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努力建设中原经济区

发布时间:2015-03-10 20:12

摘 要: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河南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来,在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时期,为了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真抓实干、务实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愚公移山精神,中原经济区

“解放思想、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开拓创新”是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河南人民实现崛起、再创辉煌的强大动力,河南省委、省政府也将愚公移山精神确立为中原崛起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2011年9月28号,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而当前“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尚未破解,这是摆在河南人民面前的新的“四座大山”。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移除新的“四座大山”,必须要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一、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
  解放思想是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来讲,就是要坚持“三化”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记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
1、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三化”协调的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在全国的发展版图上似乎一直处于洼地,河南发展滞后,不但不利于河南人民的福祉,更重要的是影响全国人民在2020年之前整体奔小康的步伐,因此急需寻找一种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省积极探索,提出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三化”协调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相互掣肘,制约发展的状态。这种提法,符合中央的战略决策,符合河南的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2、解放思想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整个“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主线和重要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与改革开放的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调整转型为主线,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由低级经济结构到高级经济结构,由单纯的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转变,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解放思想就是要牢记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
建设中原经济区,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党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相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形成各项事业相辅相成、共同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努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二、要坚忍不拔,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愚公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这种意识。它是我们促进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精神力量。
1、坚忍不拔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决心,对成就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南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产千亿斤,土地实现占补平衡,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五年彰显优势 十年实现崛起”的战略目标。目前,在确保了“两不牺牲”的前提下,河南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了1.8个百分点,2011年底达到40.6%。现代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破解“三农”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因此,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征程中,我们必须树立起加快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坚定信念,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充满信心和决心。
  2、坚忍不拔必须有知难而上的气概
  困难是成就事业的拦路虎。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知难而上积极地开动脑筋,寻找思路,想尽一切可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实践也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林州地处太行山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十分不便。但是林州人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极等待,而是知难而上,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改天换地。征服自然,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奏响了重新安排林州河山的命运交响曲。他们吃大苦、耐大劳,用自己的双手,一锤锤、一钎钎、一镐镐,顶酷暑、冒严寒,一身志气、浑身是胆。在荒蛮险峻的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修建了长达 1500公里的 “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奇迹。这就好比在硝烟纷飞的战场上和敌人拼杀一样,狭路相逢,勇者胜!否则,遇到困难时,就会束手无策,无法行之有效地克服、解决、战胜困难。
  3、坚忍不拔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
  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就如同登山一样。只有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理想的顶峰。无数事实证明: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缺乏耐心、缺乏韧性、心气浮躁,就无法取得事业的成功。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一个长时期的奋斗过程。我们特别需要克服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心态。一张蓝图,一届接着一届绘;一个目标,一代接着一代去实现;一个接力棒,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只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忍不拔、一往无前,勇敢面对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要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
  愚公移山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举,充分体现了敢于改变传统生存方式的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动力。
  1、开拓创新必须打破僵化摆脱束缚
  开拓创新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有效支撑。搞好经济区建设,有赖于我们在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土地开发利用、行政管理和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要继续破除由于受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的影响,河南一些人的思想观念里严重存在的小富即满、小进即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安土重迁的小农意识,严重存在的不愿冒险、不愿冒尖的中庸意识,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在产业支撑方面,突破传统经济结构对我们的观念束缚,突破经济发展的传统的“路径依赖”,走出“干我们熟悉的”、“干我们会干的”、“干我们能干的”产业选择困境。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而言之,要在全社会形成热衷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思想氛围。
  2、开拓创新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我们面对着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兴衰存亡。创新与机遇密不可分,创新意识与机遇意识紧密相连。在一个节奏快捷、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能不能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机遇,是能否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不能一般地去“抓”机遇,而应当去“抢”机遇。对河南来说,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原经济区为加快发展、实现崛起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载体和平台。当前,中部地区承转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央对河南的发展寄予厚望。国家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活力竞相迸发,政策、资金、市场等各类要素汇聚,中部崛起的优势持续放大。另外,河南自身具备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农业优势、基础优势、后发优势等这些都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变,乘势而上。
  3、开拓创新必须敢想敢闯先行先试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需要我们超前思维、敢想敢闯,先行先试。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还没有破解,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大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直面体制机制问题,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形成突破,加快形成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闯”和“试”,破除一切有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条条框框,释放一切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潜能。
   四、要重在为民,让人民群众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
  愚公移走两座大山的目的是为了受到大山阻隔的所有人行路方便,是为了大家。从这个意义上讲,愚公具有朴素的为民意识,这也是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最终目的。
  1、重在为民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毛泽东思想的主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理论的本质是什么?让人民都富裕起来。“三个代表”代表的是什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什么?坚持以人为本。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原经济区建设说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重在为民就是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
     中原经济区建设从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的热情和干劲。群众的智慧是无限多的,群众的力量更是无穷大的。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已经拉开,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我们依然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形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只有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创造性激发出来,中原经济区建设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最终成为美好的现实。
  3、重在为民就是要做到发展惠及人民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把好群众思想的脉搏,以人民满意作为制定和贯彻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接受群众的裁决,符合人民利益要求的就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加以完善,不符合的就加以纠正;着力发展经济、为民造福,从人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在就业、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多下工夫。
   五、要强化责任,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
  愚公决心挖山,但是凭他90岁的年龄,连魁父这座小山丘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愚公作为全家人的“领导”,之所以这样做,说到底是对后人对未来的一种责任。
  1、强化责任就是要脚踏实地务实重干
  建设中原经济区,尤其需要务实精神。所谓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当今河南来说,坚持务实发展,就是准确把握省情,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历史趋势,尊重民众意愿,注重求实求效,一切都要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建设“务实河南”,破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瓶颈制约。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要靠脚踏实地地奋斗,立足于学,立足于实,立足于干,认真干好每一天,认真干好每一件事,干出一片新天地。
  2、强化责任就是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这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工作姿态提出新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对工作尽心尽责。作为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干工作,就要倾心投入,激情投入,有十分劲,决不使九分九。要全心全意干好工作,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无心无意。
  3、强化责任就是要毫不退缩勇于担当
  敢担当,就是在遇到难题、挑战时,不回避、不退缩,勇于承担起责任、担当起重担。敢担当是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精神境界的集中检验。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要勇于承担,敢于负责。出了事儿不能都往别人身上推,贪功诿过。百姓发出的呼声一定要负责任地答复,上级部署的任务一定要负责任地落实。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
  参考文献:
[1]田兆元,邱硕.愚公移山:20世纪的民族精神建构及其问题[M].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崔寿克.《愚公移山》与民族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6).
[3]水利建设要有愚公移山的毅力[N].人民日报,1957
      一10一31.

 

 



本文编号:17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7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c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