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

发布时间:2016-09-29 20:02

  本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

发布日期: 2012-03-18 发布:  

  2010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0年第2期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任务是使师范生在毕业前得到基本训练,初步具备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尽快缩短从事教学工作的适应期。为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改革一直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总结“《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整体优化改革”研究项目的角度,论述了制定课程目标、确定内容标准、编写教材、进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为课程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材料。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65―0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学资源极大丰富,不但为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教学深化改革做好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而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在加强对现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提高的同时,也将把未来教师的职前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列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了适应未来教师岗位的要求,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以初步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但是在文献调研和实际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缺乏标准、随意性大
  全国大范围的开课竟没有一份权威的课程标准,能够检索到的寥寥几份“教学大纲”内容也不完整,不规范。因为没有统一的要求,造成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很大。[1]-[3]
  (2)目标不合理,内容结构有缺陷
  现有课程的教学目标有的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获得,有的倾向于“技术”的掌握,而关注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形成的目标才刚刚引起大家的注意。[4]-[9]
  在调研中,我们收集到100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材,体例大相径庭。有的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有的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有的甚至仍然停留在媒体技术阶段,用绝大部分篇幅介绍各种媒体的结构和使用,以促进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为主线的教材少之又少。[10]-[17]
  (3)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方法单一
  虽然有的学校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基于任务的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是为数不多。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完成作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公共课学生多、课时紧,有的学校的学生很少甚至从来不进行实践。[18][19]
  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多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最多参考学生的作业,而很少采用学生作品评价、学习过程评价的方法。[20]-[22]
  为了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全国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中申报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整体优化教学改革研究”子课题。课题研究从社会需求分析入手,首先制定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做出了说明和规定,对教学与评价提出了建议;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出版了新教材。随后用了三年的时间,对新教材从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到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进行了教与学的方式的全面改革和实践,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改革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课题研究的关键工作如下所述。
  
  一 制定课程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任务是使师范生在毕业前得到基本训练,初步具备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尽快缩短从事教学工作的适应期。因此,确定本课程的目标是制定课程标准首要工作。
  制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目标首先需要进行社会需求分析,知道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2003年10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在网上公布了《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试行)》(JJXHB101-2003),对所有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员: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以下简称技术素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全国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两个标准的发布,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未来教师(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社会的、岗位的需求,为制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目标提供了依据。
  1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试行)中有关教师的内容
  在《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试行)》中,教师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China for Teachers,简称SETC•T)中的“教师”是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分为专任教师(现在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实习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和未来教师(师范生及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三部分。对于教师来讲,技术素养是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必备条件。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对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标准中对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提出了基本要求,并对上述三类人员提出了用于培训和考核的绩效指标。[23]
  (1)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Ⅰ. 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Ⅱ. 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Ⅲ. 运用技术改进教与学的评价
  Ⅳ. 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绩效
  Ⅴ. 具有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和法规
  (2) 未来教师的绩效指标
  21世纪的未来教师(师范生及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该做到:
  ①初步掌握与教学过程相关的理论,了解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及教育技术对教学改革及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Ⅰ)
  ②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Ⅰ、Ⅱ、Ⅲ、Ⅳ)
  ③运用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初步评价各种信息及资源对教学的适用性,并学会选择哪些能够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信息和资源。(Ⅰ、Ⅱ、Ⅲ、Ⅳ)
  ④学会鉴别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支持学生的学习。(Ⅰ、Ⅱ、Ⅳ)
  ⑤了解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学会运用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Ⅰ、Ⅱ、Ⅲ、Ⅴ)
  ⑥了解课程标准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初步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Ⅰ、Ⅱ、Ⅳ)
  ⑦运用技术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Ⅱ、Ⅳ)
  ⑧在他人指导下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学会安全、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有效地进行教学。(Ⅰ、Ⅱ、Ⅳ、Ⅴ)
  ⑨运用技术与同伴、教师、专家及更大范围的人们进行交流与合作。(Ⅰ、Ⅱ)
  ⑩掌握各种常用技术设备的操作,了解在教育、教学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的安全、道德及法律问题。(Ⅰ、Ⅴ)
  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有关教学人员的内容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采用了“414N”的体系结构:[24]
  4表示有四个能力素质维度(一级指标);
  14表示有14个二级指标;
  N表示有N个概要绩效指标(对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这三类子标准,N依次为41、46、44)
  教学人员子标准中的4个能力素质维度是指“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与4个能力素质维度相对应的14个二级指标如图1所示。

  
  教学人员子标准中对应于14个二级指标有41项概要绩效指标(请参阅标准原文)。
  3 课程目标的确定
  依据上述两个标准,我们确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目标为: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②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
  ③掌握教学资源(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的方法,初步学会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的加工和制作。
  ④知道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2) 能力目标
  ①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②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能够完成一节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③能够利用技术与同学和老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3) 情感态度目标
  ①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②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③培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二 确定内容标准
  
