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2 16: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采取了局部渐进式的发展战略,导致整体经济的同质性逐渐被区域差异性所替代,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区域非对称效应,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与预定的宏观政策目标相背离的政策效果。因此,在经济金融二元结构的新背景下,探讨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少数实证也仅仅验证了区域效应的存在性而已。而本文则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为切入点,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条线出发,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传导情况,并进一步对区域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异同作了剖析与比较,从而对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性的形成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本文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包括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以及培育多层次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等对策建议,在坚持货币政策统一性的大前提下,致力于缩小各地区经济与金融的发展差距,为改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创造良好的环境。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
2 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差异性的理论基础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1.1 最优货币区理论概述
        2.1.2 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2.1.3 最优货币区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2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2.2.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
        2.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2.2.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的回顾
    2.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差异性的研究内容
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差异性的实证检验
    3.1 变量选取和数据分类说明
        3.1.1 变量选取
        3.1.2 数据分类
    3.2 检验模型与检验方法
        3.2.1 单位根检验
        3.2.2 协整检验
        3.2.3 GRANGER 因果检验
        3.2.4 脉冲响应函数
    3.3 实证检验
        3.3.1 单位根检验
        3.3.2 协整检验
        3.3.3 GRANGER 因果检验
        3.3.4 脉冲响应函数
    3.4 实证检验的结论
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区域差异性分析
    4.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性分析
        4.1.1 历史沿革
        4.1.2 信贷渠道现状
        4.1.3 货币渠道现状
    4.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力的区域影响因素分析
        4.2.1 区域产业结构比较
        4.2.2 区域金融结构比较
        4.2.3 区域企业结构比较
    4.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中的问题
        4.3.1 金融机构的问题
        4.3.2 企业与居民的问题
        4.3.3 金融市场的问题
5 改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实施效应的对策建议
    5.1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5.2 构建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
        5.2.1 在欠发达地区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
        5.2.2 在欠发达地区组建区域性金融机构
        5.2.3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进入欠发达地区
    5.3 培育多层次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5.3.1 在欠发达地区建立证券交易中心和场外交易市场
        5.3.2 在欠发达地区强化债券市场建设
        5.3.3 在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5.4 加强欠发达地区征信体系建设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十一五”我国(大陆)区域划分的具体设想
附录2: 1985-2006 各区域GDP、M2 和Loan 的对数值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17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917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8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