国平均为14.8%,最高为25%

五、是相关政策有待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具体政策落实不够,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尚未贯彻到具体的经济管理环节,现行体制设计和政策思路与物流业运作模式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五个问题,本文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决的对策。

一、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设备。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使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成果,使物流的全过程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大大缩短运作的时间,减小运作的成本,提高物流服务及产品销售的竞争力。从而增强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竞争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一物流要高效、合理运行,运用信息技术是关键。物流信息化为物流现代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使物流管理上了一个档次。二物流要自动化,要充分运用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等,来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行。三物流要网络化。网络化要求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和各组织内部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供应商、制造商和消费者,这样可做到物流全过程的实时控制。

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应该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并从宏观方面入手,制订出物流业发展的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改变目前我国物流业各部门互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或物流联盟。

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一体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一体化,将运输、仓储等相关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建立以物流为纽带的企业联盟,使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整体化和系统化。

五、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建立物流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成本效益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还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研究企业物流成本,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

建立有效的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评价指标必须是定量的、好懂的、有利于扬长避短、完全公开的等,评价必须特别抓住关键环节、能够增加经济效益、能够增进相互信任。

六、政府要加大落实相关政策的力度。在以后的政府行为中,政府要加大支持、引导和管理力度,制定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整体战略,加快物流业立法进程,规范行业管理和企业的自律行为,建立自由畅通、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从而促使我国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物流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愈来愈关注物流业的发展,并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或列为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目前情形下,我国更应积极努力探寻物流业的发展之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理.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骆温平第三方物流理论、操作与案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赵礼强,李一波. 第三方物流服务监控与绩效评价[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66-67. (end)

4」胡怀邦,郝渊晓等现代物流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5」、李二敏,我国中小企业加强物流管理的若干思路探讨  物流科技;200408

本文连接: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6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