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6-07-23 09:03

  本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 2015-11-09 发布:  

  2015年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5年9期

  【摘 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的“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实用型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所存在的课程体系与目标体系不符、课程体系与岗位需要相脱节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基于目标体系的动态变化需要,对应的课程体系的优化势在必行。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到资金投入、硬件设备不够完善、课程体系与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衔接不足等的影响,目前的教学质量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以终身教育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在遵循自身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内、外部资源,进而构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课程具有基础性、专业技能性、操作性等特点,在进行教学体系建设时,自然需要遵照这三个方面的定性,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完善和优化。
  一、遵从教学规律,完成基础课程升级
  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质量提升的主体。只有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情况,才能为学生设计并构建出符合其实际需要的基础课程。正如学校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培训及心理健康引导方面具有重要权责,只有真正建立起符合企业岗位职业技能、知识需要的教学协同机制,才能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一体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指基础知识、文化水准、理论等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作为相对定型、相对成熟、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基础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以尝试使用水平统测、教考分离的方式来提升教材规划和编制的水平及质量。因此,在基础性课程体系优化时,需要基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员的实际学习需要进行设计和构建,此类基础课程如政治、外语、法律、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文学、计算机等所包含的内容及教学标准,均需要以职业教育的层次和类型作为切入点,向高等教育方向进行转型。基础型课程在实践时,需要按照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来实施准确、科学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高中教学要求为基准,按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以提升学生学识水平、专业素养,并夯实专业基础等。
  二、适应岗位需求,完成专业课程优化
  专业性课程体系的优化可鼓励行业或者学校的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专业教材,或邀请教学水平较高的院校联合编写教材,要求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等。除基础性课程所需要的必须按照企业岗位设置的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优化同样需要遵从此项要求。在具体设计时,可融入职业教育的特性,面对行业、产业、岗位的要求尝试调整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在面向社会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优化需要坚持遵守开门办学、开放办学、适应社会需求、自觉研究的原则,以提升专业课程的社会适应力。在面向行业办学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优化需要立足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调整、开设、优化、更新专业设置,以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特色、区域特征及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对于岗位设置的需求,在主干核心课程等方面的设置,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优化必须立足产业和行业发展中岗位动态变化的情况,需要强调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紧密联系性,如将情境教学、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三者相结合,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按照岗位工艺、岗位的工作流程、岗位的与时俱进性等,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以做到课程体现教学,学用一致,知行统一,实践检验知识及知识指导实践。
  三、提升技能水平,完成拓展课程转型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特性决定了其教学所具有的极为明显的职业性,在具体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需要从一线岗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需要角度入手,着重强调一线岗位需要的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等的对应性教育。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需要以技能的培养和对应操作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因此,课程体系本身可与专业性考试相挂钩,尝试构建拓展型课程架构,以提升课程体系的质量。由此,在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统筹研究方面,可结合职业岗位和行业企业所需要的技能操作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安排相应的考核、教学、训练等。在技能操作方面,可使用课内知识和技能培训,,课外自练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练三者的统一,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除专业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课程体系调整还需要以教学目标体系的优化要求为基础,引入公司日常运作模式作为教学情境设置的基础,在鼓励和指引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上岗证书的自主考核的同时,引入企业人力部门、后勤部门等的设置方式,为学生培养全局观念,使学生不仅可以具有岗位需要的技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还可以进入管理层面实现岗位晋升。
  【参考文献】
  [1]闫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陈孟强.政府引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邓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分析[D].兰州:西北大学,2010.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5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75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