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技术经济分析与研究——以合肥市某小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12-10 19:30
  全球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的总量是十分有限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水资源短缺现状日益明显,而水体的污染无疑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中国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水扮演着很关键的角色,它甚至决定了一座城市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和用水主体之-必然担负着节约用水和寻求可替代水源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与水资源、环境保护三者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中水回用与海水淡化、远距离调水相比有着明显的经济优势,将生活污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达到某种水质标准的中水可回用于小区的日常冲厕、绿化、冲洗道路、洗车以及景观水补充等用途。对住宅小区的中水回用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实质,就是比较传统供水方案和分质供水方案的经济性。实践证明中水回用系统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蕴含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国内外中水回用的现状,通过建立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经济比较分析的评价模型,以合肥某小区为例,对两种不同供水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做了相关财务评价和影响因素的优化研究。本文共分为七章四个部...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水资源及其污染现状
        1.1.2 我国水资源短缺及其污染现状
        1.1.3 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1.2 国内外中水回用理论研究及其运用现状
        1.2.1 国外中水回用的理论研究概况
        1.2.2 国外中水回用现状
        1.2.3 国内中水回用的理论研究概况
        1.2.4 国内中水回用现状
    1.3 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模式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技术可行性分析与经济比较模型的建立
    2.1 相关概念
        2.1.1 中水
        2.1.2 中水回用系统分类
        2.1.3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组成
    2.2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技术可行性分析
        2.2.1 中水水源及其水质指标
        2.2.2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
        2.2.3 住宅小区中水处理技术
        2.2.4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途径与水量平衡
    2.3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经济比较分析模型
        2.3.1 经济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指标及参数
        2.3.2 两种供水方案的费用构成分析
        2.3.3 经济比较分析模型的建立
3 合肥某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经济比较分析
    3.1 小区基本概况
    3.2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设计
    3.3 小区水量平衡分析
        3.3.1 小区总用水量
        3.3.2 中水回用需求量
        3.3.3 中水原水需求量
        3.3.4 小区总排水量
    3.4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处理工艺
        3.4.1 处理工艺的选择
    3.5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经济比较分析
        3.5.1 项目总投资估算
        3.5.2 中水站日常运行成本
    3.6 两种供水方案的经济比较分析
4 合肥某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4.1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综合效益及其费用构成
        4.1.1 综合效益
        4.1.2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费用构成
    4.2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t)分析
    4.3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盈亏平衡点(BEP)分析
    4.4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净现值(NPV)分析
    4.5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净现值率(NPVR)分析
    4.6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内部收益率(IRR)分析
5 合肥某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优化研究
    5.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简介
    5.2 确定试验目的、因素及方案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因素
        5.2.3 实验方案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极差分析
        5.3.2 方差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73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3873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