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6 20:01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却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表现在道德方面就是比较严重的道德失范,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的滋长,以权谋私、见利忘义、不讲诚信等行为成了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上纷繁复杂的局势和不良的社会现象势必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正处于人格发展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时期是道德情感迅速发展和日趋成熟的时期,是开始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准备独立走向社会的时期,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和较高的道德需要。大学生知识层次高、认知能力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将产生影响,所以正向的引导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总体而言,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的主流方向是积极健康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受西方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不讲诚信,恋爱观扭曲,人情意识淡薄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很多,新形势下更应该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动态进行重点关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基本评价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证分析法
        1.3.3 访谈法
        1.3.4 比较分析法
    1.4 创新点
        1.4.1 立意创新
        1.4.2 对策创新
第2章 道德失范的相关概念界定
    2.1 道德及道德失范
        2.1.1 道德
        2.1.2 失范
        2.1.3 道德规范与道德失范
    2.2 大学生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2.2.1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2.2.2 努力规范学习道德
        2.2.3 主动加强恋爱道德
        2.2.4 自觉维护网络道德
第3章 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基本状况调查
    3.1 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1.1 样本构成情况
        3.1.2 样本总体评价
    3.2 大学生道德失范状况的具体表现
        3.2.1 精神层面的迷茫
        3.2.2 社会公德的缺乏
        3.2.3 网络道德失范
        3.2.4 感情意识淡薄
第4章 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4.1 历史原因
        4.1.1 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不同特点
        4.1.2 多元传统文化碰撞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4.2 现实原因
        4.2.1 社会整体育人功能弱化
        4.2.2 学校德育功能的缺失
        4.2.3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
        4.2.4 大学生自身不重视道德建设
第5章 抑制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对策
    5.1 建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经济环境
        5.1.1 反思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负面影响
        5.1.2 社会阶层的合理性是道德规范的保障
        5.1.3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5.2 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政治环境
        5.2.1 政治清明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影响
        5.2.2 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
        5.2.3 建立健全道德失范的监督机制
    5.3 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5.3.1 创造能有效抑制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社会文化
        5.3.2 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规范的学校文化
        5.3.3 营造能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家庭文化
第6章 结论
    6.1 加强道德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6.2 加强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75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875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0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