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7 20:04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保障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5年

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保障机制研究

刘欢  

【摘要】: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素质,培养了大批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招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职院校生源萎缩的状况,有利于农民工向产业技术工人转化。因而,怎样更好的保障注册入学招生的顺利进行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整个论文研究中,通过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方式。本研究选取江苏与山东的部分职业院校为调研地,调查的对象是高职院校以及高中的学校领导、招生办老师、任课教师、家长及学生。具体调查方式是:问卷法、访谈法以及参与式观察法。经过调查,在注册入学招生中存在注册条件受高考限制、宣传方式欠妥、学生选择范围受限、操作过程不规范以及“注册入学”遭质疑等问题。然后从法律政策、制度、环境三个方面入手,综合探讨了影响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的深层因素。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的相关监督性法律法规缺失,相关政策不完善;制度层面存在注册条件受限,监管不力;环境层面上社会、行业、家庭及学生对“注册入学”认识不足。结合调研实际情况,提出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的保障机制,一是法律政策保障。首先,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注册入学招生中管理者的责任、不断用以立法的形式解决注册入学招生的实际问题、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注册入学的意义,然后从招生宣传政策、招生公平政策方面提出注册入学招生的政策保障。二是制度保障。从建立相关注册入学制度、配套制度、招生监管制度提出注册入学招生的制度保障。三是从社会认知环境、行业认可环境、家庭及学生认同环境提出注册入学招生的环境保障。从社会层面,营造一个良好的注册入学的社会氛围有利于获得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的支持。企业也要对注册入学学生要加以认可,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要用公平的态度来考核注册入学学生,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劳动态度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从全面发展的眼光来正确的看待孩子注册入学的问题。不仅要重视孩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孩子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学生要加强对注册入学的认识,改变已有的旧观念,从“被选择”转变为“我选择”。注册入学保障机制不仅可以弥补现有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研究中的不足,也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该保障机制建立在实际的调查基础上,针对性较强,能够为注册入学的顺利进行和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7.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振东;;教育何以促进人的幸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黄艳芳;国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调节及其借鉴意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汪静;;德国职业教育法律体系保障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年05期

4 蔡方胜;;对成人高等教育实行预备生制的设想[J];北京成人教育;1986年11期

5 刘丽梅,陈树玉,杨健民;谈高校招生制度改革[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曾裕林;;成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何苗;;美、日、中三国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比较[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8 武玉升;;苦练内功:新形势下高职教师的必然选择[J];交通职业教育;2011年06期

9 孙健;;论“多元化”入学制度下的江苏省高职注册入学制度[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12期

10 杨如安;;学院制的内涵及其特性分析[J];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家荣,许心宏;过程即目的:对生存悲剧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李里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5 鲁卫东;;制度设计与实践的背离——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初探[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6 李晖;《剧谈录》及其作者史实考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章文军;;评尼采的超人学说[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8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房列曙;民国时期高校考试制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季爱民;罗龙祥;;本体论与人生价值:当代本体论研究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袁张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郭武;党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环境习惯法重生的三个基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杨丽婷;;“虚无主义”及其争辩:一种思想性的梳理[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臻;;后现代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后的感思(一)[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张春楼;吴静娜;;论库恩范式理论的创新价值[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卫红;;一体化课程评价策略研究[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4年

10 李隽;张玥红;;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探索[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徐继芳;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试卷的编制与成绩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倩;党员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程度与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超;当前我国考试舞弊现象社会透视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林丽萍;中国大陆学术期刊“麦当劳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江;浅议我国现行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6期

2 周嘉方;刘爱霞;;我国成人高等教育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成人高教学刊;2009年05期

3 任学强;;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方案设计[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4 郑小娟;吴庭万;尚琳琳;;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工作改革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潘建中;;工学结合结硕果,校企合作路漫漫——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3期

6 王梅;王英利;王世斌;;德国职业学校外部质量评价的内容与特点分析——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7 王琦;;管窥德国不同种类的职业教育机构类型以及各自的任务与作用[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余小波;;注册入学: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变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戚业国;论大学学院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10 廖世平;部分重点高校实行学院制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德广 孔祥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鸿燕;杨清德;;区域中职学校教师互培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年02期

2 胡国民;胡华;;健全社区工作者的保障机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3年09期

3 曹清华;李立芳;;应用型本科新型实验保障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36期

4 江俊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5 王湘敏;李新;;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周学鸿;;合理规划 面向未来——校舍维修改造长效保障机制的应对措施[J];甘肃教育;2006年21期

7 张振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13期

8 马海彦;;关于农民工工资权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9 王降汾;穆廷云;;试析提高教师创新素质的内在保障机制[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郝亚丽;;艺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机制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丽;黄阳全;丁志强;;加强保障机制 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欢;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惠红;广东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保障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马晓曦;“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4 吕蒙;研究型大学学生权力保障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关克章;船舶油污事故中清污费用的索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6 齐玉猛;深圳农行宝安支行排队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机构

>西南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相关作者

>关克章 >马晓曦

>李惠红 >刘欢

>吕蒙 >齐玉猛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生保障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2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62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