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贵州工业发展与山地经济模式转变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5-04-07 14:29


【摘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和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等原因,贵州经济水平依然落后,与全国差距仍然很大,而导致贵州经济落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贵州工业化进程缓慢。2010年10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这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明了方向,之后国发2号文件的发布又进一步为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走不走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而是如何找到符合贵州省情实际的工业化路子,以加快贵州工业化进程的问题。贵州要想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着力破解“山地经济”难题,走出一条立足山地经济发展现代工业的新路子。贵州具有的典型山地经济特征,对发展工业既有不利的影响,也有有利的影响。由于没有平原,贵州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所需要的土地条件,难以形成工业发展所需要的集聚效应;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工业化的发展基础;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物流成本非常高,也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上以低成本参与竞争。但贵州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能源与矿产资源组合良好,发展能源、原材料以及相关的加工业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目前,贵州走的是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化模式。一般而言,重工业化是许多国家实现工业化普遍选择的发展战略。然而经验表明,工业化进程不能只注重重工业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的成长,这样的工业化难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持久动力,另外,发展重工业占用资金多,回转周期较长。所以,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单独依靠这种模式缺乏后劲,并非长远之策,很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贵州在继续依托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的同时,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轻工业发展,同时还应合理承接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好来料加工业。根据以上模式转变的需要,本文从原材料、市场、资本、劳动力和科技等五个方面对贵州转变山地经济模式、发展工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上述五个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有以下3个创新点:(1)山地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业化基础不如平原经济,应当以开发丰富的山地资源作为其现实的工业化起点。(2)影响山地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原材料、市场、资本、劳动力和科技,要立足山地经济推进工业化,必须转变山地经济模式,破除这些因素的制约。(3)贵州推进工业化与山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相关性。一方面,贵州推进工业化必将改变现有山地经济模式,同时,贵州推进工业化也要求打破现有山地经济模式。本文为贵州破解“山地经济”难题,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对于寻找符合贵州省情实际的工业化路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由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目前尚不多,本文更多地是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为其他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工业化,山地经济,山地经济模式,相关性,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学论文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贵州经济社会虽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与全国经济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且有不断拉大的趋势,造成贵州经济落后的最主要原因无疑是工业化落后,典型的山地经济特征是困扰贵州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贵州应突破现存的经济发展困境,找到一条适合山地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原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在阐述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三化”同步时,也特别提到了要“加快构建符合喀斯特地区实际和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山地现代农业体系。”山地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指以山地为载体,以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部门为主的经济系统。1其具有以下特点:主要存在于山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不同,但又存在交叉;一般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交通封闭,信息交流不畅,经济开放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不高,有些地方还存在“牛耕人种”;劳动力素质偏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一般经验表明,山区发展相比平原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较慢,但瑞士、日本、德国等国以及我国的广东、内蒙古等地区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科学规划山区发展,适时转变山地经济发展模式,山区工业化水平很可能取得巨大成就,赶上甚至超越平原地区的水平。贵州推进工业化必须打破现有山地经济模式,找出影响山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实现贵州山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后发优势论的创立者格申克龙为分析后进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颇有说服力的理论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后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所验证。山地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后发优势理论为落后山地如何结合自身潜在优势、发挥自身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认为,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占支配地位的山地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必须正确解决好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马丁认为瑞士是个资源匮乏的山地国家,但瑞士又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其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和结合本国的地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把产业建立在发展高、精、尖的工业基础上,开创了一套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马丁,1994 年)。从 1997—2001 年,Mountain Agenda 相继完成了《世界山地—山区发展的基本方面》,《世界山地—21 世纪的水塔》,《世界山地—森林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山地—旅游与山地可持续发展》,《世界山地—21 世纪的挑战》,《世界山地—山地、能源与运输》等系列研究报告,对世界山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做了全球性概括。显然,对山地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实施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势在必行。随着人们不断深入的认识到山地的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正确开发与保护山地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联合国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共同出资下,国际山地学会(IMS)于 1980 年正式成立。该学会的宗旨是“为谋取人类福利和山地环境与资源开发之间的良好平衡而奋斗”,并组织国际间山地研究合作,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山地资源做出贡献;推动综合性、多学科的山地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推广山区经济发展的一切科研成果。在联合国大学和国际山地学会的推动和支持下,国际山地学术刊物《山地研究与发展》于 1981 年正式创办。
………


2 工业化与山地经济的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对工业化定义的表述形式较多,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张培刚将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革的过程。”22)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生产手段从以手工劳动为主向以采用机器为主的发展过程,也是国民经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3)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过程,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工具、技术装备和原材料,为人们提供日用工业品。4)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特点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本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由低级向高级演变。5)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6)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说到工业化,人们很容易片面的理解为优先发展工业,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实际上,这样理解工业化是有失偏颇的。工业化不但需要把工业发展成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将发展工业的经验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能把工业发展简单的等同于工业化,因为工业化的过程不是独立的,不单是工业发展,而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协同发展。
…….