  根据两个标准的内涵和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由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和教学资源应用与开发的能力组成。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体系应该如图2所示:[25]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了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内容将分成两条平行的路径:一条以教学设计为核心,重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另一条以教学资源为核心,重在培养学生教学资源应用与开发的能力。两部分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教学中是穿插进行的。在上述两部分教学活动完成后,安排教学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使学生掌握的单项技能逐步形成教育技术的综合能力。为此,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安排为三部分:①基本理论部分,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②教学资源部分,包括教学资源的构成、应用与开发;③教学技能训练部分,在教学设计实战训练和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以形成初步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如下:
  1 基本理论部分
  (1) 教育技术概述
  ①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③理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④知道信息社会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2)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了解常用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②了解常用的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③了解常用的传播理论的主要模式及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④了解系统理论的构成及对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3) 教学设计
  ①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知道教学设计的层次,掌握教学设计的操作程序;
  ②初步学会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
  ③初步学会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④初步学会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方法。
  ⑤初步学会教学评价的方法。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①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
  ②知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③知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和方法。
  2 教学资源部分
  (1) 教学资源概述
  了解教学资源的定义、内涵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2) 教学资源的构成
  ①了解教学资源的构成;
  ②知道教学媒体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③知道教学环境的构成。
  (3) 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①学会教学资源的检索、收集与加工;
  ②初步学会常用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③初步掌握教学资源的评价;
  ④知道简单教学环境的选择和构建;
  ⑤学会教学资源的应用
  3 教学技能综合训练部分
  (1) 教学设计实战训练
  ①根据自己熟悉的学科,从中小学教材中选择一个单元,完成该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②依据上述单元教学设计,选择其中一节课,完成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③依据上述单元教学设计,选择一个主题活动,完成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2) 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训练
  ①依据上述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完成一个配套的演示文稿(其中包含有:文本、图片,链接有视频、音频或动画);
  ②针对方案中的教学重点或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
  ③以小组为单位,为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方案合作开发一个专题学习网站。
  (3) 综合训练
  ①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运用完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配套制作的教学资源在班内进行模拟讲课。全班同学运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进行真实的评价练习;
  ②结合教育实习,组织中小学生按照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际学习活动,评价实施的效果。
  我们在完成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建议,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制定。
  
  三 编写教材
  
  我们以图2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于2006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26]
  教材严格按照内容标准的要求编写,标准中的一级标题对应着教材中的“编”,二级标题对应着教材中的“章”,三级标题的具体内容对应着教材中的“节”。经过三年的试用,任课教师反映该教材知识体系比较完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符合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形成的规律;学生反映该教材条理清楚、目标明确,适合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
  经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检验和反馈,也发现教材中还存在着体例不统一和知识更新慢的不足,目前正在进一步做修改,以便更好地符合形势发展的需求,为培养21世纪的未来教师贡献力量。
  
  四 进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
  
  我们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和评价的建议,在教学实践中,把新教材的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放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平台上,进行了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学习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的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27]-[32]
  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基于任务的学习和案例教学实验,学生们通过观察案例,完成各个单元的具体任务,最后通过作品(包括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开发的教学资源包,以及说课和模拟授课)明显地看到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逐步提高,很有成就感。
  从对考试成绩、网络学习平台的记录和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欢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成绩有所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五 总结
  
  经过三年的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改革,经过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我们得到了锻炼,也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改革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线。
  
  参考文献
  [1]陈建新,胡中亚.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孝感学院学报,2005,(5).
  [2]韩素芸,何文茜,王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5).
  [3]孙玉珂.浅谈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与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4]黄琼珍.信息技术环境下高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5]赵小光.信息时代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大,2006.
  [6]徐洪亮.综合性院校中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初步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7]赵永军.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9).
  [8]张剑平.锐意改革、努力探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之路[J].信息技术教育,2006,(3).
  [9]孙玉珂.浅谈高师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与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策,2005,(5).
  [10]罗忻茂.高校师范类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11]张有录,俞树煌.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12]李云文.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目标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6).
  [13]贺菊香.构建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体系[J].怀化学院学报,2004,(4).
  [14]梁更.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4,(8).
  [15]张岩,杨婷婷.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沈阳师范人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
  [16]杨哲.新课程理念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反思与重建[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3).
  [17]林刚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建设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6).
  [18]刘兴波.基于信息素养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与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4.
  [19]陈建新,胡中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孝感学院学报,2006,(11).
  [20]王延,冯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网上学习评价策略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06,(1).
  [21]王均霞.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网站的多元化网上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化, 2006,(5).
  [22]孙翠玲,冯越.表现性评定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评价中的运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23]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试行)JJXHB101-
  2003[EB/OL].<省略/Chinese/Bs_ProductShow.asp?ArticleID=768.>
  [24]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EB/OL].
  <省略/Chinese/Bs_ProductShow.asp?ArticleID=769.>
  [25]王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标准[Z].课题研究报告,2009.
  [26]王源.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
  [27]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
  [28]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9]李克东.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0]蔡铁权等.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1]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2]张剑平.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The Re-design in Public Course Tak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Example
  WANG Yuan
  (Huhhot Vocational College Huhhot, Iinner Mongolia, 010051,China)
  Abstract:《Contemporary Education Technique》―the assignment in public course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in normal school have their basic training, own their ability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technique and shorten their adapt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possibly. So,《Contemporary Education Technique》―the reform in public course has been concerned at all paints, but, still the problems there. This paper summaries integrative optimization reform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echnique》―public course, discusses the course target, define the standard content, compile textbooks. And the main content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ay in the reform is in progress, and provide use for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the course reform.
  Keywords: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echnique; Public Course; Reform; Design 编辑:小禾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26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