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地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达州市经开区总规为例

发布时间:2024-04-10 05:39
  山地,贡献着我国大部分的国土面积和生态资源,由于其特殊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山地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易遭破坏的特性。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的破坏所引发的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问题日趋严峻。而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化选择,是规避这些问题的根本。针对这样的问题,国内外的生态规划专家总结出了许多的方法,其中以生态适宜性评价最为常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是指在对一系列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其影响分值,并根据得出的分值结果判定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再根据其适宜性结果,来综合性的选择城市建设用地。但是,当前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生态因子的选择、逻辑规则的制定上多呈现为平面化,缺乏对山地城市多维化利用方式的考虑,在指导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文聚焦于山地城市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从指标选取、分析方法、评价单元等方面入手,试图总结出适合于我国山地城市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本文采用了背景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实例研究的研究构架。首先,背景研究是在对国内外生态适宜性评价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前人的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的方向,发现当前的生态适宜性评价...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地矛盾突出---山地城市建设必须在“限制中出巨匠”
        1.1.2 平面化的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山地城市应用中的局限
    1.2 研究意义与内容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2.1.1 国外的研究概况
        2.1.2 国内的研究概况
    2.2 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
        2.2.1“千层饼法”及其演化变形
        2.2.2 逻辑规则组合法
        2.2.3“1”和“0”的判断
    2.3 平面化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山地城市的应用
        2.3.1 山地生态要素的选取
        2.3.2 山地生态要素的分析方法
        2.3.3 山地生态要素权重的1和 0 判断
    2.4 小结
3 以问题为导向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理论研究
    3.1 平面化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失效的根本原因
        3.1.1 当前的平面叠加方法没有体现生态因子相关关系
        3.1.2 对主导生态要素的强化失效
        3.1.3 缺乏独立封闭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单元
    3.2 主导要素的强化问题解读
        3.2.1 山地城市的主导生态要素:山和水
        3.2.2 当前对“山”界定的缺失
        3.2.3 当前对“水”界定的缺失
    3.3 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探索
        3.3.1 相对高程因子相关关系探索
        3.3.2 坡度因子相关关系探索
        3.3.3 水系因子相关关系探索
    3.4 小结
4 基于小流域的山地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构建
    4.1 小流域:山地城市生态适宜性评价单元
        4.1.1 作为生态系统单元的小流域
        4.1.2 小流域内的山、水主导生态关系
        4.1.3 小流域与城市空间分区体系
    4.2 基于小流域的山地城市水系重构
        4.2.1 对“水”的界定
        4.2.2 自然流域层次划分法
        4.2.3 城市中小流域单元的层次划分方法
        4.2.4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地城市城市水系重构
    4.3 基于水系的山地城市山体维育格局构建
        4.3.1 对“山”的界定
        4.3.2 基于因子相关关系的阈值确定
        4.3.3 地貌基本形态分类
        4.3.4 结合地貌分类及水系格局,判断需保留的山体
    4.4 小结
5 实例研究—以达州市经开区总规为例
    5.1 研究区域概况
        5.1.1 现状自然条件分析
        5.1.2 现状社会经济情况
        5.1.3 现状建设情况及问题分析
    5.2 基于小流域的城市水系重构
        5.2.1 流域概况
        5.2.2 建立水文模型
        5.2.3 水系格局构建
    5.3 基于水系的山体维育格局构建
        5.3.1 地貌基本形态分类
        5.3.2 遵循地貌基本形态的建设适宜性评价
        5.3.3 多维契合与已建要素修正
    5.4 规划结果
6 结语
    6.1 结论与展望
    6.2 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950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950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