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管期刊 > 北大核心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简介及投稿要求

发布时间:2014-07-07 15:4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由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教育科学版三本期刊组成。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期刊名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外文名称: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语言: 中文

类别: 出版,期刊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编辑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

创刊时间: 1983年

出版周期: 季刊

国内刊号: CN: 31-1007/G4

国际刊号: ISSN: 1000-5560

邮发代号: 4-395

定价: 14.00元/期;56.00元/年

出版地: 上海市

目录

 

教育科学版

哲学社会科学版

自然科学版展开

教育科学版

哲学社会科学版

自然科学版展开

编辑本段

教育科学版

 

期刊简介

收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已连续多次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等等单位确定为各类“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栏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我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以我校强大的教育科研力量为后盾,以全国各地及海外学者的支持为推动,坚持“学术性、权威性、探索性、应用性”的办刊原则,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方面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术风格。据有关机构统计,本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在学报类和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名列前茅。

宗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将本着“追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办刊理念和“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一以贯之地竭诚为我国学术进步服务,为学校科研发展服务,为校内外作者服务、为海内外读者服务。[2]

投稿须知

1 、网上投稿系统。请登陆本刊网页 ,点击“ 新版学报(教科版)网页”,进入作者投稿系统。作者第一次使用该系统时,需要注册。

2 、纸质稿件寄送。纸质稿件请直接寄送到本刊编辑部,通讯地址请见本刊版权页或查询本刊网站。纸质稿件应为打印稿,格式为 A4 纸、小四号仿宋体、 1 . 5 倍行距。

二、论文编排格式

l、作者署名 来稿中必须将作者姓名(笔名)署于篇名之下,请在各作者姓名的右上方加序号1、2……,并在圆括号内相对应地列明各位作者的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等内容。作者详细的通联地址、电话号码等,则请附在文末。

2.作者简介 来稿应在篇名页地脚处注明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出生地)、职称等内容,并以“作者简介”为标识。

3.摘要和关键词(1)来稿中必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关键词。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置于作者署名之下,正文之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则另用一页,附在文后。(2)中文摘要以200-300个字为宜,应以第三人称对文中观点进行概括和提炼,避免以“本文认为”、“作者指出”等类词语表述,也不需对文中观点进行评价。(3)英文摘要以80个左右单词为宜,既可与中文摘要对应地加以翻译,亦可概略地加以翻译。(4)中文关键词3-5个,尽量以《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应—一对应。

4.分类号 来稿应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标明分类号。若论文涉及多个主题,可列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分隔。分类号置于篇名下“摘要”、“关键调”之后,正文之前,并以“中图分类号”为标识。

5.基金项目 来稿如为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基金资助的成果,笔耕论文新浪博客,请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的名称、编号,并置于篇名页地脚处“作者简介’之前。

6.正文(1)来稿请交进打印稿;打印稿的格式为A4纸、小四号仿宋体、1.5倍行距。(2)文中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标点符号,数字书写和插图、表格的编排应当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7.注释 来稿中的注释应是对文章篇名、作者和文内某一特定内容所作的必要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以星号形式标明,置于篇名页地脚处“作者简介”之前;对文中特定内容的注释,以带圆圈的序号紧随需作注释处依次标明。注释的具体内容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 来稿中参考文献应采用顺序编码制,即紧随引文(直引、间引)的右上方,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起止页码;如属古籍则注明卷次篇名或章节等内容。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置于文末“注释”之后。[3]

 



本文编号:1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guanqikan/beidahexin/1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