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移动互联时代:阅读的社交化研究 ————以“微信读书”APP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12 01:41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7.72亿,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7.53亿。”[1]移动终端的大数据彰显了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而移动端的主要特性是社交,结合微信读书APP的“让阅读不再孤单”,“社交阅读”的概念在国民阅读文化中的属性,社交时代的阅读模式在整个国民阅读文化中的存在意义以及是否可以带来一种全新的可能,是本文笔者的研究主旨。社交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网互动的活动,阅读是基于个人的封闭空间内的思想活动,而“微信读书”APP是基于强大的“熟人链”而设计的社交阅读平台,前两者相互对立,后者却是两者结合模式的载体,有一种相互矛盾又合理的美感。阅读是一种传统文化,只是不同的时代特征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阅读的本质还是在于信息的吸收和思考运用。数字媒体时代的阅读太便利,以至于读者对于获取信息越来越“懒惰”,如果有解析好的答案极少愿意去追求原内容原意。笔者称其为阅读的“技术浮躁期”,那么基于社交的阅读会是什么样的阅读,基于深社交的阅读会不会给数字媒体时代的深阅读带...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一) “微信读书”APP的社交性特点
        (二) 基于对阅读文化的个人兴趣
        (三) “社交+”能否也给阅读带来全新的范式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关于微信阅读的研究
        (二) 新媒体时代阅读变革研究
        (三) 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
        (四) 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一) 深度访谈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虚拟民族志法
        (四) 文本分析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微信读书APP概况
    一、APP信息与功能结构研究
        (一) 微信读书APP发展背景
        (二) “微信读书”的功能结构解析
    二、微信读书微信读书APP的发展概况
        (一) 微信读书的市场概况
        (二) 微信读书的特点
    三、微信读书APP的用户调查
        (一) 用户群体调查
        (二) 微信读书用户使用情况
第三章 微信读书APP的社交性
    一、阅读的延伸:“熟人链”社交
        (一) 好友书架:推荐阅读交往
        (二) 想法互动:阅读内容的公开化
        (三) 阅读时长好友排行榜
    二、新社交的形成:陌生人阅读互动
        (一) 垂直互动:“书店”内的评论交流
        (二) 多样性互动:微信读书用户的交流形式
        (三) 虚拟与现实:阅读空间(社交载体)的交互
    三、阅读与社交的微妙反应
第四章 社交时代:用户阅读的使用与满足
    一、移动互联:大众阅读心理简笔
        (一) 休闲娱乐心理
        (二) 实用心理
        (三) 潮流心理
        (四) 个性化心理
    二、选择呈现:自我形象的塑造
        (一) “书架”的选择性展示
        (二) 阅读时长的再作用
        (三) 阅读想法的公开发表
    三、诉求:阅读中促进社交
第五章 阅读模式的衍变
    一、网络文学诞生前后的阅读模式衍变
        (一) 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
        (二) 阅读行为习性的改变
        (三) 技术论:阅读媒介的衍变
    二、移动终端:阅读社交化
        (一) 社交工具与阅读
        (二) 阅读类应用社交化
        (三) 微信读书APP:让阅读不再孤单
    三、社交阅读:移动终端能否支持深阅读
        (一) 数字阅读的主流趋势
        (二) 数字阅读的内容主题倾向
        (三) 社交阅读的潜能
结语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90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790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