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贵州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对策及措施

发布时间:2016-08-18 10:15

  本文关键词:织金县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2009年

贵州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对策及措施

王昌峰  张筑军  张美涛  

【摘要】:在分析贵州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相关经济社会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适应农民流动需要,创建农民工学校,构建农村劳动力城市后续教育培训体系等。

【作者单位】:
【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合同号:黔科合体R字(2006)4001号
【分类号】:F323.6
【正文快照】:

0引言由于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条件等原因,贵州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为低下,表现为文化水平低、市场意识弱、经营能力差以及掌握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非农技能少,制约着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诚克;[N];贵州日报;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丹;蔡承智;;贵州耕地资源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2 侯炬凯;;贵州粮食生产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3 杜慧莹;董宏林;金波;;生态足迹视角下西部可持续发展状态纵横向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4 尹婷婷;姚建;;西南地区资源环境及人地关系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5 窦金波;;贵州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演变轨迹及其原因解析——兼论贵州与全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6 张羽琼;;西部大开发:贵州教育发展的历史契机[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赵华;刘勇;金小麒;;贵州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任晓冬;黄明杰;;赤水河流域产业状况与综合流域管理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9 马国霞;赵学涛;於方;;“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大气污染减排绩效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10 赖景生;;西南农业结构变动的协调性问题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楚鹏;;贵州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涂妍;;黔中经济区发展与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费利平;李治邦;;大力开发贵州农村人力资源 促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致江;;统筹贵州城乡社会建设的历程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罗洪菊;;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运行困境探析——以贵州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姝霞;;生育文化转型对贵州生育率的影响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羽琼;;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贵州民族地区为重点[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杨柳;范成五;秦松;;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华;贵州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刘燕;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3 陈文福;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邢振东;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西部工业企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夏忠胜;集体林区森林善治的理论及其组成要素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宗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及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钟良晋;贵州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

3 李松;织金县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途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宁;贵州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玉鑫;贵州省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小儿肺炎诊疗状况与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韩云;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何飞;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陆艺;黔东南州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卢曰臣;贵州加工贸易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10 于泽;贵州省道路交通灾害成因分析与防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彪;李敬陶;;项羽故乡气象新——介绍宿迁市宿豫区实施“四全工程”提升劳务输出水平的经验[J];中国就业;2005年09期

2 王爱兵;;加快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J];山西农经;2005年06期

3 曾玉荣;周江梅;郑晓梅;徐慎娴;;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旭明;;农村劳动力素质决定创收能力[J];共产党人;2008年11期

5 龙科堤;;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选择[J];学习月刊;1994年06期

6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通知[J];浙江政报;2004年25期

7 阮艳平;袁翠松;;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李锋瑞;;甘肃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剩余劳力转移战略选择[J];开发研究;1990年02期

9 邵文革;;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策略——浙江省金华市个案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黄国清;周平良;彭真;;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峰;张筑军;张美涛;;贵州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对策及措施[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2 阳清周;王耀文;;积极发展大户经济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娄底市发展农村大户经济探析[A];统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兰根成;;浅析松阳县土地征用存在问题及对策[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李兴丽;江惠琼;冯璐;;实施星火计划 为云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5 孔祥会;;濮阳市饲料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王永平;杨永志;张美钧;梁岸钰;裴晓红;;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问题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7 季明川;;循环型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的思考[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陈新丁;;闽北笋竹加工的发展态势及对策[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文英;;福州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政;陈晓;;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登贵 张 磊;[N];楚雄日报(汉);2005年

2 朱必义;[N];新疆日报(汉);2007年

3 记者 周彰军 通讯员 周建梅;[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民进鞍山市委员会 发言人:市政协委员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孙飞;[N];鞍山日报;2011年

5 本报通讯员;[N];中国审计报;2008年

6 通讯员 罗世元;[N];常德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蒋文龙;[N];农民日报;2010年

8 蔡爱兰 唐群英;[N];湄洲日报;2009年

9 记者 赵永宏 通讯员 王建清;[N];大同日报;2008年

10 农渔综;[N];东方城乡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兆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尹小平;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孙贵珍;河北省农村信息贫困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潘弘图;福建农村现代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5 唐胜军;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志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李俊利;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赵承华;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周栋良;环洞庭湖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良凯;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萱;山西省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朱兵;云南省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4 冯稚进;云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马永祥;庆阳市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吕姝琦;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之凤;甘肃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敏;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吕朝阳;诸暨市农业结构演变及优化调整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赵敏;昆明地区鲜切花出口的障碍分析及解决方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织金县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6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96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