2.2 相关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776 年亚当.斯密在其经典巨著《国富论》中提出绝对成本理论,有关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开始逐步进入经济学界的视野。1817 年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比较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和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和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战略在本质上是着眼于在国际经济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起与自己资源匹配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但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存在许多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局限就是该理论里仅有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因此,在多种要素存在的情形下,该理论在解释比较优势来源时就会产生困难。20 世纪初开始,国际贸易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一直是近代比较优势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赫克歇尔和俄林等人。1919 年,赫克歇尔在其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第一次提出了要素价格均等理论,并研讨了国际要素禀赋差异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他指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出口或使用本国相对丰富的要素资源生产产品,因此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发生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他还指出,如果不考虑地区空间分布,则使用相同要素和技术的产业会获取相同的回报。后来,赫克歇尔的学生俄林,对其的贸易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考察了贸易格局的同时,考察了贸易的经济效应问题,并以其老师的理论为基础,重新表述了 H-0 理论。1933 年,哈伯勒摒弃李嘉图模型中的成本不变假定,发展到成本递增的情形,这对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3贵州的山地经济特征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11
3.1 贵州山地经济的资源现状及发展特征........11
3.1.1 贵州山地经济的资源现状.......11
3.1.2 贵州山地经济发展的特征.......12
3.2 贵州工业化进程、现状及发展趋势............12
3.2.1 贵州工业化进程及现状...........12
3.2.2 贵州推进工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5
3.3 贵州山地经济特征对工业化的影响分析....17
3.3.1 贵州山地经济特征对工业化的不利影响..........17
3.3.2 贵州山地经济特征对工业化的有利影响..........18
4 贵州发展工业与山地经济模式的关系分析............19
4.1 贵州推进工业发展与山地经济模式转变的关系..........19
4.2 贵州推进工业发展对山地经济模式的选择.........27
5 贵州转变山地经济模式发展工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30
5.1 原材料......30
5.2 市场..........30
5.3 资本..........33
5.4 劳动力......34
5.5 科技..........37


6 贵州立足山地经济发展工业的对策措施建议


6.1 原材料方面
针对特色优势资源能源,应科学分析市场需求,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覆盖面大、对人民增收效果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好现有优势资源能源。把市场需求和贵州优势结合起来,要下功夫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当地的资源优势,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发既受市场欢迎、适销对路又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在充分了解贵州特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主导产业,延伸并完善产业链。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用市场经济方式预测发展趋势,重点关注现有的特色产业,增强产业间的关联度和相互配套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优势能源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体系。根据贵州农业发展的实际和特点,为加快贵州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应紧扣特色化、高效化,应依托资源环境的优势和特点,面向国内外市场,按照“产业发展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发展目标,努力构建符合贵州发展实际的产业体系。将工业化方式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努力提升农业规模化程度,建立现代化的山地农业体系。依托贵州资源优势,让农民直接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提升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空间,努力实现产品的增值,随着农产品生产特色和规模的形成,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贵州工业发展与山地经济模式转变相关性研究


………

 


结论


贵州省一直以来,对科技创新的改革不断深化,科技投入的领域也不断拓宽,科技创新投入主体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财政投入为主转变为由民间资本和财政共同投入的格局,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财政投入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因此,首先应该逐渐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在加强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去。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财政收入,为进一步科研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在加强科技创新投入的同时,应加强对科技创新经费的监管,确保科研经费的充分合理使用,并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于经济社会建设之中。依据贵州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及重点科研任务,建设一批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开放实验室为主体,硬件设备先进、软件配置齐全、人员水平较高的“贵州省高新技术高地”,使其成为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贵州省高校资源,开办科技人才创业园区,视情况可一次给予一定金额的创业经费,并优先给予贷款贴息、担保等优惠;采取校企、研企、校研联合等办法,根据重要产业、行业的需要,在有条件的企业和科技园区建立若干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的工作站,进入工作站承担科研任务的博士、硕士除继续享受研究生生活补助外,可以从项目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生活补贴。
…………

参考文献:

[1] 秦成逊,王杰.  西部地区基于生态文明的山地经济发展研究[J]. 生态经济2012(10)
[2] 赵普.  贵州立足山地经济发展工业的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J]. 学术论坛2012(09)
[3] 谢健.  小型生态工业园区:东部发达四省欠发达山区工业化的模式选择[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03)
[4] 栗战书.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为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J]. 当代贵州2010(21)
[5] 乔爱书.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安徽山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 理论建设2009(06)
[6] 张宜松,江峰.  重庆山地经济发展探析[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7] 史兹国,唐德善.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以高淳武家嘴为例[J]. 农业经济2008(12)
[8] 江晓波.  中国山地范围界定的初步意见[J]. 山地学报2008(02)



本文编号:19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9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