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第二届青运会女子排球俱乐部组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的攻防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03 14:47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是山西的发展机遇,太原首次承办大型综合运动会。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通过这次二青会上二传运动员的表现,来看山西本土青年排球运动员她们的技战术特点,提出相应发展性的对策。目的是更好的推动山西省女子排球事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山西队)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比赛中二传队员的攻防技术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能更好的从理论和数据视角提出指导发展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山西队二传队员的网口球、自我进攻意识低于其他球队。山西队把“五一”配备打出五个攻手的特色,让接应二传真正成为一名强有力的攻手。山西队二传队员7号黄雅雯更多是依靠两名主攻和接应二传的进攻来完成比赛,前后排均有,副攻进攻较少,有梯次但副攻相对进攻少,普遍只扣快球。在拦网失误上,山西队要优胜与江苏队、福建队和河北队。这更能显示出山西队二传队员拦网技巧卓著。江苏队的二传队员比山西队二传队员更善于防守。江苏队二传队员、福建队二传队员的总体实力要高于山西队二传队员,与比赛结果成正比。建议:1.教练员应对二传队员的预判、视野、思维、反应...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意义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二传队员在排球比赛中发球技术的研究
    2.2 排球比赛中二传技术的相关研究
        2.2.1 二传的观察能力
        2.2.2 二传的进攻能力
        2.2.3 二传隐蔽动作
        2.2.4 二传的临场应变力
        2.2.5 青少年二传技术的研究现状
    2.3 二传队员在排球比赛中拦网技术的研究
    2.4 排球比赛中扣球技术的研究
    2.5 排球比赛中攻防关系的研究
    2.6 关于排球攻防技术概念的界定
    2.7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比较分析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3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与分析
    4.1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各队女排二传队员非技术因素指标对比分析
        4.1.1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各队女排二传队员年龄特征的对比分析
        4.1.2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各队女排二传队员身高特征的对比分析
        4.1.3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各队女排二传队员拦网高度对比分析
    4.2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基本技术分析
        4.2.1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网前小球效果的分析
        4.2.2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拦网效果的分析
        4.2.3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发球效果的分析
        4.2.4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防守分析
    4.3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应用技术分析
        4.3.1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场上意识分析
        4.3.2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攻防技术分析
        4.3.3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临场应变力的分析
    4.4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各队女排二传队员进攻技术对比分析
        4.4.1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江苏女排二传进攻技术对比分析
        4.4.2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福建女排二传进攻技术对比分析
        4.4.3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河北女排二传进攻技术对比分析
        4.4.4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进攻技术对比研究
    4.5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各队女排二传队员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4.5.1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江苏女排二传防守效果的分析
        4.5.2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福建女排二传防守效果的分析
        4.5.3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与河北女排二传防守效果的分析
        4.5.4 山西队女排二传队员防守技术对比研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二传队员进攻性击球与组织进攻分析
        5.1.2 二传队员防守分析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本文编号:3806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806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8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